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渎职犯罪在当前愈演愈烈,严重地危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我国现行刑法对其犯罪主体的界定模糊,导致许多公权力的行使者游离于刑法制裁之外,为科学认识渎职罪、 加强国家机关建设及实现刑法的目的,最大限度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有必要厘清渎职罪的刑事责任主体概念,正确认识认定其犯罪主体的意义,进一步深化在特殊情形下对其刑事责任主体的认定.  相似文献   

2.
随着京沪高铁盈利的消息传来,网上出现一些"为刘志军平反"的呼声,冒出类似"将功补过"或"功过相抵"的说法。抛开高铁不说,哪个贪官在位时没有功劳或业绩?否则他也不可能爬到权力高位。刘志军完成的只是职务行为,如果未能履行职位所承担的义务和职责,那对他的判决还须加上一条:渎职罪或玩忽职守罪。  相似文献   

3.
所谓侵占罪,是指以不法所有为目的,侵占自己原已持有或占有的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 许多国家(如意大利、奥地利、瑞士等)的刑法将此罪作为独立犯罪规定在侵犯财产罪之中。有些国家(如英国)虽无独立的侵占罪名,但将此罪纳入到盗窃罪或其它相关罪名之中(诈骗罪、渎职罪)。我国的刑法对此尚无规定,笔者感到有必要尽早设立此罪名,下面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郭虹 《经济研究导刊》2010,(22):103-104
刑法修正案(三)在97刑法投毒罪基础上增设了投放危险物质罪这一新罪名,分则新罪名与刑法总则相关规定却有出入、相关罪名认定上也有争议。为更好理解这一新罪名,拟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立法渊源、犯罪构成、此罪与彼罪的角度进行探讨,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山文岑 《经济师》2004,(9):72-73
文章认为 ,我国《票据法》的恶意抗辩应采用“损害认识说” ;恶意认定的时间点应以持票人取得票据时为准 ,抗辩事由是否存在应以票据到期日或行使票据权利时为准。“明知抗辩事由”不包括非法取得票据的情形 ;持票人明知债务人对其直接前手的前手存在抗辩事由仍取得票据的 ,债务人为恶意抗辩 ;恶意的内容不涵盖重大过失。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9,(11)
并非所有与危害结果具有因果关系的行为都需要通过刑法规制,并非所有的帮助行为都构成帮助犯,具备可罚性,污染环境罪中立帮助行为即在此列。同时,污染环境罪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做单独讨论研究。基于客观归责理论,进一步提出双重客观因果关系说,分别从行为紧迫性、作用关联性两方面认定污染环境罪中立帮助行为的因果关系。文章运用双重客观因果关系说,对行为主体进行类型化分析,最终可以得出部分污染环境罪中立帮助行为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罪,需明确其犯罪构成要件的内涵和外延。其犯罪客体为复杂客体,没有必要进行直接客体和间接客体的划分,其客观方面的关键问题是损失的计算,其犯罪主体包括个人和单位,其犯罪主观方面既有故意也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就上述犯罪构成并结合实践中的相关争议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鹏祥 《经济师》2006,6(4):73-74,77
信用卡诈骗罪是从普通诈骗罪中分立出来的新型经济犯罪,它在保留了普通诈骗罪的一些共性特征外,又表现出自身特有的个性,这种个性主要体现在其犯罪构成的特殊性。鉴于本罪认定过程的复杂性,对司法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着手问题、罪数问题、共犯问题)作了剖析,以期有助于司法实践中准确把握该罪的认定。  相似文献   

9.
杨欣 《经济研究导刊》2009,(34):122-124
刑法第335条明文规定了医疗事故罪,同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了医疗责任事故,在实践中应注意区分医疗事故罪与相关违法行为或犯罪行为的差别,进而正确认定造成危害后果的医疗行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是否构成医疗责任事故、是否构成医疗事故罪。同时,由于医疗行为的特殊性、医疗事故行为的专业性,在认定医疗事故罪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但在实践中,刑事诉讼关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的规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即不应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作为立案的前置条件,同时不应直接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作为刑事证据。  相似文献   

