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宏观经济调控包括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在需求管理应对我国经济问题边际效应日益递减、实施成本与风险已高于预期成效的当下,引入供给管理已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与高库存并存、农产品价格"天花板"与成本"地板"两板挤压等问题大都根源于供给侧,因此要从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力以及制度安排等方面入手,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现我国农产品更有效率效益、更可持续的供给。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加快推进的发展背景出发,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梳理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因素,构建了农产品价格变动的计量模型,对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的趋势性因素作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总需求仍是决定我国农产品价格变化的最主要因素,生产成本次之,货币冲击效应最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气候变化等因素只会在短期内形成冲击效应。因此,现阶段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仍应关注包括农产品价格在内的整体CPI变化,保持一个合理的经济和货币增长速度,对控制所谓的结构性通胀同样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货币政策为主的宏观变量与农业之间的关系备受瞩目,特别是货币供给冲击下农产品价格相对于工业品超调成为解释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对于货币供给冲击,农业投入和产出价格反应机制和反应程度的差异也会使得农业贸易条件和农户福利水平受到影响。此外,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供给冲击经由汇率传递机制对农产品贸易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农产品价格和农户收入。本文从上述三个层面梳理并评述已有文献。  相似文献   

4.
张鹏 《财经研究》2008,34(3):49-60
文章针对我国目前主要农产品出现的供需“缺口”特殊现象,选取1982—2006年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探求农产品需求、供给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从需求与供给视角分析价格变化方向和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建立农产品价格动态波动的理论模型。实证表明:我国主要农产品,如粮食、猪肉与棉花等的供给存在“二元”特征,导致农产品供给反应具有粘滞性;需求与价格关系因产品种类而异;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对价格的影响符合经济规律。通过实证与理论研究,最后提出维持农产品供求均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社会资本对农业保险供需的有利方面和负面影响,从社会资本拥有量的差异性、社会资本的排外性、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缺乏信任和合作共享困境几方面分析了社会资本制约我国农业保险供给需求的原因,提出了优化社会资本改善我国农业保险供需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经济世界》2002,(6):3-3
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正在深入,农民增收出现转机,但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农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国内农产品面临的冲击。我国大多数大宗农产品缺乏比较优势,缺乏竞争能力。二是政府对农业的管理体制,也会受到比较明显的冲击,比如现行的流通体制、外贸体制等。这种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中城市房地产需求弹性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房地产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是反映房地产市场需求特征的两个主要指标.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充分,而我国学术界对房地产需求弹性的测算和解释仍缺乏系统研究.本文通过对我国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需求弹性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房地产需求弹性的特征是:(1)房地产需求价格弹性总体上缺乏弹性,而收入弹性是富有弹性.(2)房地产需求弹性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性.因此,我国的房地产业政策,必须根据房地产市场的地区差异性而进行调整,在增加房地产有效供给而满足人们房地产消费需求的同时,打击房地产投机需求,适当抑制房地产投资需求.  相似文献   

8.
农业的深层危机来源于农民和土地。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使农村大量耕地被占用;伴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文化程度低、以女性为主的特点导致农业生产技术利用率低,单位面积产量低;土地质量的下降又进一步制约着农产品产量增长。然而,在农产品市场供给降低的同时,人口消费、饲料消耗、工业用粮的增长却使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的失衡是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竞争形式不断创新。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税率大幅度下降,大量外来名牌农产品对我国农产品市场造成强烈的冲击。近年来,农产品品牌问题越来越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农产品品牌已经成为农产品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也成为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从分析农产品品牌涵义入手,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品牌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最后提出农产品品牌策略及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0.
张宏 《发展研究》1995,(1):59-61
学术界流行着这么一种观点,即认为只要市场价格一放开,依靠价值规律与供求规律的自发调节作用,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必然趋向均衡,这种说法不能认为完全没有道理。但它忽视了价值规律在农产品供求领域的调节作用,是有其特殊表现形式的。或者说,相对于其他产业产品来说,农产品的生产与供给弹性是比较小的,农产品的生产与供给,之所以缺乏价格弹性,价值规律对农产品与供给的调节作用,之所以有较大的局限性,是由以下一系列因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当前美国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对我国经济及农业构成了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仍然保持稳定增长,但金融危机造成了农产品出口受到;中击;推动进口增长、贸易逆差扩大;农民工就业产生明显冲击;农村消费需求受到一定制约;农产品价格下降等负面影响。本文在深八分析现阶段我国农业开放有利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我国农业开放的主要思路:要加强农业开放与制造业、服务业开放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农业技术进步类型的经典理论。速水佑次郎和弗农·拉坦在其农业发展的诱致技术变迁理论中认为,一个国家农业生产的增长受其资源条件的制约,但这种制约可以通过农业技术进步来突破。土地、劳动这类初始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及其供给弹性的不同,在要素市场上表现为它们相对价格的差异。相对价格的差别会诱导出节约相对稀缺而价格相对高昂的资源的技术变迁,以缓解供给缺乏弹性的稀缺资源给农业发展带来的限制。劳动供给缺乏弹性或劳动相对于土地价格昂贵,会诱导出节约劳动的机械技术进步;土地供给缺乏弹性或土地相对于劳动价格高昂,则会诱导…  相似文献   

