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2 毫秒
1.
主要依据佳县红枣的实际情况,根据下乡调研观察,总结出佳县红枣产生裂变的原因。主要从红枣的品种、生长的环境、土肥水管理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佳县红枣产生裂变的原因,然后提出了对应的防裂变的对策措施,促进佳县红枣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双重压力之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河南省作为粮食大省应及时把握发展机遇,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粮食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河南省粮食产业的发展现状,其次剖析了制约河南省粮食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而从推动农业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完善粮食产业的内循环体系、优化粮食进口结构、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等方面入手,提出了河南省粮食产业“双循环”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农业、农村有巨大发展空间,地理标志作为一项与农业高度相关的知识产权,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枸杞产业作为宁夏九大重点产业之一,是助推当地经济发展、富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本研究结合宁夏枸杞产业发展状况,深入了解宁夏枸杞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对加强宁夏枸杞地理标志保护的路径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育全 《农业经济》2023,(1):125-127
双循环发展战略是引领我国“十四五”时期深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纲领。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具有稳定社会发展的“压舱石”作用,在双循环背景下农业高质量发展将被赋予新的要求、使命与内涵。农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农业发展新动能乏力,国内可耕地面积不足,耕地产能受阻,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农产品出口频遭贸易壁垒。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需不断加速涉农企业智慧化智能化转型,创新农业产业链。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积极争取更为公平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5.
基于国内外的复杂形势,中国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这对中国农业金融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金融体系的完善,尤其是农业金融服务体系的转型升级对“双循环”的构建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从金融资金循环的角度出发,通过编制2007年至2020年的矩阵式资金流量表来分析论证中国当前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对“双循环”存在一定不适配度。为畅通“双循环”,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进而早日实现共同富裕,应主要着眼于改革金融机构体系、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三方面,以加速中国农业金融服务体系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正>农耕文化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佳县古枣园位于"中国红枣名乡"佳县朱家镇泥河沟村,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千年枣树群,总面积36亩,现存活各龄古枣树1100余株。泥河沟村也被誉为"天下红枣第一村"。佳县有着3000多年的枣树栽培历史。古枣园内生长的两株干周三米多的古枣树,经专家测算,树龄在1300多年以上,至今根深叶茂,硕果累累,被誉为"枣树王"、"活化石"。佳县有着底蕴深厚的红枣文化历史。千百年来,耐旱的枣树被视为人们的"保命树"、"铁杆庄稼"。每年正月,人们都要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基础,农业经济发展质量会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质量。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双循环”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相关人员需要正确理解“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逻辑性,才能将其有序落实到农业生产实践中,推进现代化农业体系构建。基于此,文章从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理论逻辑角度出发,分析了农业经济“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内在逻辑,探讨了“双循环”模式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大力发展林果经济和特色农业战略背景下,红枣产业日渐成为扶贫支柱产业,研究红枣产业可改善红枣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枣贱伤农”现象,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对我国脱贫攻坚战的胜利起着关键推进作用。[方法]通过采用TOPSIS-GAR组合模型、变异系数确定权重法、健康度模型相结合分析研究2006—2016年红枣产业发展的综合水平、健康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分析。[结果]2006—2016年主产区兵团一师阿拉尔的红枣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虽呈逐年上升趋势,但近两年增长趋势放缓,2016年已经趋于稳定发展期;主产区降水量与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是影响红枣产业经济发展最大的两个因素;2006—2016年主产区红枣产业健康度水平一直处于于亚健康与不健康相交替的状态,2015年以后红枣产业健康度水平呈大幅下滑趋势,与主产区红枣产业实际发展健康情况相一致。[结论]根据实证结果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促进主产区红枣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张敏 《山西农经》2022,(21):42-44
粮食安全是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已实现谷物自给自足,农业合作日趋密切,但目前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较多,粮食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文章阐述了“双循环”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的新内涵,分析了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总结了粮食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提出了“双循环”发展战略背景下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建筑企业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高质量发展,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在生产要素、价值创造、组织变革、生态建设等方面带来重大变革。本文主要分析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和逻辑,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旨在增强建筑企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发展能力和持续能力。  相似文献   

