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匀艳 《山西农经》2023,(13):108-110+114
乡村振兴战略构建了新时代乡村可持续发展机制,在此背景下乡村民宿产业逐渐成为农村发展的新模式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重庆市四面山景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依托景区兴起的民宿产业逐渐形成了特有的经营模式。基于此,文章以重庆市四面山景区为例,剖析了该区域民宿发展现状,以解决乡村旅游民宿发展问题为目的,从管理监管、设施配套、品牌树立、营销宣传等角度提出了促进该区域民宿开发的新思路,旨在促进乡村民宿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民宿在非遗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文旅融合中起着重要作用。地方文化融合民宿开发和运营,有助于打造特色住宿形态、保留当地特色风土人情、传播地域文化、增强旅客旅游住宿体验。以广东珠海乡村民宿为案例地,对37家特色民宿实地调研和网络调查以及对10位民宿经营者进行半结构性访谈,探究建构民宿地方文化的具体路径。调查结果表明,珠海乡村民宿在地方文化建构上注重按区域打造特色民宿,呈现红橙蓝绿民宿发展模式;民宿经营者在地方文化创新建构方面有待加强。因此,建议政府和民宿行业采用彩虹模式,打造特色民宿;统筹规划民宿产业发展,提升服务设施;加强民宿主题创新,彰显民宿情怀。  相似文献   

3.
目的 促进乡村民宿产业健康发展,对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和产业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梳理2011以来乡村民宿研究的发展过程和相关理论内容,进而提出未来研究重点。方法 基于知网期刊数据库及其配套的文献计量法。结果 (1)近 12 年来,乡村民宿的研究维度呈现由单一的国外经验的引进学习,向结合中国自身文化特色、配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应对新冠疫情进行产业升级等更多发展趋势,研究方法也由单一定性分析向定性与定量混合方法转变。(2)从研究内容看,分为乡村民宿概念、发展策略、服务特色、法律标准、空间布局等五大方面。结论 从乡村民宿的研究方法、案例空间选择和理论体系构建方面进行了研究述评,并提出未来可以从独立的乡村民宿理论体系构建、乡村民宿产业跨越式创新发展模式、乡村民宿服务的创新研究等几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民宿在乡村建设中作用显著,成为振兴乡村的有力抓手,研究探讨民宿对乡土景观的空间表征作用与影响对科学指导乡村民宿发展实践意义重大。本研究基于符号视角,通过田野调查,运用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方法对四川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蒲江明月国际陶艺村,展开民宿实践对乡土景观空间的表征作用及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乡村民宿实践中,民宿在政府、乡村创客和游客等多元主体主导下深刻影响着乡村旅游空间和乡土景观空间的生产和实践;(2)民宿对乡土景观空间的表征作用贯穿民宿发展的整个过程,突出表现在民宿物质空间、民宿传播运营和民宿主客互动三个环节;(3)民宿在振兴乡村的同时,也将乡村目的地置于乡村性与现代性、文化间性与地方性、创新驱动与同质化等多重矛盾交织的问题场域,影响着地方的变迁与重塑。  相似文献   