10.
论"侵犯专利犯罪"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刑事手段保护知识产权,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对“假冒专利罪”尚无比较详尽的司法解释,因而易导致对本罪认定的困难.严格区分假冒专利行为与专利侵权行为,假冒专利行为与冒充专利行为,假冒专利行为与骗取专利行为的界限,增设侵犯专利权罪,科学规范“侵犯专利权”罪的犯罪现象,对加大保护专利权力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袁力 《经济研究导刊》2013,(11):177-179
传播淫秽电子信息的行为主观上既可出于直接故意也可出于间接故意;出于间接故意实施的客观上必须发生特定的危害结果才能成立传播淫秽物品罪。在对特定危害结果的认定上,不能机械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3条的规定。网络环境之下,亟待提高传播淫秽物品罪的法定刑。  相似文献   

12.
王慧娟 《经济师》2013,(12):137-137,142
文章围绕证券虚假陈述责任中投资人投资差额损失如何认定的案例争议焦点,结合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的归责理论,提出选择先进先出法还是后进后出法认定投资差额损失时需遵循任何人都不得从自己的错误行为中获利的原则、法律应保护投资人作为弱势群体利益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申巍 《经济师》2014,(2):73-75
自醉驾入刑以来,各地法院对醉酒型危险驾驶罪的缓刑适用比重逐步增大。在对该罪缓刑适用的实质条件的考量基础上,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确定危险驾驶罪缓刑适用的认定规则建议,以期统一考量标准、实现量刑均衡。  相似文献   

14.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行为的"入罪",无疑是刑事法对基金业"老鼠仓"现象的一种切实回应。但鉴于该罪采用的"无先而后"立法技术,引发了学界对该罪正当性之质疑。站在"罪刑既已法定"的立场上,本文对司法实践争诉较多的主体认定、客观方面涉及的"其他未公开信息"、"利用职务便利"等关键词句进行了法理分析,并对该罪与相邻罪名的界域予以厘清,希冀能为该罪的适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非法持有毒品罪的设立,对严惩毒品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正确理解和把握本罪,在司法实践中,必须从犯罪的构成着手,正确把握非法持有毒品罪的客体、客观、主体、主观等方面的特征,准确认定非法持有毒品罪的罪与非罪的标准,明确区分非法持有毒品罪与其他以“持有”为前提的毒品犯罪的界限,以期严惩当今日益严重的毒品犯罪现象。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快发展,有关非法经营罪的司法解释越来越多,再加上非法经营罪设置条款的特殊性,在司法实践和适用的过程中难免与立法初衷相偏离,甚至有违背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则的迹象出现,进而造成“口袋化”特征日渐突出等问题。通过分析非法经营罪在司法适用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违反国家规定”的范围,完善“情节严重”认定标准以及坚持同类解释原则,对完善非法经营罪法律条文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峰 《经济研究导刊》2009,(31):107-109
由于贪污罪和职务侵占罪在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等诸多问题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和关联性,加之理论界与实务界对两罪的理解、认定标准各异,在定罪量刑、打击处理上容易发生混淆,造成一定的混乱。拟从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的概念与特征、二者的区别、司法实践中需要把握的难点问题等略述管见,以期达到厘清两罪界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内幕交易罪,是指评判或者通晓股票、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股票、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或者单位,在涉及股票、证券的发行、交易或者其他支股票、证券的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尚未公开前,买入或者卖出该股票、证券,或者泄露该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对于最早出现的证券犯罪之一,也是最多发的证券犯罪之一,成功规制内幕交易的前提是明确内幕信息,即解决内幕信息的界定问题,这是认定某交易行为能否构成内幕交易罪的关键所在,对司法实践中认定证券内幕交易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诉讼欺诈行为,无论是作为诈骗罪、敲诈勒索罪还是独立成罪,探讨其罪刑关系的基础问题对于立法实践是非常必要的。从犯罪本质出发,诉讼欺诈行为侵害了双重法益;从法益保护优先性角度考虑,由于诉讼欺诈行为与诈骗罪在手段和目的上应当存在着牵连关系,因此在立法上应综合考虑对不同法益的保护方式,通过增设诉讼欺诈罪、并与诈骗罪择重处罚来协调罪刑关系。同时在定罪量刑中尚需解决好犯罪完成形态及共同犯罪等犯罪形态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现行《刑法》第219条增设了侵犯商业秘密罪,本罪存在着“重大损失”的认定标准不明确、行为方式的规定不清晰、刑罚的设置不完善以及刑事诉讼程序不健全等几个问题。对此,本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