11.
“双循环”发展格局符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是缓解我国经济发展压力的重要举措。“双循环”发展模式要求进一步挖掘国内消费市场潜力,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消费市场仍有许多可供挖掘的空间。为实现这一目标,需加速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在保障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的前提下,有助于扩大农村消费市场,进而形成国际国内联动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2.
在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后,我国面临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历史任务。与此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提出"经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在"经济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下,以SWOT分析为方法,对不同类型的产业扶贫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指出各类产业扶贫模式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业扶贫机制发展的相关对策与建议,为实现产业扶贫机制效用的可持续性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红枣是具有强烈文化色彩的经济作物,从社会学角度研究有利于指导产业发展。文章通过比较我国红枣核心产区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的红枣文化,总结了红枣在婚俗、日常生活、重要节日、养生、中药等方面的作用,提出了依托红枣文化开发红枣产品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盐城市明确提出“在推动中日韩小循环上争做示范”的重要目标定位,打造连接东北亚和长三角两大市场的交汇点和重要枢纽,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盐城开放型农业高质量发展,既是构建双循环格局的重要基础,也是加快农业农村...  相似文献   

15.
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红枣已成为兵团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但在发展过程中,兵团红枣产业面临着如何将产品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和品牌优势的严峻问题。文章首先系统分析了兵团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着重指出了兵团红枣产业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兵团红枣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好油枣”——康熙皇帝“金口玉言”亲封的保德红枣熟了。大红枣儿挂满枝头,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保府黄河桥头的红枣批发市场,商贾云集,订单纷飞,甚是热闹!保德县打本土牌,走特色路,科学发展县域经济,着力做强做大红色产业,真可谓牵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使世世代代贫穷的保德农民走上脱贫致富建设小康的康庄大道,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相似文献   

17.
红枣在新疆南疆地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以阿克苏地区为例,综述了该地区发展红枣产业的现状、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农对红枣产业发展缺乏正确认识,产业链条短、产业布局调整盲目,品牌打造"等,提出"从政府主导,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发展优质、无公害红枣,优化布局,培育龙头企业和打造品牌,强化市场竞争力"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水产种业是引领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确保水产品有效供给的关键物质基础和核心产业,研究如何提高水产种业竞争力、尽快解决重点品种“卡脖子”问题对于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文章从中国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趋势的实际出发,通过分析近年来水产苗种进口的变化特征,梳理出对外依存度较高的水产品种类,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存在“卡脖子”风险品种的国内有效供给能力及其种业发展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重点水产品品种“破卡”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林月雯 《农业经济》2023,(1):128-130
农业经济风险管理是采用科学、适当手段对农业经济风险源进行预防、控制,以有效减少产业波动,降低产业损失的重要举措。为更好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以增强农业产业链韧性为导向,制定科学、完整的风险预警及管理方案,构建持续创新、精准可控的农业经济风险管理框架,切实提高农业产业的风险防范、控制及应对能力,助力农业产业向绿色、高质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产业振兴作为破解“三农”发展困局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与关键,探究其现有模式及保障体系对于加速产业振兴和共同富裕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创新性地借鉴安索夫矩阵动态演变思想,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结合国家战略及政府政策目标选取产业融合与经济循环作为划分维度,构建政策导向型的乡村产业振兴模式并提出保障措施。研究结果可知:乡村产业振兴模式可划分为单一产业国内单循环模式、单一产业国际双循环模式、多产融合国内单循环模式和多产融合国际双循环模式四种。进一步,基于四种模式特点分别提出相应保障措施,形成以统一市场为平台、政策支持和机制优化为两翼、要素流动为催化剂、技术创新为动力的“五位一体”的产业振兴保障体系,以助力各模式顺利落实。本文的研究成果以期丰富和完善现有乡村产业振兴与共同富裕理论体系,为科学指导产业振兴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