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发展战略是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在最高层次上,经济发展战略只能有一个。通过回顾河南经济发展战略演变历程,探讨经济战略制定原则,可剖析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内涵并阐明河南抉择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尝试总结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选择的历史经验,在批判非均衡发展战略实践的基础上论述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均衡取向。首先,依据均衡与非均衡概念的新古典含义,重新界定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均衡方式与非均衡方式。其次,通过分时期实证描述中国经济发展的制度背景、政策原则和实际绩效,进行非均衡发展战略与均衡发展战略的历史比较研究。最后,说明基于市场深化的中国经济发展均衡战略及其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文依据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理论,分析了新疆经济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如何加快新疆经济发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培育企业职业经理人员,充分利用经济发展城市中心以及处理经济发展极与边缘关系等一系列发展思路与发展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4.
发展中国家现行经济发展战略的局限性 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问题上,众多发展研究的学者和专家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和见解,开出了不同的“处方”。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W·W·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和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威廉·阿瑟·刘易斯提出的“双元结构论” 等。在这些西方经济发展理沦和发达国家实际所走过的道路的双重影响下,发展中国家采取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优先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央提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后,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和中心城市,大都调整了各自的发展战略。石家庄市经过1984年提出的“撞击反射式”综合改革后,针对环渤海经济区提出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战略的具体推行和实施却一直没有定型。石家庄市选择环渤海经济发展战略,除了考虑环渤海周边国家和其他省份的特点和意图外,更要着眼  相似文献   

6.
王国中 《经济问题》2005,(11):24-25
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我国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内陆地区要从开拓思想、创新思维、增强市场竞争意识、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实施有效人才战略等方面入手,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内陆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缩短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充分发挥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实现内陆地区经济的跳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唐山市科技发展的战略方向和重点 唐山市科技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是由唐山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和重点决定的。唐山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是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即从依赖于资源发展经济向依赖科技进步发展经济的转变,变资源开发,初级产品输出为资源利用,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变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与宁夏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曾实行过均衡发展战略和非均衡发展战略。建国初期为均衡发展战略,国家实行了西倾的经济发展政策,这种政策使西部经济得到发展。1978年改革以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由原来的均衡发展战略转变为非均衡发展战略,西倾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也变为东倾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国家投资布局向沿海高度倾斜,这使得我国东部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使沿海地区成为启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同时,也把这里变成了一块强大的“经济磁铁”,内陆地区的很多生产要素,不断流向沿海地区。“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东西部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发展带有明显的区域驱动特色。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地方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思路决定出路,战略决定未来。当前,我们面临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如何制定符合本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区域创新与三峡区域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了三峡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种优势,提出了三峡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战略,为地方各级政府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时提供了一定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银行业经营受经济发展的影响较为明显,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对区内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和发展战略会产生较大影响。文章以江苏省为例,系统分析了省内各市的经济总量、工业化水平、产业结构等因素对商业银行经营情况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江苏省未来的发展规划,提出商业银行的战略发展路径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业务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杨兆升,范精明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两者内。在的联系,对于制定合理可行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交通运输是社会生产的...  相似文献   

1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经济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是建立在深入研究和探索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之上,决定中国经济发展未来走向的重大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创新带动发展、发展开放型经济几个方面入手,促使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从单纯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向速度与质量并重转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入手,引出科学的,可行的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依据是基本国情,客观规律和世界形势,最后重点分析影响我国科学的、可行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的制约因素是:政治体制,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国有企业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浩 《经济师》2005,(4):19-20
经济发展有两种不同的发展战略 ,每一种发展战略都有其特征 ,我国应该推行符合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 ,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 ,同时由于我国是一个二元结构的国家 ,政府可以扶持某些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 ,促进其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6.
双重开放实现东西部联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在开发不仅是资源配置效率问题,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它实质上是一个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本文众分析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成因出发,提出双重开放,实现东西部联动发展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7.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在深入研究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剖析了其基本成因,有针对性地探讨提出了中部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给予“国民待遇”;将武汉建成为中部经济发展的“中心增长极”;着力培育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以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以制度创新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选择跳跃式的发展战略等。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其实质是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的问题。从中等收入水平迈向高收入水平的发展阶段,属于经济起飞后成熟前迈向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不仅生产的领导部门、生产资源的利用发生变化,而且,经济增长据以展开的资源约束条件也发生了变化。发展阶段的演进和资源约束条件的变化要求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只有以实现经济的自我持续增长和发展为目标,以产业结构的适时调整、优化升级为主要手段,实现出口导向战略与技术进步的有机结合,并辅之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良性互动的局面等,才有望顺利迈过"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国民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中部地区既可以是指自然地理位置上的中部,也可以说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中部,即经济发展水平介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那部分地区。与中国是当今世界的中部,是发展中国家一样,中部是典型的发展中地区。中部地区为了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缩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十分重要。分析中部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们提出中部地区应实行非平衡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一、理论命题经济发展和改革的主题是由经济基本矛盾决定的,它规定着一定时期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政府的行动纲领和人民的奋斗目标。一定时期经济发展主题的确立是建立在对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属性、基本矛盾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就是说,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经济基本矛盾,因而也具有相应的经济发展主题。改革前的中央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与“先进”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的矛盾。因此,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就是抓生产关系公有化革命,促生产力多快好省的发展。7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