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陕西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乳品企业——陕西陇县关山乳业有限公司推出干吃奶粉,迅速走红市场。面对诱人的市场潜力,一些大型乳品企业也开始纷纷模仿关山推出“干吃奶”产品,甚至包括伊利、蒙牛这样的行业老大。于是,一场关山乳业叫板乳业“老大哥”的维权事件发生了。李晓林,作为关山乳业的掌舵人,一时间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10月13日,有媒体援引某电视节目报道称,蒙牛、伊利、光明这国内三大乳业巨头相关负责人承认,此次受到"问题奶粉"事件影响合计损失超过2.5亿元。其中光明乳业液态奶损失0.24亿元。  相似文献   

3.
吴红光 《新财经》2004,(6):123-124
新一轮的乳业增长自1998年启动,并于近两年分别以24.7%、32.0%的速度实现爆发式发展。这个过程中,蒙牛、伊利、光明等大公司身后的追赶者也正在成为行业快速发展中不可小觑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继“伊利”、”光明”、“维维“相继入陕之后,去年年底,“蒙牛”也正式落户宝鸡。中国四大乳业巨头逐鹿三秦,投足水惊.击起千层浪。那么.巨头大鳄如何动作?陕西业界怎样应对?中国西部乳业万里行新闻采访团将对此进行系列追踪报道。  相似文献   

5.
一、行业竞争:政府角色的转换 以伊利和蒙牛为首的呼市乳业的惊人发展,引起了呼和浩特市政府的高度关注。伊利集团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利用规模化的生产形成了成本优势;利用特色化的营销形成了品牌优势。伊利集团下属五大产品事业部和十三个分子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跨地区、多系列的大型企业集团。另一个刚刚出生的民营企业——“蒙牛公司”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6月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我国第一部系统的《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大幅提高了乳制品行业的门槛。当日,蒙牛、伊利、光明等乳业龙头的股价应声逆市走高,东方证券等投资机构发布报告表示,中国乳业自2002年之后的第二次变局正式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7.
我国有三大奶源生产基地,即东北、华北和西北。东北和华北奶源基地都诞生了享誉全国的奶品知名品牌,如东北的“完达山”,华北的“三鹿”、“三元”、“伊利”、“蒙牛”等,还有并不占据地利条件的上海都拥有了排名全国奶品销量第一的“光明”乳业。面对进军西部乳业市场的竞争局面,西北奶源基地却显得有些沉默。对此,西安的乳品企业经营者如何看待?日前记者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8.
近期的一场"三鹿奶粉事件"不仅使三鹿乳业名声扫地,而且引发了我国乳业的全行业危机.在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乳品三聚氰胺含量检测报告中,蒙牛、伊利也榜上有名.这必将对内蒙古乳业产生深刻影响.在此关键时刻,如何采取恰当的应对策略,力保乳业健康稳定发展,是当前内蒙古政府和社会各界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2010年10月19日晚,微博上突然传出消息,称曾引起轩然大波的"圣元奶粉致儿童性早熟事件",竟是著名奶业巨头蒙牛及其公关公司策划出来,以打击竞争对手。同时另一奶业巨头伊利公司也指控蒙牛对伊利旗下产品QQ星儿童奶、婴儿奶粉,进行有计划的舆论攻击。而蒙牛在随后的声明中也爆出伊利旧事,伊利曾在2003年花592万元雇佣公关公司攻击蒙牛。一场由圣元奶粉性早熟事件引发的奶粉界罗生门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0.
杨绍波 《沪港经济》2008,(12):31-31
问责三鹿 A面 事件回顾: 2008年9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检查显示,有22家企业69批次婴幼儿奶粉产品检出了三聚氰胺。紧接着,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撤销蒙牛、伊利、光明3家企业液态奶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曾经的“蒙牛速度”、“伊利现象”是我们的企业管理必修课,而如今这些曾经的“偶像”却做出了让我们如此瞠目结舌的事情,是企业还是我们的体制本身存在漏洞?  相似文献   

11.
王晓慧 《新财经》2008,(10):92-92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记者截稿时获悉,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全国液态奶三聚氰胺专项检查结果》,蒙牛、伊利、光明共24个批次的产品,被检出含有三聚氰胺。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乳制品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芸 《北方经济》2005,(1):28-29
在众多企业眼中,中国乳业市场似乎成为最后一块可以开发的处女地.短短数年里,中国相继涌起1500多家乳制品企业,并出现了光明、伊利、蒙牛、完达山、三鹿等特大型乳制品集团,国际乳业巨头也纷纷涉足中国市场.中国乳制品业正在以超前的速度快速发展,2002年全行业产值已接近300亿元,2003年全行业产值突破了500亿元.同时,乳业竞争开始日趋白热化,竞争范围在全国层面上展开.本文将用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来剖析我国乳制品行业现状.  相似文献   

