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查林的制度科层概念模型分析了本轮集体林权改革前后我国集体林产权的科层结构及各科层的行为规则,认为目前我国集体林产权分为国家、集体和私人三个层次。国家层次应通过实施差别限额采伐及减免税费还权于民,并严格规定、限制集体层次的行为;同时通过国家财政补贴集体组织,避免其迫于财政压力侵害私人层次权益,使之能够放权于民,从而使私人层次得到相对完整的集体林产权,激发其林业经营积极性,促进集体林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
尤溪县从1996年开始,经过试点、推广、全面铺开三个阶段,在全县15个乡镇、249个行政村进行集体林产权改革。至目前为止,全县共有15.6万hm2山林进行了以“林木管护押金承包、木材收益比例分成”为主的集体林产权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主要做法1.1林木管护押金承包,木材收益比例分成这种做法是林地、林木所有权属集体,林地使用权、林木经营管理权属承包者,林木收益分配权双方共有。在具体实施中,先对每片林木进行林分状况调查,核定山场方位、面积、树种、林龄、立地条件、林分生长状况、交通情况、管护难易等,划分管护片,在这… 相似文献
3.
4.
论中国集体林产权流转监管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分析中国集体林产权流转现状的基础上,对其中存在的资产评估体系不完善、交易不规范、登记发证存在缺陷和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从规范林权变动审核制度、健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完善林权流转合同制度和改革森林资源档案管理4个方面来加强集体林产权流转监管,以保护森林资源产权主体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浅析辽宁集体林产权改革配套体系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辽宁省在集体林产权改革配套体系建立过程中出现的承包周期短、公益林比重大、复合经营评估体系不科学、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不合理等问题展开分析,并根据北方林区实际特点,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7.
产权经济学理论认为产权清晰或产权明确只是引导外部性内部化、激励与约束和减少不确定性功能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产权功能的实现还有赖于产权的安全性。产权安全包括法律产权安全、事实产权安全和感知产权安全。集体林产权安全不足是由集体林产权赋权和产权制度实际运行导致。从行为经济学理论出发,集体林三个维度的产权安全性都会直接影响集体林经营主体经营行为,而经营主体因资源禀赋、认知能力、行为能力和风险偏好等因素具有异质性,其集体林经营行为必然存在差异性。因此,以“明晰产权、承包到户”为核心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可以从集体林产权安全角度得到一定的理论解释。建立从集体林产权安全角度研究集体林经营主体经营行为的研究框架,具有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福建省集体林产权体制改革工作进行分析总结,指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取得的有效成果以及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在完成"林改"的基础工作后,应处理稳定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福建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要实现森林资源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即实现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效率的实现。但通过对福建集体林产权改革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福建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没有达到效率的目标。福建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效率目标实现的滞后既是林业家庭经营与林业经营规模化要求之间冲突的体现,也是林业家庭经营体制与其他林业政策之间冲突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论文客观记录了三明市20余年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的历程。分析了在农村改革初期南方集体林区的林业改革背景下,三明市从分户经营改革及转变到林业股东会制度改革的效果和推动力;论文又分析了从林业股东会的整顿到农户和个人自主经营制度的建立过程中,支持集体林集中经营制度力量的消散和市场配置资源力量的增长过程。论文证实了约束条件的改变是三明市出现不同的集体林产权制度安排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根据浙江、福建两省调研的实际情况,针对林改中的一些政策观点和实际做法,分析林权流转的前提条件:一是林业产权清晰;二是具备林权流转的市场。分析林权流转市场存在的问题:国家允不允许林权流转;林权流转是否需要国家政策规范;林权流转市场平台的建立是否需要政府促建。对于国家是否允许林权流转,主要分析林权流转中存在的可能会限制林权流转的观点或者政策性原则,例如防止林农失地原则。对于国家政策规范林权流转的问题,提出国家政策应该体现林权流转中的“公私”领域。对于地方政府是否应该促建林权流转市场平台,提出是由不同地区的市场经济发育程度所决定,地方政府应该根据自己的实情而决定是否需要促建林权流转的市场平台。 相似文献
12.
林权改革30年回顾——集体林权改革研究之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质是实现林业财产权利的平民性,这一改革从20世纪80年代的林业"三定"开始,经过艰难的探索而未能取得突破。2003年由福建率先进行的新一轮林改,完成了从"承包"到"均山分林"的历史性跨越,使广大林农成为林业财产权利的主体,林业财产成为广大普通林农生存之基和发展之本,从而实现了林改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我国森林资源物权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分析森林资源物权有着不同于传统民事物权特性的基础上,对现行森林资源物权法律制度存在的主体虚化、物权变动随意性大、权能残缺等现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完善建议。主张建立森林资源分类管理法律制度,对公益林实行生态效益补偿法律制度,对经济林则实行自由交易法律制度和采伐申报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林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国林权问题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指出森林资源具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效益属性,政府和林农对这两种效益有着不同的追求。实施限额采伐制度使林农对林木的处置权受限,而且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林农经营森林的正外部性没有得到合理补偿,因此政府与林农对不同效益的追求成了林权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构造博弈模型,分别分析存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和不存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两种情况下,政府和林农的博弈过程,从理论上证明在建立完善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下,政府实施自由采伐的政策,落实林农的处置权可以使政府和林农双方的利益达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对赣州市2个村与APP公司所属的赣州金太阳科技林业有限公司合作营造浆纸林基地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提出进一步推进林纸结合营造速生丰产浆纸林基地的发展并逐步解决中国造纸工业原料林短缺的对策:加快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明晰林地产权;建立健全林地产权流转制度,规范林地产权流转,使林地产权流转更加规范合理;建立健全林地产权流转服务体系,保证林地产权流转合理公平;进一步完善工业原料林建设的政策措施,制定全面配套的、对合作各方均有激励效益的政策措施;保持工业原料林的生态效益,防止生态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6.
林权交易中的法律风险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权交易中心将成为中国市场交易活动的重要场所。林权制度是林权交易市场的制度安排的基础。但是,《物权法》实施以后林业法律面临配套修改问题,林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滞后使林权交易面临各种法律风险。林权本身存在特殊性,不同的林权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内涵与范围不同,林权的行使方式与一般的物权行使方式不同,林权受到生态公益的限制,以及林权交易方式的多样化,均可能导致林权交易风险。 相似文献
17.
物权变动模式关系到物权的设立、变更和终止,是集体林权产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辨析中国现行法律体系物权变动的基本模式、例外模式和专门法律中的林权物权变动模式状况,在综合考虑中国国情、司法实践等情况的基础上,认为在中国集体林权领域应当采取债权形式主义物权变动模式。 相似文献
18.
集体林改制度下辽宁省林业资源要素对收入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政策背景,以林业收入为研究对象,分析林地资源、林木资源、林业劳动力和环境等因素对林业收入的影响,计算各影响因素对林业收入增加的贡献率。结果表明,集体林改制度是影响林业收入的主要因素,林木资源和林业从业人员数对林业收入的增加的贡献率显著。 相似文献
19.
从制度创新理论看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建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目的:以制度创新的理论为基础分析中国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切入点、路径、动力所在及关键点.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论: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创新应该重点放在对土地使用权的调整和完善上;以土地承包制度的改善为基本切入点;以增强集体土地的要素作用、促进集体土地产权流动为基本目的;其关键点在于区分和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 相似文献
20.
农村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行为特征为切入点,揭示农村林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产权理论为基础,分析我国目前农区林业产权主体的类型,提出实行村委会政社分开、让利取义和林业产权共有的林业股份联合经营的论点,对林业产权改革思路和配套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