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帆 《时代金融》2014,(8):69-70
目前市场最普遍定义为互联网金融的有五种模式:P2P模式、阿里模式、第三方支付、网络代销模式和虚拟货币模式,讨论最多的是P2P模式和阿里模式。P2P公司在竞争中分化为平台类、有担保、类理财等三种类型,只有平台类可以被称为真正的互联网金融。阿里模式因其根植于互联网的大数据而被认为是根本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背负了冲击传统金融领域的历史使命,但是受先天不足的背景限制,其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冲击有限。  相似文献   

2.
伴随以阿里金融为首的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证券,乃至整个金融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改变现有的金融产品设计、推广及流通模式,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成为业界的热门话题。新型业态形成的同时,不仅带来了经济利益,也带来了新的风险。金融行业如何蜕变和提升以适应新局面,将成为传统金融企业与互联网企业未来竞争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毛佰利 《理财》2014,(9):31-31
伴随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在金融行业不断的渗透与融合,促使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借助互联网通道对传统业务进行升级再造,加速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释放金融创新活力,拓宽客户服务边界。也带来了良好的品牌和市场效应。这一两年里,迅速升起的余额宝、微信红包、滴滴打车、阿里小贷、京东白条等互联网金融创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融入到当下的生活中,使金融更便捷,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和搜索引擎等新一代高新技术,率先在支付服务、网络信贷领域赢得创新亮点的互联网金融得到了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个金融体系资源配置的变化,对传统金融行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产生了直接冲击。本文在对互联网金融产生背景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归纳了互联网金融的典型模式及其优势,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冲击和影响,最后探讨了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金融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程雪军 《征信》2021,39(3):1-8
近年来,我国征信市场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浪潮迅速壮大,并以此促进了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然而,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的征信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如征信体系尚不健全、信息有效性不足、信息供求失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尚未形成等.通过考察域外国家不同法律体系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征信建设情况,提出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征信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向金融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涌现出了众多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如以阿里小贷为代表的电商金融、以Prosper和Zopa为代表的P2P网贷、以Kickstarter为代表的众筹模式、以Bitcoin为代表的虚拟货币等,尤其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电商金融模式异军突起,引起了社会及整个金融行业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金融模式也在不断的变革,互联网金融已成为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仅给我国的金融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其本身的发展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为了更好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本文将对互联网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预防措施,旨在更好的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阿里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征信体系建设与第三方支付,在掌握充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推动小额贷款业务的开展.从阿里金融快速发展的原因来看,互联网的广泛运用是阿里金融降低交易成本的基础,网上购物的快速发展是阿里金融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支撑,信用环境不断改善是阿里金融风险承担的机遇.从发展约束来看,支付清算面临竞争压力、资金来源约束、生产领域贷款模式尚需探索与风险控制体系不够完善是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颠覆了许多传统行业,金融业也在其中,进而产生了互联网金融。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以其低成本、易操作、高效率、黏性大、受众广等诸多优点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给金融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互联网金融这种新生产物在给传统金融行业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因此,传统金融行业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如何"趋利避害"是一个迫切需要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李大伟 《青海金融》2014,(11):31-34
在互联网快速普及的背景下,互联网与金融行业的融合达到空前深度,本文回顾了互联网与金融行业的融合历程,讨论了互联网金融概念的界定,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代表性业务种类,总结了其不同于传统金融业务的特征.基于这些特征,从互联网金融业务主体和监管机构两个视角分析了互联网金融面临的洗钱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支付宝、百度金融下的白赚等进入人们的眼球,吸引了广大群众。互联网金融在我国金融行业中一枝独秀,对传统的金融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相对于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降低了服务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是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方向。但是由于我国民众对于互联网安全的担心,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不完善,有很多问题还需解决。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事件高发,从根本上是由于国内互联网金融企业无法提高风险控制水平降低信用风险事件发生;互联网金融特有的商业模式尚未形成,仍然以传统金融业模式经营各类金融业务,不能有效提高金融市场效率,服务实体经济.本文试图从金融业本质出发,探究影响国内互联网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问题和障碍,解释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事件高发的原因,探索互联网金融行业未来发展路径,以求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世界金融进入了互联网金融的时代,由于互联网行业的迅速发展,传统金融行业逐渐与互联网行业结合到了一起,并且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金融业也在加快发展的步伐。互联网金融虽然说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金融的灵活性,很好的促进了金融行业的发展,但是互联网金融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为了使互联网金融积极健康的发展,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预警系统,做好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  相似文献   

14.
《会计师》2016,(24)
二十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金融行业带来了一场巨大变革。在为金融投资者谋求高额收益的同时,互联网金融也隐含着巨大的风险,给金融审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在分析互联网金融特征的基础上,针对互联网金融对金融审计的挑战,提出完善互联网金融审计的具体措施,以期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金融审计。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带动了线上支付行业的发展,金融行业与互联网行业交叉融合,形成了互联网金融这一具有蓬勃向上势头的新生行业。然而,互联网金融行业在逐步扩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逐步显现出一系列法律风险,这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障碍。所以,为保障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繁荣与稳定,就需要对互联网金融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加以研究,以寻找规避和防范互联网金融行业法律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行业的有机融合,主要分为互联网金融投资、支付、理财以及中介服务等内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本质就是金融行业自我革新的一个过程,是金融行业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双提高。互联网金融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其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同样不容乐观,本文以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信息安全问题主要内容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7.
许婧雯 《时代金融》2014,(11):55+57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行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它发展十分迅速,当前正在以多种形式对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产生冲击和影响。互联网1金融未来将引领传统金融行业向更加高效化、人性化和便捷化的方向发展。传统金融机构也将不得不逐渐转变观念、调整战略、提高科技水平去把握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金融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金融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本文在总结互联网金融概念的基础上,探究了金融各业态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走向高效、便捷、普惠道路的抓手。传统金融行业要充分融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突破现有发展模式的瓶颈,从而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作为大数据时代的新生事物,必然存在着操作风险、系统风险和法律风险,本文从监管体系、安全体系和法律体系方面思考如何解决互联网金融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各种新型金融产品层出不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现代信息技术正影响着我们生活的金融模式,不仅拓宽了传统金融行业的销售渠道。更是为消费者带来了便利与实惠。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冲击,解读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对其风险监控措施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互联网与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不难想象到互联网可以影响很多行业的发展。其中,金融行业也不例外,深受互联网影响。对于金融行业的发展而言,互联网金融既是难以忽视的挑战也是难得可求的发展机遇。诚然,消费金融作为金融行业的一个小领域也包含在被影响的行列,也迎来了许多改变。传统消费金融机构也正在主动地面对这新的挑战,其互联网公司也正在积极开拓消费金融与互联网结合的前景。发展经济,分析并创新固有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是非常需要的。本文简要分析总结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消费金融模式变化与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