13.
从9月11日以来的短短两周,“三聚氰胺”从一种生僻的化工原料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高热词汇。尽管国家质检总局不断表示市场上绝大部分液态奶是安全的,消费者可以放心饮用,然而足以令消费者担忧的是,稳居国内奶制品市场前列的蒙牛、伊利、光明等知名乳品企业的部分批次产品也被检出含有三聚氰胺;尽管专家明确提示,这几大品牌的三聚氰胺含量低,在正常饮用量情况下对人体不会构成伤害,但消费者几乎还是“谈奶色变”。  相似文献   

14.
乳业大清洗     
超过40%的乳企将被迫退出,但它们仅占据了乳品市场约10%的份额。而在那些"过关"企业中,约30%为蒙牛、伊利、光明、三元四大巨头旗下企业。  相似文献   

15.
梅新育 《西部论丛》2010,(11):60-61
风波迭起的中国乳制品行业再掀波澜,当事者是伊利、蒙牛两大乳业巨头。伊利集团商业信誉、商品声誉遭到网络媒体大规模恶意攻击,涉及蒙牛乳业、北京博斯智奇公关顾问有限公司、北京戴斯普瑞网络营销顾问有限公副相关人员。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中国乳业的大洗牌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西部乳业占据了半壁河山,不乏与东部乳业大鳄搏弈的条件和实力。所谓条件,无非是奶源、资本、品牌与人才。宽阔的草场,是西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资本有业外资金和外资进入,品牌有伊利、蒙牛等。随着品牌的成长,资本的积累,企业的扩张,西部乳业的麾下,自然聚集了一批又一批人才。西部乳业的发展,似乎有轰轰烈烈之势。乳业巨头伊利向东向南,紧锣密鼓地向全国推进,在呼和浩特、京津塘、东北、上海、西安建立生产基地。2001年以来,人称乳业“门外汉”的全国“饲料大王”新希望集团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甘肃兰州显现出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兰州人所说的内蒙现象——吃的是“草原兴发”的羊肉;喝的是“伊利”和“蒙牛”的牛奶;穿的是“鄂尔多斯”的羊绒衫和“仕奇”西服;亲朋聚会,餐桌上上的是河套老窖和蒙古王;冷饮市场则更是内蒙产品——“伊利”和“蒙牛”的一统天下……内蒙人在兰州找到了家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DHA之斗     
10月19日披露出的伊利"内部邮件"中指出:今年7月起,(蒙牛)他们通过网络推手,开始以网络为主阵地的深度攻击,引出深海鱼油中的EPA导致儿童性早熟,攻击使用深海鱼油产品的企业,将矛头直指伊利、金龙鱼、圣元、安利等企业。邮件同时称,(蒙牛某公关文)直接点名,"目前国内主打深海鱼油的品牌有伊利QQ星儿童奶、圣元奶粉、金龙鱼、安利深海鱼油等"。  相似文献   

19.
在兰州,当众多商家为生意难做而苦不堪言时,人们却在兰州市民中发现了一个相当普遍的消费现象——吃的是“草原兴发”的羊肉;喝的是“伊利”和“蒙牛”的牛奶;穿的是“鄂尔多斯”羊绒衫和“仕奇”西服;亲朋聚会餐桌上摆的是“河套老窖”和“蒙古王”;冷饮市场则几乎更是“伊利”和“蒙牛”的一统天下……  相似文献   

20.
张宁 《中国经贸》2008,(19):55-55
今年9月初,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经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奶粉的历史。自此,三鹿奶粉中含有化工产品三聚氰胺的事件开始逐渐浮出水面。目前.事件还在逐步升级中。三鹿的隐瞒不报、患儿发现数量逐渐增加、查出不合格奶粉企业的增多等。9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通报称有22家企业69批次奶粉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包括蒙牛、伊利等名牌,蒙牛、伊利的股票立即受到投资者的抛售,股价一落千丈。雅士利的问题奶粉出口到了孟加拉、缅甸、也门3个国家.香港食环署也发现一款伊利雪糕中含三聚氰胺。9月18日,蒙牛、伊利、光明液态奶均检出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扩大到整个奶制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