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一直以来,不法分子针对银行卡进行诈骗犯罪的方式层出不穷,从最初在ATM等终端设备上或自助银行的门禁系统上安装复制器和摄像头,盗取卡号和拍摄密码后“克隆”伪卡,在ATM上做手脚制造吞卡事故,到不久前的安装山寨版ATM骗取持卡人银行卡信息等。近日,一种新的银行卡诈骗方式又浮出水面:不法分子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商品为诱饵,在持卡人不明真相进行网购时,  相似文献   

2.
要远离欺诈,持卡人就要做到‘知己知彼’,知晓骗子的诈骗手法,了解持卡人在何种情况下受骗,增强防范意识,掌握防范招数。"这些年来,银行卡诈骗活动十分猖獗,欺诈手段不断花样翻新,本来可以带给人们方便的银行卡,一旦不慎,反而成为威胁持卡人和银行安全的工具,不但"卡"住了自己的资金,更"卡"住了自己的心情。要远离欺诈,持卡人就要做到"知己知彼",知晓骗子的诈骗手法,了解持卡人在何种情况下受骗,增强防范意识,掌握防范招数。  相似文献   

3.
根据公安部有关负责人在2006年全国银行卡工作会议上披露的信息显示,2005年我国共发生银行卡诈骗案件1835件,涉案金额6697.03万元。从犯罪手法上看,银行卡诈骗主要有以下5种常见手法:短信诈骗;利用黑客软件、网络病毒盗取客户银行卡号、密码;“网络钓鱼”,即在互联网上设立假的金融机构网站,骗取银行卡号、密码;使用高科技手段在ATM上做手脚进行诈骗;用假卡大宗购物行骗。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林林总总的银行卡诈骗案件中,大多都是因为持卡人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从而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作为一本奉献给持卡人的读物,《中国信用卡·生活版》建议大家多了解一些安全用卡的常识,以提高银行卡风险防范意识,熟悉并掌握反银行卡欺诈的技能。  相似文献   

4.
《中国信用卡》2006,(10S):71-72
根据公安部有关负责人在2006年全国银行卡工作会议上披露的信息显示,2005年我国共发生银行卡诈骗案件1835件,涉案金额6697.03万元。从犯罪手法上看,银行卡诈骗主要有以下5种常见手法:短信诈骗;利用黑客软件、网络病毒盗取客户银行卡号、密码;“网络钓鱼”,即在互联网上设立假的金触机构网站,骗取银行卡号、密码;使用高科技手段在ATM上做手脚进行诈骗;用假卡大宗购物行骗。[编按]  相似文献   

5.
董瑞 《云南金融》2012,(6Z):92-92
随着银行卡交易逐年上升,银行卡风险问题特别是信用卡套现、诈骗案件呈逐年上升。如何防范和化解用卡风险,商业银行与客户共同构建安全用卡环境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随着银行卡交易逐年上升,银行卡风险问题特别是信用卡套现、诈骗案件呈逐年上升。如何防范和化解用卡风险,商业银行与客户共同构建安全用卡环境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关于银行卡的诈骗犯罪可以说屡见不鲜,克隆卡、安装探头、张贴虚假通知等等,人们对这些诈骗伎俩的警惕性也越来越高。但不法分子们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断“发明”出更新的诈骗手段,近期浙江等地就发生了一些让人防不胜防的银行卡诈骗案件,使持卡人蒙受较大经济损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财物流动日益加速,各类银行卡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出现了"人手一卡、一人多卡"的现象。银行卡业务的飞速发展,刺激了消费,拉动了经济,但也成为诈骗犯罪的催化剂。不法分子将犯罪的目光投向了银行卡,利用银行卡进行诈骗的案件屡屡发生,且案值较大,作案手段也不断翻新,给经济发展和金融秩序的稳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损害  相似文献   

9.
吴昊 《中国信用卡》2009,(16):54-56
随着银行卡业务迅速扩张和竞争日趋激烈,各类银行卡犯罪也相伴而生,信用卡套现、伪卡欺诈、ATM资金诈骗及短信和电话转账诈骗等案件日益增加。银行卡犯罪手段不断向高科技化、集团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案件实施过程更为隐蔽,手法不断翻新,对银行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0.
一、银行卡风险的成因 (一)涂改、伪造、变造银行卡.不法分子利用盗窃或诈骗的银行卡,使用特殊手段,将从非法途径得来的有效银行卡资料复制到卡版上,或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模仿印制或打制银行卡.  相似文献   

