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宝诚 《新疆金融》2006,(12):31-32
2003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中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货币信贷投放过多,部分行业发展过热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中国人民银行综合运用了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发行央行票据、加大“窗口指导。力度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商业银行贷款投向。但是,从实际运行效果来看我国货币政策并没有发挥预想的效用,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贷款总垦在中长期贷款拉动下日益扩大,可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不是完全畅通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一季度济南分行辖区货币政策实施情况良好,主要表现为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贷款投放重点突出,银行资产质量有所改善,效益开始好转。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苗头性问题,亟需研究二季度的操作对策。本文提出二季度中央银行要将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的着力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在继续维持现行利率水平、适度增加基础货币投放、扩大货币供应总量的基础上,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切实提高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广义矩估计法(GMM)考察现行双轨制的利率体系下泰勒规则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适用性.结合我国的经济数据及实际情况,构建具有利率平滑特征及前瞻性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对管制利率及市场利率两种体系下的泰勒规则进行检验,结论显示存款利率并未根据通胀及产出的变动加以调整,而市场利率及管制较为放松的贷款利率对产出、通胀以及货币供给均能作出反应,对产出及货币供给的反应显著,但是对通货膨胀反应不足,即依据预期通胀、预期产出及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变化估计的前瞻性泰勒规则尚不具备稳定性,当前不宜将泰勒规则作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货币市场利率本应围绕7天逆回购等政策利率波动,但2020年疫情冲击后却两度出现货币市场利率大幅走低并持续显著低于政策利率的所谓“利率塌陷”现象。综合央行流动性供给和贷款增速表现来看,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足是市场利率大幅走低的主因。面对持续性的“利率塌陷”,虽然没有大幅降息,但货币政策仍从多个方面助力经济企稳恢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有所提高,但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对债券市场各期限利率、信贷市场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仍不够畅通。本文首先拓展马骏和王红林(2014)的理论模型,在银行间市场引入短期市场利率,从理论层面分析资产证券化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的影响,随后借助局部投影方法给出关于资产证券化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影响的经验证据,并从替换货币政策冲击、改变资产证券化测度方式、引入更多控制变量、改变估计策略等角度进行稳健性检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资产证券化能够提高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内在逻辑是价格风险对冲机制和信贷资产定价机制。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资产证券化显著提高了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与“低资产证券化”状态相比,“高资产证券化”状态下债券市场的无风险利率、长期利率和信贷市场贷款利率对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冲击具有更大的响应。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政策制定和市场参与常常通过货币信贷增速的高低来判断货币政策的松紧,这种理解不仅过于狭隘,而且存在偏差,并可能导致对宏观经济状况的误判和错误的货币政策。值得注意的是,除货币数量指标外,利率和汇率变量均影响经济增长,这说明货币政策条件不能仅由货币供应或贷款余额等货币总量指标的增长来衡量。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货币总量指标、实际利率、实际有效汇率对实际产出均具有显影响(见表1)。  相似文献   

7.
一季度济南分行辖区货币政策实施情况良好,主要表现为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贷款投放重点突出,银行资产质量有所改善,效益开始好转.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苗头性问题,亟需研究二季度的操作对策.本文提出二季度中央银行要将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的着力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在继续维持现行利率水平、适度增加基础货币投放、扩大货币供应总量的基础上,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切实提高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8.
自1997年以来,为了启动投资和消费,使宏观经济运行尽快进入景气状态,中央银行实施了积极的货币政策,如连续七次降低存贷款利率、调低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灵活出台窗口指导政策,扩大再贴现和中央银行再贷款规模等。但经济系统对这些货币政策措施的反应比较平淡,货币供应量增长乏力,民间投资和消费没有得到有效地启动,经济增长仍然缺乏持续的推动力。是中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还是货币政策的效力下降?本文将运用现代时间序列分析技术、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进行定量化的实证分析。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因素很多,这里我们将主要研究利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和财政收支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07年初以来,央行对银行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法定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都进行了多次上调。使国有商业银行准备金率由10%上调至17.5%;农村信用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7.5%上调到15%,均上调了7.5个百分点。同时,使存、贷款利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一年期存款利率由2.52%上调到4.14%;一年内贷款利率由6.12%上调到7.47%。央行这一系列货币政策对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合理增长,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抑制经济过热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给基层银行类金融机构的经营也带来了较大影响。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对辖区金融机构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构建价格型调控框架成为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建立高效的利率传导机制是其中的关键。从利率传导渠道中的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信贷市场三个维度出发,对利率传导机制的理论逻辑进行分析,并将我国利率传导机制的效率与发达经济体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货币市场利率向短期国债收益率的传导效率与发达经济体差异较小,对中长期国债收益率的传导效率与发达经济体差异较大;第二,我国货币市场向信贷市场的传导效率较低,贷款利率变化对货币市场利率变动不敏感。为完善价格型调控框架、提高货币政策效率,我国还需加快建设高质量金融市场、进一步疏通利率传导机制。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对策建议:推动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建设,发挥其定价基准作用;提高债券市场活跃度,优化投资者结构;推进信贷市场利率报价机制改革,促进市场主体适应更加市场化的贷款定价模式;打通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之间存在的藩篱,强化各市场间的利率关联性。  相似文献   

