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碳市场交易启动后,政府给定碳配额将影响中小企业碳减排行为。为探究碳配额约束下的政府和中小企业的博弈关系,在分析政府和中小企业不同策略下的成本和收益基础上,构建政府群体创新补贴和中小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投入的混合策略演化博弈模型。结果表明:在创新补贴和惩罚动态机制下,政府和中小企业两个群体存在演化稳定策略。碳配额、政府的监督成本对政府的监督策略负相关,政府的策略和中小企业低碳技术创新减排效果和单位市场收益的大小有关。碳交易价格的上升使政府的监督积极性先增加后降低。在给定碳配额下,中小企业依据据自己的低碳技术创新能力决定购入碳排放权或者出售碳排放权。政府群体监督行为的转变快于中小企业低碳减排行为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欧洲碳交易体系祖父制分配方法的基础上,本文以博弈论作为不完全信息条件下设计碳配额分配机制的理论基础,立足于深圳碳交易体系的实际情况,应用有限理性重复博弈理论,对深圳制造业碳配额分配进行了机制设计和实验设计,希望能为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配额分配机制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碳金融市场体系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金融发展是时代的产物。《京都议定书》为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全球碳交易市场可分为配额交易市场和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在众多碳交易市场中,主要有四个专门从事碳金融的交易所,包括欧盟排放交易体系、英国排放交易体系、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温室气体减排体系和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展望碳金融交易市场的发展前景,全球碳金融交易市场有望在2016年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4.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任务,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新的产业革命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41号)进一步明确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确保完成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并且从建立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和加强碳排放交易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作了部署。围绕总量目标和配额分配,结合我国区域碳交易试点工作基础和任务要求,对碳交易市场建设过程中涉及的碳减排与节能政策、总量目标与碳强度控制、配额减排交易与自愿减排交易、直接排放与间接排放、配额免费发放与有偿拍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工作建议,以期为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碳交易是以碳定价为基础、旨在减少碳排放的市场激励机制。《京都议定书》签署后,碳交易市场制度体系的构建成为发达国家实现碳减排的重要措施。十多年来,国际上以《京都议定书》为基础的全球碳交易市场、以欧盟EU ETS为代表的国家级碳交易市场以及中国碳交易试点城市等区域减排交易市场的发展,为我国碳交易市场制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经验。我国碳交易市场制度体系的建构,从各地区的试点,到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构,已经历整整十年,在碳减排和区域环境目标的实现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在未来碳交易市场发展和制度体系建设中,应重点规避碳交易市场制度体系中配额超发分配的风险,加速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相关立法,发展多层次碳交易市场,不断创新碳金融工具。  相似文献   

6.
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是碳交易市场运行的核心要素,是企业开展数据管理和排放管控的重要依据。简要概括了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详细阐述了油气管道企业碳排放管控边界以及碳交易试点地区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重点分析了油气管道企业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的影响因素:管控边界、输送工艺、途径地形、油品属性等,提出历史排放强度法更符合当前管道企业排放管控工作,未来随着数据质量提升、分配方法研究成熟,逐步采用基准值法,并建议基准值的确定应建立在一定管输负荷率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碳排放权交易促使企业通过碳市场对碳排放配额进行公开交易,是促进企业低碳发展的一种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手段。波特假说认为,合理而严格的环境规制可以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这会改变企业的人力资本结构,最终影响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本文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外生冲击,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了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碳排放权交易有助于促进企业提升劳动收入份额。(2)当碳市场激励程度越大、企业面临的环境规制行政处罚力度较小、减排设备的研发资金更充分时,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更强。(3)碳排放权交易主要是通过促进企业人力资本结构升级这一路径促进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提升,而全要素生产率未能同步提升也是导致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提升的因素。研究结论为企业科学合理地设计碳资产管理模式,促进企业提升劳动收入份额,提高劳动者工作积极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卞勇  刘宇 《开放导报》2021,(5):14-20
当前我国碳减排政策在统计核算、目标管理、碳交易等领域还不完善,限制了碳排放总量控制的效果,对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长期目标的实现带来了一定挑战.应从数据、目标、市场三方面发力,通过不断完善统计核算工作机制、丰富数字化管理手段、明确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总量控制路径、建立地区和行业碳排放总量目标协同机制、加快推进碳市场建设、探索碳市场机制和技术创新等多种途径,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从而更好地落实"双碳"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9.
在碳交易政策下,文章针对二级供应链构建减排博弈模型,研究碳政策和碳排放转移对供应链企业减排的影响。研究表明:过强的碳政策强度不一定能有效激励企业减排,提高消费者低碳意识才是激励企业减排的有效策略。制造商向供应商发生碳转移时,产品减排率提高,供应商和制造商的利润都增加。对于低排放企业,政府不宜制定过强的碳排放政策,而对于高排放企业,应提升碳政策强度。  相似文献   