5.
正农发行应在服务产业发展中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积极探索和推动信贷产品、服务模式创新,为产业兴旺提供坚实的政策性金融支撑。产业是乡村发展的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在于产业兴旺。当下,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化,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银行,农发行应在服务产业发展中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积极探索和推动信贷产品、服务模式创新,为产业兴旺提供坚实的政策性金融支撑,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6.
王征  马艺宁  马思 《山西农经》2023,(21):57-59
乡村民宿是一种新型的住宿产品,也是乡村旅游的一种新业态。乡村民宿以乡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依托,为游客提供集住宿、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旅游度假服务。乡村民宿的发展不仅改善了居民生活水平,同时也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推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在我国,乡村民宿正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文章基于价值链理论,从乡村民宿发展现状入手,对乡村民宿价值链的构成进行分析,找出现阶段乡村民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价值链理论的乡村民宿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乡村民宿发展提供借鉴,同时也为我国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陕西佛坪县立足优质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以深化农文旅融合为抓手,以塑造乡村文化品牌为目标,连点成片,整合资源,进一步提高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文化内涵和服务质量,推动农文旅产业实现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形成了田园观光、民俗风情、农业体验、民宿度假等多种业态的发展模式,有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高端消费人群对乡村休闲度假的需求日益旺盛,乡村地区的民宿产业已经成为市场热点.民宿产业在推进乡村优质旅游、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产品同质、规划滞后、基础薄弱、低水平经营、管理缺位等突出问题,急需在特色、文化、管理、市场、协同等方面予以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之下,民宿行业通过充分利用政策支持、制度保障,对民宿群落及乡土文化资源进行了重新配置,由此催生出了更具地域性、特色性的乡村旅游新业态。而随着时下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差异化以及多样化演变,民宿产业也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市场态势与考验。因此,应当立足当前乡村社会的发展现状,围绕延伸旅游产业链、更新基础设施建设、营造乡土文化质感等创新现有的民宿旅游运作样式,逐步构建集群化产业形态,从而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文章探究北京市乡村产业新形态,助力乡村振兴。方法 课题组通过现场调研法、文献研究法、专家咨询法等分析方法,深入挖掘北京市发展乡村民宿产业的典型做法和经验,剖析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结果 (1)乡村民宿产业历经3个阶段的迭代升级,呈现出空间更加集聚、水平不断提升、业态广泛融合、模式更加多元、作用日益彰显等新趋势新特点;(2)乡村民宿提质发展的主要经验做法包括注重组织领导、注重规划设计、注重规范管理、注重政策扶持、注重宣传推介;(3)分析发现乡村民宿发展面临着规划设计不足、价格虽贵但整体效益不高、用地难题未破解等制约因素。结论 通过对北京市乡村民宿产业发展的研究分析,得出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创新金融支持、强化用地保障、加大人才支撑、完善定价机制、注重联农带农的理性思考,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民宿产业提质升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乡村民宿迅猛发展,已逐步成为振兴乡村的重要突破口之一。文章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展开,对乡村民宿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归纳,并提出国内乡村民宿研究的未来展望,以期为我国乡村民宿的研究及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从而更好发挥其在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国外乡村民宿发展历程、路径模式、典型经验的系统梳理与总结提炼,揭示了国外乡村民宿发展内在精髓,研究中国乡村民宿发展路径,弥补已有国外乡村民宿研究单个案例研究的不足,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方法 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脉络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研究了国外乡村民宿发展,提出了中国乡村民宿发展可借鉴路径。结果 国外乡村民宿的发展经过萌芽探索期(20世纪30—60年代)、快速发展期(20世纪70—90年代)、规范发展期(21世纪以来),形成了休闲体验式乡村民宿、文化体验式乡村民宿、农事体验式乡村民宿、运动体验式乡村民宿多种发展模式,具有注重政策引导与规范、提倡农房自有自用自营、注重发挥协会组织协调作用、因地制宜引导发展等典型经验。结论 未来中国需要从制度建设、农民主体权益保护、发展路径模式等方面入手,建立一套完整的乡村民宿发展政策体系,探索一个有利于发挥农民主体地位的乡村民宿发展方式,创建一支强有力的乡村民宿行业协会力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乡村民宿多元路径,推动中国乡村民宿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民宿经济"成为了受到市场追捧的热词,发展民宿不仅能够带动乡村旅游发展,还能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收入提高,民宿经济已然成为了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引擎。正如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产业。"通过发展民宿经济,村集体  相似文献   