11.
Shibor与利率市场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回顾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指出Shibor处于市场最基准的地位,直接关系到利率市场化。从目前运行情况看。Shibor已可以作为货币市场流动性的有效衡量指标,其与货币市场产品的比价关系逐渐显现。下一步,我们要以Shibor为核心推进利率市场化,并在培育基准利率的同时,探索建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的目标利率和利率调控框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的1998~2011年中国的货币政策历程属于相机抉择。VAR模型实证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数量与价格工具对于控制通胀是失效的。外汇储备较货币供给增速对通胀的冲击更大,利率提高与汇率加速升值对于通货膨胀不是抑制而是适得其反。货币政策对通胀的利率传导及汇率传导不畅,而成本传导机制效应显著。本文提出应进一步优化货币政策工具,运用非常规方式稳定物价并结合信贷政策调整货币供给结构;长远来看还需推进利率市场化以发挥价格工具作用,控制人民币升值速度和必须降低外汇储备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外汇市场压力下中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外汇市场压力(Exchange Market Pressure,EMP)、国内货币供给、利率、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表明:为应对外汇占款增加而导致的通货膨胀压力,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是紧缩性的。但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又会引起EMP增大。因此,紧缩的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抑制效果只能是短期性的。此外,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利率变化对经济增长及资金流动的信号作用已经比较明显。在美国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的基本消除为解决中国长期以来面临的货币政策困境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为缓解经济过热,减少货币信贷投放,从4月开始国家启动了新一轮的宏观调控。央行上调贷款利率,上调银行准备金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在几个月内连续采取了多种手段,力图减缓经济发展的速度。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第二季度GDP增长达到11.3%,创出12年来的新纪录。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还只是其动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宏观经济的前奏,后续是否还会出台更严厉的货币政策,还得看下一阶段的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货币供求等诸多方面的反应。同时,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以及汇率都可能成为未来央行货币政策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郭豫媚  戴赜  彭俞超 《金融研究》2018,462(12):37-54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的发展,中国货币政策利率的传导效率也不断提高。基于2008年1月-2017年6月的宏观时间序列数据和微观调研数据,本文检验了中国货币政策利率对银行贷款利率的传导效率。总体而言,基准利率是影响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的主要因素。分时间段看,贷款利率浮动限制放开之后,货币市场利率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传导效率显著提升;基准利率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影响略有下降,但仍然占主导。对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的微观机制进行探讨后,本文发现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的变化是中国利率传导效率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资金来源和市场利率波动均是影响货币市场利率传导效率的重要因素。最后,本文就如何提高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研究对完善价格型货币政策体系以及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2005年宽货币、紧信贷的宏观调控环境下,我国经济金融业的发展处于稳步发展状态。2006年形势如何,货币汇率能否步入稳健之年,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工作会议给我们传递了明确而可靠的讯息。会议确定了2006年货币政策预期调控目标: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分别增长16%和14%,全部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5万亿元。从工作的总体要求来看,中央银行将继续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继续实行稳陡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处于"新常态"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存款准备金率通过改变存款规模、改变货币供给乘数、改变资产负债表结构以及货币市场对信贷市场的传导作用四个渠道对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产生显著的影响,并通过构建基础模型和灰色关联模型测算了该影响值约为0.5,最后提出了应从综合出台总量性货币政策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大力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等中间业务以及完善货币市场与信贷市场之间的传导机制三个方面降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  相似文献   

18.
我国货币政策对房地产投资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我国房地产业升温不断,引起各方面强烈关注,国家也出台了多项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文章利用单位根检验及协整检验就我国货币政策对房地产投资影响的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房地产投资额和广义供给及贷款利率之间确实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广义货币供应量对房地产投资有显著影响,利率对房地产投资影响不是特别显著,据此我国实施货币政策来影响房地产投资应主要通过调控货币供给来实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金融市场对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不同反应机制,探究了基于货币供给量和基准利率来调控市场均衡的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问题。本文结合Johansen检验和VEC模型实证发现,互联网金融提高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从而增加了非计划货币的供应量和数量型政策工具对中介目标的偏离程度。同时,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模式加强了银行存贷款规模及利率对同业拆借利率的敏感度,提高了价格型政策工具的使用效率,最终促使政策工具选择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进行转变,促进了利率走廊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在当前宏观经济调控中仍占据主导地位。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和大量中小企业的存在会使得信贷渠道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发挥其主导作用。货币当局要有效地实施货币政策,疏通信贷渠道。积极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利率真正反映资金供求价格。稳步实现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由数量目标向价格目标的转变。随着利率完全市场化目标的实现,利率与货币供给的关系,利率与贷款的关系以及利率与投资和实际产出的关系将会变得明确,因而货币政策——金融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投资消费、产出的传导路径能使货币政策实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