13.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农产品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有效供给不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此背景下被提出。在农业供给侧方面,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高企,国家为保护农民的收益,对部分农产品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以及临储政策,致使国内农产品价格高于进口农产品完税价,形成价格倒挂。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消费者更倾向于安全、优质的农产品,而我国农业在优质农产品方面严重供给不足。"刘易斯"拐点的出现,人口红利的消失,进一步加剧我国农业供给侧面临的困境。要消除上述困境,需要积极审慎推动土地制度改革,明晰土地权属关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有效整合利用闲置土地,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引进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创新驱动力度,积极推动农业产业链重塑,促进农产品流通体系转型升级,构建"互联网+"农业新业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需求和供给两侧分析了此次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在需求侧,基于理论分析和非典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特征,经济总需求会随着此次疫情的结束而在短期内快速得到恢复。但此次疫情也会加大总需求和居民收入增速的下行压力。在供给侧,疫情不仅会降低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加剧劳动力供需结构矛盾,同时也大幅降低了我国的资本投资,在缺乏有效干预措施下,很可能加剧我国资本投资和经济总体增速的短期下滑趋势。而基于理论分析,相应供给冲击也将对我国长期产出带来增长压力。基于疫情对我国经济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影响分析,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需要实施改革力度更大、更为有效的财政和货币等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内石油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石油安全引起了我国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我国石油市扬上的需求、供给增长的现状盟我国日益扩大的石油供需缺口,并结合作用于石油冲击影响程度的经济因素,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探讨了我国石油的长期战略。  相似文献   

16.
汪嘉  张君斐 《经济论坛》2001,(11):23-23
在过去几十年中,由于我国对农业采取高关税的保护政策,农产品价格和供求渠道长期游离于国际市场体系之外,缺乏外来的竞争压力和相应的发展动力。随着《中美农业合作协议》的正式签署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取得的进展,我国农产品的进口关税将分步大幅度下调,我国以小麦、玉米、大米等农产品由于其价格远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而将受到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供求角度,分析了发展绿色农业技术面临的难题:农户对绿色农业技术的需求缺乏,绿色农业技术供给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发展绿色农业技术的出路:改革农地产权制度,推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市场体制完善,组织创新等。  相似文献   

18.
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供需结构与农业供给侧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下,产业融合不畅会导致产业间关联效应发挥受限和农产品“供需反馈”机制瓦解,这是农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出现的重要原因.从国际和我国省际的产业融合指数测度结果来看,我国工农产业融合指数相对较高,包括机械、化肥等中间投入品对农业生产有较强的正向促进作用,是农业生产力提升的重要推手,而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度偏低,但服务业中间投入品产出弹性提升较快,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动能.因此,产业融合发展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满足社会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关键,现阶段农业发展需以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与国际竞争力为导向,以工业与服务业延伸农业产业链、以生产要素融合及发展理念契合等为路径,以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纽带,寻求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9.
孙剑 《当代经济》2009,(20):82-84
当前我国的农业发展面临着农产品供给不足与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的矛盾.数据检验表明,劳动力投入和财政支农力度与农产品供给存在高度相关关系,在我国农业生产依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条件下,必要的劳动力投入和财政支农力度一方面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另一方面有助于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从属于第一产业的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其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而近几年最突出的问题是结构性失衡。在我国,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已经经历了30年,转型效果显著,极大的提高了我国的农业生产能力,基本满足了我国国民对农产品的需要。而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必定是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发展面临必须同时满足保障农产品供给与改善农业环境两个条件的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方面,农业供给侧改革指出了一条明路。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下,有机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则为我国农业经济持续,高速而稳定发展提供了根本性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