14.
发展旅游业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实现三产融合、带动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天津市下营镇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实践为例,基于共享发展的理论视角,研究旅游驱动下三产融合型乡村振兴实践的内在机制和运行逻辑。研究表明,首先,全域旅游是一项关联性极强的综合性产业,以旅游业作为龙头产业,带动全域范围内一二三产业的开发与建设,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其次,旅游驱动的产业融合是三产融合型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其产业发展机制是通过全域旅游的引流效应集聚大量消费者并形成在地化市场;基于旅游带动的产业拓展和协同实践,促进设施农业、采摘农业等新型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旅游服务的兴起;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则为在地化市场提供商品,并通过建立相应的产品展示和体验中心,拓展出旅游服务功能。再次,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构成旅游驱动下三产融合型乡村振兴的社会基础;农户通过流转土地、土地资金或劳动力入股、劳动务工等方式形成基于地租、股权分红和工资的利益联结;最为重要的是农户还可以通过投资经营民宿或农家院为全域旅游提供配套性服务获取较高的经营性收入。最后,以共享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是旅游驱动下三产融合型乡村振兴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5.
丁鹏力 《山西农经》2023,(12):125-127+162
在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眉县新型农业经济组织结合自身实际优势,在当地猕猴桃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苗木培育、技术服务、农资服务、种植托管、资金服务、产品销售和产品宣传等方面作用,为眉县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文章基于眉县猕猴桃产业中新型农业经济组织作用的成功发挥,进行了实际考察和经验总结,结合眉县产业和新型农业经济组织作用发挥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从新型农业经济组织加大新品种培育推广力度、培养专业人才队伍、提升质量安全意识、壮大延长产业链条、严格规范销售、推动销售渠道升级和提升深加工能力等方面进行建议。通过探讨,政府要鼓励新型农业经济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结合自身的优势发挥作用,不断完善自身,更好地实现产业兴旺。  相似文献   

16.
产业融合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推手,对农村产业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产品附加值提升、农民增收等都有重要意义。文章在乡村振兴视角下界定了美丽乡村建设中产业融合的内涵,分析了产业融合发展的4种模式,针对美丽乡村建设中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先行做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培育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速农村产业融合等。  相似文献   

17.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头戏,新时代如何稳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关键是要处理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模式创新与解决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非粮化”和“技术进步阻滞”之间的关系,大胆推行农业生产托管恰逢其时。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托管在地方改革实践中主要形成了菜单式托管、订单式托管和土地股份合作式托管三种典型模式,通过比较三种托管模式在市场效益性、种养带动性、技术适应性和非粮化缓解程度上的优劣,提出了倡导其他模式向土地股份合作社模式调整、增强政府对农业生产托管中介机构的监督追责和强化农民培训建立市场+政府双向引导的梯度示范机制三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实现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在高质量发展理念下,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社应确立提品质、立品牌、创特色、高效益、惠民生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并从整合地方资源,突出地方特色;立足市场需求,培育自主产品;产供销齐发力,增强风险防控;依靠科技兴社,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合作意识,成果惠及民生等五个方面着手,推动广西农业发展,助力八桂大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推动乡村产业重要作用的发挥,本文拟深入研究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模式及其实现路径。本文采用分步案例研究法,基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技术诱致视角,构建乡村产业振兴理论框架,从诱致目标、诱致方式、诱致内容三个维度提炼乡村产业振兴技术诱致模式。研究发现:嵌入式技术驱动模式、螺旋式技术驱动模式以及链条式技术驱动模式都是乡村产业技术诱致的有效模式;“技术目标设定—嵌入产业分析—产品体系构建”的三重逻辑是乡村产业技术诱致的有效实现路径。为进一步加快乡村产业振兴进程,政府可采取合理调控生产要素价格水平、有效推进园区技术研发活动、全面统筹产业与技术布局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旅游型乡村建设以其产业发展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式,契合了产业兴旺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在此基础上,借助大数据与物联网等现代技术,乡村旅游日趋智慧化和信息化。同时,智慧旅游的发展也对乡村旅游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却存在着产品单一、营销不畅、人力资源缺乏等问题,需要借助智慧旅游理念与技术,弥补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短板,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