11.
随着银行卡业务迅速扩张和竞争日趋激烈,各类银行卡犯罪也相伴而生,信用卡套现、伪卡欺诈、ATM资金诈骗及短信和电话转账诈骗等案件日益增加.银行卡犯罪手段不断向高科技化、集团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案件实施过程更为隐蔽,手法不断翻新,对银行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关于银行卡的诈骗犯罪可,以说屡见不鲜,克隆卡、安装探头、张贴虚假通知等等,人们对这些诈骗伎俩的警惕性也越来越高。但不法分子们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断“发明”出更新的诈骗手段,近期浙江等地就发生了一些让人防不胜防的银行卡诈骗案件,使持卡人蒙受较大经济损失,因此广大持卡人有必要了解这些新的诈骗伎俩,以加强防范意识,维护自己的资金安全。  相似文献   

13.
案件调查显示:银行卡特约商户风险防范亟待加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琳 《金融会计》2012,(9):31-34
信用卡诈骗案件影响恶劣,严重影响银行卡用卡环境,持卡人利益受到极大损害,同时此类案件仍处高发态势。因此,加大银行卡特约商户管理、防范特约商户风险,遏制不法分子犯罪势头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银行卡诈骗可以说屡见不鲜,克隆卡、安装探头、张贴虚假通知等事件时有发生,当人们对这些诈骗伎俩的警防性也越来越高时,不法分子也在不断“发明”出更新的诈骗手段。这里列举一些案例给广大持卡人警示。  相似文献   

15.
给客户一个随身携带的银行已经成为现实,银行卡与电子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作为融通资金、功能齐全的主载体与宽通道,为客户提供了账户查询、转账汇款、投资理财、缴费支付、消费购物等全天候丰富功能的服务。但是,在享受便利的同时,客户也面临诸如资金诈骗、账户安全、交易纠纷及操作风险等隐患的困扰……  相似文献   

16.
过去人们向外地汇款只能到邮局和银行办理,随着银行卡服务功能的完善,如今只要知道对方的银行卡号,到银行网点办理异地无卡续存业务也能达到汇款的目的,并且更加省时、省力、省手续费。但是,因银行卡异地续存和邮政汇款的要求不同,邮政汇款需要提供收款人的详细地址,而银行卡续  相似文献   

17.
李冬 《金融电子化》2005,(10):86-86
近年来,银行卡为民众生活、消费带来便利的同时,针对银行卡所进行的诈骗活动也呈上升趋势,给持卡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虽然在大多数银行卡犯罪案件中,持卡人自身防范意识不强是导致案件发生的最普遍原因,然而同时也暴露了国内用卡环境在技术、制度、法律方面所存在的很多漏洞。下面,笔者将通过分类总结一些银行卡犯罪类型,分析除持卡人主观因素外的一些导致银行卡犯罪的客观原因及消除这些客观因素、改善用卡环境可以采取的一些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宣布将在全国30~40个城市率先实施金融IC卡试点计划,取代原有的磁条卡.为确保银行卡的安全使用,人行要求全国大型商业银行在2013年1月1日前全面发行金融IC卡.数字安全领域领导厂商金雅拓公司指出,此举是全球银行业应对银行卡诈骗意义深远的工程.  相似文献   

19.
<正>银行卡作为现代化支付结算工具,以其便捷、高效、经济的突出优势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而与此相伴的是各类银行卡犯罪层出不穷,手段不断升级,其中银行卡诈骗犯罪成为针对银行各类犯罪的主流,德宏州银行卡业务风险处于多发、高发期。一、银行卡欺诈案件多发,形势不容乐观至2016年5月,德宏州银行机构共发银行卡2576908张,其中纯磁条卡1291950张,占银行卡总数的50.14%,芯片磁条二合一卡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全球银行界值得关注的一项浩大工程,EMV迁移成为近年来国内银行卡业的一个热门话题。EMV规范由Europay,Mastercard,Visa——大国际信用卡组织联合制定的金融集成电路(IC)卡金融支付标准,其目的是为金融IC卡、金融终端、支付系统以及金融机构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平台。EMV迁移则是指银行卡由磁条卡向集成电路(IC)卡转移,利用安全性更高的智能IC卡来代替磁卡,以有效防范诸如制作和使用假银行卡、信用卡欺诈、跨国金融诈骗等各种高科技手段的金融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