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东北开始振兴之路。2004年是国家实施振兴东北战略的第一年,在振兴元年,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经济开始提速,东北也有望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之后中国第四个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2.
渤海三角经济圈的经济聚合与区域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经济区于1986年成立,经济聚合一直停留在研究探索阶段,实践上进展较?A慢。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该区域聚合与合作的条件日臻成熟,已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以后的中国第三大经济增长区域或现代化高地。在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圈经历区域经济一体化整合的带动下,渤海经济圈即渤海三角的一体化整合也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3.
庞彩霞 《中国西部》2011,(21):112-117
与大部分都市圈的单核模式不一样,珠三角都市圈选择的是“三足鼎立”的多核模式: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三大经济圈同步发展。在三大经济圈中,广佛肇经济圈规模最大,互补性最强,且位于深莞惠和珠中江的中间,就像是珠三角的“中枢神经”。以“羊城”广州为核心的广佛肇经济圈将成为带动珠三角区域经济—体化的“领头羊”。  相似文献   

4.
激情二月     
《东方经济》2005,(2):1-1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各地区的经济交流得到了不断加强,这不仅仅是一个正常的流动问题,更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这种地区间的经济交流包括人才的流动、先进管理理念的相互学习以及生产资料和商品的流通。如今在我国的经济版图上已经形成了能够影响全国经济大局的三大经济圈,即: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大珠三角经济圈。因此,他们之间的交流是否和谐与畅通将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5.
陈耀 《中国报道》2008,(4):61-62
谈论起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的比较,就不得不说到深圳、浦东和滨海新区,它们分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的“龙头”。因而选取这三个点来比较无疑是最有利的。现在人们对所谓的“三大经济增长极”都形成了共识,这也能够很好地概括深圳、浦东以及滨海新区各自的地位和作用。上世纪80年代,以深圳特区为代表的珠三角经济圈,改革开放率先发展,带动珠三角经济区,可以说形成了“第一极”。  相似文献   

6.
正阳江地处广东西部沿海,是珠三角经济圈和北部湾经济圈之间的战略节点。从宋朝开始,阳江已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中转港、补给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近年来,阳江立足于生态、交通、文化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珠三角和山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永华 《南方经济》2002,1(8):13-16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显示出“工业化-城市化”的经济发展路径,这是由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形成的。广东的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就其总体来说,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速度缓慢,因而拉大了与珠三角的差距。广东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质,不是要求山区移植珠三角的经济发展路径,而是迅速推进农业的两个转变,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从而实现珠三角与山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黄桂良 《南方经济》2014,(2):114-114
澳门历来与珠三角保持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而且一直是珠三角与国际经济体系连接的重要中介和桥梁,在珠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的进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总结澳门与珠三角经济合作发展的机制与模式,不仅有助于为制定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和以北京、天津为中心京津冀经济圈。这三大经济圈的地区生产总值约占全国总量的40%,利用外资约占80%,出口贸易额约占70%。近年来,继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经济迅猛崛起之后,京津冀区域内信息、物流、技术、人才等经济要素日益密切地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程不断提速,京津冀区域经济的联合发展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对大珠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CEPA的签署,大珠三角区域经济形成日益融合发展的势头。文章分析CEPA对地区经济的影响,探讨珠三角的竞争优势,提出大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动向以及区域战略。港澳与珠三角地区通过互动发展,将提高合作的层次和水产,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大珠三角的经济地位和增长动力。未来大珠三角经济一体化将朝着统一共同市场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阳恭 《南方经济》2003,(9):79-79
李春才等著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山区发展》研究了粤北山区与珠三角经济发展差距,论证了粤北山区与珠三角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粤北山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是,粤北山区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有益探索,是对粤北山区发展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2.
有“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之称的环渤海经济圈.在去年的金融危机的阴霾下增长速度喜人.相较于长三角、珠三角.增速抢眼;区域经济呈现出强势增长、持续回升的良好态势.成为全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引擎。  相似文献   

13.
《宁波经济》2010,(4):31-31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快开发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是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沿海开发战略机遇,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上浙江”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战略平台,也是宁波深入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区域发展战略,推进新一轮改革开发、建设宁波都市经济圈的重要载体,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珠江三角州西岸地区是珠三角与粤西、大西南的重要联结点,经过20多年的发展,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经济远远落后于东岸地区,存在着经济增长极辐射力弱、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缺乏协调等问题。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和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建立等给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面对机遇,西岸地区要发挥广佛都市圈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增强珠江三角洲西岸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建立珠江三角洲西岸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以促进西岸地区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构筑泛珠三角超级经济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志 《珠江经济》2004,(8):13-15
从“小珠三角”,到包括港澳在内的“大珠三角”,再到包括港澳及八省区在内的“泛珠三角”,是广东发展思路上的重大突破,使区域合作向着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目标发展。本文具体阐述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思路产生的背景、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基本框架及其发展前景和目标,提出构筑泛珠三角超级经济圈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化的大趋势下,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新格局,特别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西部大开发和泛珠三角经济圈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使广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7.
郑玮 《珠江经济》2005,(8):8-13
泛珠三角经济圈已从概念走向合作,其间涉及到从小珠三角到大珠三角最后到泛珠三角的演变,泛珠三角是区域合作中对经济腹地的要求,也是对经济互补性区域的寻找。政府是推动区域合作的关键力量,如何让地方政府在合作中形成利益共享机制并最终使整个区域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是各地政府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区域经济新格局中,已经实施3年半的十一五规划、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及至中共十七大对区域新格局作了宏观层面的界定,其排序是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在中国经济增长极中,比较公认的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以及有可能经年累月后诞生的西三角经济圈。如是,谓之中国经济转型进程的区域经济新模式。在区域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1.东北开始振兴之路   2004年是国家实施振兴东北战略的第一年,在振兴元年,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经济开始提速,东北也有望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之后中国第四个经济增长极.   ……  相似文献   

20.
湖州是最有条件成为杭州都市经济圈今后一段时期启动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城市。实行区域发展的空间倾斜战略,加快湖州发展,促进湖州崛起,必将大大增强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