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黑龙江省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民收入问题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历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把农民收入问题作为中心议题。农民增收困难的确已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许多学者对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对影响黑龙江省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具体的研究,认为影响黑龙江省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体制方面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经济方面的农产品价格低迷、人口方面的农民素质低下及自然方面的灾害频发,据此提出了提高黑龙江省农民收入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2.
利用1999-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及东中西三个区域对中国农村经济开放、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村经济开放、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对农民增收有促进作用,但是这种促进作用存在着显著的区域性差异.从全国来看,农村经济开放、农业生产效率提高都显著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东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开放都对农民增收促进作用显著,而只有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效率提高显著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同时,也只有东部地区农村经济开放显著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财政支农支出、扩大农民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提高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幅度都能够显著地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3.
对现阶段农民增收缓慢的体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农村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引发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合理的体制是妨碍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根本途径是对传统农业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购买力,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全局。山东省是农业大省,省政府确立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政策。本通过对山东省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民收科增长变动轨迹的原因分析,认为在新时期要使农民增收必须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目前,黑龙江省城乡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农村经济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民增收困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缓慢;黑龙江省“三农”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分析黑龙江省“三农”问题存在的原因,寻求解决黑龙江省“三农”问题的对策,对于加快黑龙江省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农民增收问题。目前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已成为关系到中国社会能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就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重新全面审视农民增收问题,为综合治理、统筹解决农民增收难题提出新的思路与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7.
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收入问题是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本文对如何促进农民增收提出了集中发展粮食产业;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民市民化和农业产业化和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支持力度等措施,旨在于使农民收入有一个稳步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农村义务教育视角来系统研究我国农民增收问题。文章采用有代表性的全国调查数据(CHNS),从农村义务教育对于农民非农业和农业两部分收入的影响入手,从实证角度侧重考察农村义务教育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并提出了现阶段应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始终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其中农民的收入问题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而传统农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能力已显著弱化,非农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就必须寻找新的农民增收渠道,缓解农村贫困的新路径。历史与现实告述我们城镇化建设正是缓解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持此观点,谈城镇化建设对缓解农村贫困的主要作用,并着重从转移农村剩余人口角度阐述所持观点。  相似文献   

10.
在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严重制约了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基于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和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相关数据,通过对农民收入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回归分析和格兰杰检验,可以透析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意义和对农民增收的具体作用机制,表明教育投资对农民增收具有滞后效应,其中健康投资对于中低收入家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农民收入增长乏力与支农政策相对失效这一现象,采用超效率多阶DEA模型,利用Tobit两步回归法对我国农民增收的投入产出效率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八五"期间至"十五"期间,农村人力资本和农业技术水平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影响,但农产品以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影响会削弱技术水平与农民收入的正相关性,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与农民收入提高的关系并不显著.农村公共产品支出以及信贷投资是影响投入效率以及农民增收的最主要因素.当前,应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建立普惠性的农村金融体系,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农民培训的投入,推动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防止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收。在现阶段农业发展中,由于受到一系列制度性因素的约束,造成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速度缓慢。在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通过对农业制度的创新,消除妨碍农民收入水平和收入增长速度提高的制度约束,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问题。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是一个屡遭自然灾害的农业大省,农业保险的发展对黑龙江省至关重要。运用有效需求理论对黑龙江省农业保险进行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发现其有效需求不足。为此黑龙江省政府首先应增加本省农民收入、培育农民风险意识、增加农业保险的险种来提高农业保险的需求;逐步加大对经营农业保险公司的经营费用补贴、提高对农业保险经营者的税收优惠政策、建立规范农业险的规章制度和建立农业保险分散机制来提高农业保险的供给;最后建立合理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来提高黑龙江省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  相似文献   

14.
1997年以来,湖北农民收入与全国一样,连续5年增长缓慢,成为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一大难题.已开始影响到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解决农民增收的后劲问题,既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也是今后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建立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一宏伟战略目标,在这个背号下,“三农”问题成为全党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湖北作为我国中部农业大省,城乡二元结构明显,“三农”问题尤为突出。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角度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远远落后于政府和农民对收入增长的期望,有鉴于此,将城乡统筹发展与湖北农民增收问题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无疑对湖北未来农民增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增加农民收入 ,已经成为新时期做好农村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文章从界定现阶段急需政策帮助增收的农民群体出发 ,分析了农民增收困难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以促进农民增收已遇到很大障碍 ,必须通过农业组织创新才能真正提高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6.
对现阶段农民增收缓慢的体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农村经济发畏中最突出的问题。引发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合理的体制是妨碍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因此,笔者认为,要发畏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根本途径是对传统农业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农民就业事关国家发展、稳定大局,黑龙江作毋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农业大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农民能否实现充分就业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从黑龙江省农业劳动力就业整体状况分析入手,提出了农民通过转移实现充分就业的理论观点和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民消费问题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农村消费持续低迷的态势阻碍了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论文以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农民消费的演变趋势与特征为基础,以计量研究为侧重点,对农民消费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并从定量研究的角度证明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消费品价格的同时上涨。必须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来扩大农村消费。  相似文献   

19.
牛瑛  肖龙英 《全国商情》2009,(23):80-81
吉安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的重点在于农民增收。本文对当前吉安农民收入结构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鼓励农民自主创业、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等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公共政策视阈下黑龙江省农民增收的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黑龙江省农民收入存在整体水平偏低、来源单一、增速缓慢等问题。公共政策在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起到引领、杠杆及工具的作用,具体包括财税政策、产业政策、教育政策、金融政策等多种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