10.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成为全世界最关注的问题,世界各国为之付出了巨大努力,二氧化碳减排势在必行。碳交易是控制碳减排的重要方式,我国在七个城市开展了碳交易市场试点。从碳减排的角度出发,对北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了总结分析,深入研究了北京碳交易试点的交易情况。可以看出,北京碳交易市场呈现交易规模稳步上升和企业参与积极性高的特点。此外,通过对北京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北京碳交易市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碳交易市场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火电行业是深圳碳交易的重要部门,2011年火电装机比重为51%,计划到2015年该比重为54%。在深圳火电行业中,煤电发电量约占46%,碳排放量占62%。目前深圳火电行业的碳强度已属先进水平,减排潜力有限。在借鉴国外电力行业碳配额分配经验的基础上,深圳市根据碳排放强度分配原则、区别分类原则和稀缺性原则,制定了符合市情的火电行业碳配额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新的碳金融衍生业务,碳排放权远期交易能助力企业碳排放的战略管理、盘活碳资产的内在价值、赋能碳市场的价格发现。然而,在碳市场中推行碳排放权远期交易,不仅可能面临信用风险、价格风险等风险问题,碳排放权远期交易本身亦可能与履约清缴、价格涨跌幅限制等制度产生冲突。因此,本文建议围绕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碳排放权远期交易的制度构建,包括引入保证金措施、引入强制平仓措施、引入现金交割措施等,进而为碳排放权远期交易的落地和推广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于2013年陆续启动了7个碳交易试点,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市场计划于2017年启动。文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研究了我国6个碳试点的碳权价格与能源价格、经济情况等因素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不同试点的碳权价格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性。提出实行具有地方差异性的能源价格调控机制,加强地区环境质量监管、提高环境质量标准,结合政府参与配额交易,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国际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产权导刊》2023,(3):55-58
<正>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路径,在众多减排“工具”里,碳排放权交易(以下简称“碳交易”)既能够将温室气体控排责任压实到企业,又能够为减排提供经济激励机制,因此成为全球减排的主流工具。碳交易体系发轫于欧洲,并获得一系列成功实践。中国的碳市场建设自地方试点起步,2011年10月,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等七省市启动碳交易地方试点工作,探索市场化节能减排路径,这标志着碳交易体系正式引入中国。彼时,对于中国碳市场的各个参与主体而言,无论是地方政府碳交易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15.
低碳经济下我国碳排放定价机制形成的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广永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9):35-38
低碳经济模式将会成为未来中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碳排放量的控制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质要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碳排放主要集中于生产环节,所以企业应该作为减少碳排放的示范对象和主力军。我国应尽早建立碳交易市场,提供企业碳交易平台,而碳交易市场的核心问题是碳排放定价机制的形成。文章提出,碳排放定价机制的形成需要几个关键问题的解决,需要碳交易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体制支持,需要碳税为经济手段的经济管理支持,需要碳测量系统为技术手段的技术管理支持,需要配额和监督机制为行政手段的行政管理支持。  相似文献   

16.
宋月圆  何玲雁 《科技和产业》2023,23(15):149-155
碳排放权交易成为各国进行减排最主要的方式。北京在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对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碳价进行研究,探究北京市碳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碳排放权(BEA)价格与工业总产值、原油价格和温度正相关,与动力煤价格指数、沪深300指数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湖北:全国首单碳资产质押贷款项目落地武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汉武 《产权导刊》2014,(10):63-64
正9月9日,全国首单碳资产质押贷款项目在武汉签约,标志着产权交易行业碳金融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湖北碳金融交易市场实现全国领跑。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兴业银行武汉分行和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方签署了碳资产质押贷款和碳金融战略合作协议,企业利用自有的碳排放配额在碳金融市场获得了银行4000万元的质押贷款,用于实施国家推荐的通用节能技术,最大限度实现节能减排。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作为第三方平台,为融贷双方提供质押物登记存管和资产委托处置服务,为银行与企业免除了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8.
碳定价是促进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日本碳定价机制不仅包括碳税、碳排放权交易及信用交易等国内定价机制,也包括两国间联合信用制度和碳边境调节机制等跨境机制。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日本对新型碳税的设计、碳排放权交易系统的协调、信用交易市场的完善以及跨境机制的相应措施正在逐步探讨和实施中。日本碳定价机制的发展将对日本国内经济发展和包括中日经济关系在内的日本对外经济关系产生影响。参考日本碳定价机制,中国应加快探索设计碳税和碳市场的组合方案,调动企业参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积极性,优化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2012年五省二市碳交易试点的正式启动,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的序幕正式拉开。探索碳资产价格形成机制,对于我国碳交易的健康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和对比国际上现存4种碳资产价格形成模式(C&T、碳税、B&C及项目机制)的基础上,对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和碳资产定价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发展碳金融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瑞红 《天津经济》2010,(5):41-42,52
碳金融是基于碳交易而产生,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作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资源国,如何利用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减排角色不同和我国减排额度供应优势,在能源金融发展博弈中占据主动,是我国政府、金融机构及企业共同面对的挑战。本文简要概述了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发展碳金融的障碍,提出了我国发展碳金融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