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高校学术不正之风十分严重,学术道德失范行为肆意蔓延,给刚刚步入学术之门的大学生带来了非常恶劣的影响,败坏了学风和校风。本文梳理了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现状及种种表现,分析了造成大学生道德失范的原因:急功近利的不良社会风气导致大学生学术研究的目的变异,高校学生学术道德监管机制尚不健全,学生自身学术道德修养不高。针对存在的问题,探寻有效措施,端正学风,提升学术主体的道德自律,遏制学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  相似文献   

2.
运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了大学生对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态度。结果表明:有40%的学生对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没有明确的反感,70%左右的学生认为是否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是无所谓的问题;大学生把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更多地归因于环境原因;上网目的与大学生对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态度有显著相关;上网工具、平均每日上网时间与大学生对是否需要遵守网络道德的态度有显著相关;性别与大学生对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原因的认定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网络行为道德失范妨碍了网络健康发展。网络行为道德失范既与网络技术特点有关,也与网络道德不健全有关,应当采取措施予以预防和制止。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道德失范与德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失范是社会转型期的特有现象,它是指在新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情感认识的没落及伴随在行为上的无道德性。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的分析,以期对新形势下的学校德育工作的出路作一点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网络慈善蓬勃发展的同时,各类失范现象凸显:网络慈善求助信息真假难辨导致诈捐事件频发,善款使用透明度缺失,募捐平台存在谋利行为,网络慈善沦为非法活动的工具。其主要原因包括网络慈善平台信息甄别能力有限、公开透明机制建设不足、网络慈善平台监管不够、配套法律法规不足等。因此,规范网络慈善需要强化网络慈善信息审核、加强公开透明制度建设、强化对网络慈善平台的治理以及推进法治化治理。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慈善蓬勃发展的同时,各类失范现象凸显:网络慈善求助信息真假难辨导致诈捐事件频发,善款使用透明度缺失,募捐平台存在谋利行为,网络慈善沦为非法活动的工具。其主要原因包括网络慈善平台信息甄别能力有限、公开透明机制建设不足、网络慈善平台监管不够、配套法律法规不足等。因此,规范网络慈善需要强化网络慈善信息审核、加强公开透明制度建设、强化对网络慈善平台的治理以及推进法治化治理。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分析,在归纳概括它的基本表现、本质特征、发展趋势和危害后果及科学分析它的基本成因机制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控制基本措施与相关配套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道德失范是当前大学教育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缺乏对道德义务的理性思考,在道德上知行脱节。需加强道德环境建设和道德制度建设,降低正面道德成本的同时提高负面道德成本。只有这样,才能使良好道德的形成有坚实的保证,才能提高大学生德育工作效果和摆脱当前大学德育困境。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规范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是高校在读大学生在网络交际、网络使用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的有一定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情感失范行为、道德失范行为、价值失范行为和法律失范行为四类。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产生包括外部诱因和内部诱因两方面,其中外部诱因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监管不力、社会网络媒体失责、高校思政教育滞后以及家庭监管影响降低,内部诱因主要是大学生自身成长阶段的缺陷。对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进行规范,应强化政府监管,促进网络文化健康安全发展;加强社会力量监管,形成网络监管合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高校引导职能;同时大学生要加强网络自律,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10.
企业伦理包括企业科技伦理、企业生态伦理、企业经济伦理和企业管理伦理。社会转型期的伦理真空、信息不对称以及人的建设的忽略共同构成了企业伦理失范的条件。要改变企业失范的状况,必须加强社会监督机制的形成,促进制度建设,提升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11.
雷锋精神具有强大生命力和道德感召力,就在于它是引领道德风尚的一面旗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象征,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特征和追求.针对少数大学生网络公德意识和诚信意识淡薄的现象,要以雷锋精神引领他们的网络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12.
黄鑫 《现代经济》2007,(6S):94-95
信息时代网络迅猛发展,网络与大学生的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网络的开放性、高信息量性、及时性在不断丰富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价值取向等的同时,网络的虚拟性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研究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思维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为例,互联网道德舆情思维就产生了巨大影响,网络作为信息传递最快的媒介之一,对价值观树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道德舆情具备情绪化、多元化、冲突化的特点,这给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巨大的难题。如何正确使用网络道德舆情成为时代考量。本文以网络道德舆情为切入点,探析网络道德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探讨如何在网络道德舆情中推进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学生能够利用网络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发展自己,但同时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不断受到网络的冲击,道德意识方面面临着来自网络的挑战。论文在分析网络对大学生道德影响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高校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网络不只是沟通的媒介和桥梁,它也涉足大学生的幸福观领域.科学利用网络的功能,充分发挥网络的巨大潜在优势,在享受网络的过程中,通过道德的力量来逐步树立积极的幸福观,使大学生能够利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外部氛围和感化育人的高校教育平台,把道德内化于自身,自省自律,自尊自强,在道德养成中细化道德认知,提升道德水准,提高幸福指数,构建科学幸福观,以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6.
信息时代网络迅猛发展,网络与大学生的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网络的开放性、高信息量性、及时性在不断丰富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价值取向等的同时,网络的虚拟性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研究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名人广告的道德失范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断被媒体曝光的名人代言的虚假广告引发了大家对名人广告的质疑,名人广告的道德失范行为不仅与社会道德规范相冲突,也不利于广告的有效传播。应用康德的"有良心的社会责任"道德理论分析名人广告的道德失范现象,提出建议,以推进名人广告的规范进程。  相似文献   

18.
基于社会偏好理论的网络道德问题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虚拟网络环境下道德治理的难点,以及网络道德异于传统道德的新特质的挑战,提出网络道德治理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源于研究分析工具的不充分。尝试引入社会偏好理论,借用该理论所内蕴的公平、互惠、合作、信任等思想,提出了网络道德治理的若干着眼点,以期对现阶段的网络道德治理提供些许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9.
对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如何,直接反映着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作为高学历的群体,当代大学生理应成为遵守社会公德的模范,然而现实中大学生存在的社会公德失范现象已经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文章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及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以浙江省10所本科类院校为样本,调查发现大学生在网络参与过程中存在不道德网络行为,参与的比例较高,存在知行偏差,而同侪对大学生的网络参与有深刻的影响。针对这些现状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增强主体意识,建立自律团体;创新教育方式,促进知行合一;加强法律保障,提高违法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