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沂南县促进"非遗+文化""非遗+旅游"等融合发展,积极开发传统和民俗旅游商品,推动非遗项目在旅游景区设立"非遗工坊""非遗传承基地",培育了一批融合性强、文化特色明显、可以体验互动的情景式非遗项目活态传播场所,既增强了非遗保护意识,又提升了非遗项目对外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非遗文化翻译既是我国向世界各国展现华夏文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也是实行"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措施.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胜枚举且地方特色突出,积极探索非遗文化外宣翻译是强化黑龙江非遗文化保护与宣传的重要措施.从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现状出发,旨在研讨提升非遗外宣翻译现状的对策,阐明了黑龙江非遗文化外宣翻译的欠缺之处及形成的缘由,并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城镇化进程中,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政府投入不足,传承人存在"断层"危险,非物质文化保护环境的缺失等问题.在城镇化进程中应构建良好的"非遗"保护工作环境;培养传承人,避免"非遗"传承中的人才断层;构建平台,实现"非遗"保护工作的有效宣传;针对特点,做好"非遗"项目的活态保护;挖掘"非遗"的外在价值,契合城镇化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4.
<正>6月6日,为庆祝我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第三届"阿拉非遗汇"在宁波大红鹰学院开幕。宁波非遗保护高校联盟成立的启动仪式同时举行。本届非遗汇活动主要内容有:传统风味小吃制作技艺展示,设摊展示的是宁波本土老字号食品,如缸鸭狗宁波汤圆、升阳泰宁式月饼、溪口千层饼、胡陈麻糍、梁弄大糕等地方特色小吃;传统曲艺、民俗节目演出,现场还进行了奉化布龙、宁海平调耍  相似文献   

5.
杨长海 《特区经济》2015,(2):99-101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的一般公共产品特性及外部性,是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作为非遗外部性解决手段的政府干预,重要表现是通过法律制度或公共管制在界定产权或削减交易成本方面发挥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作为行政法调整非遗保护的典型,必将对鼓励和保护非遗正外部性产生深远积极影响,但其缺点是难于兼顾对私权的尊重。日本、韩国"文化财产"概念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文化资产"概念可以为我们提供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为推动大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与开发利用,实现文化创作生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高校图书馆应积极与大庆市各级机构部门联合共建,利用地域文化特色,积极发挥馆藏空间优势,试图从数据库平台建设、展览空间建设、新媒体传播、数字化应用、文化旅游开发等方面积极探索大庆市非遗保护与传播的路径,促进大庆市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正7月12日,"宁波非遗进农村文化礼堂"首场活动在宁海县桥头胡街道东吕村文化礼堂举办,精彩的活动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参加。据悉,"宁波非遗进礼堂"系列活动系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的品牌文化活动之一,活动将持续到10月,其间将举办30场非遗课堂,向30个村的村民教授面(粉)塑、香袋制作、剪纸、内家拳等非遗项目,同时还有以乡愁为主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华老字号的保护与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在传统文化断层与外来竞争的夹逼之下,中华老字号如何塑造民族品牌的信仰机制是本文研究的基点.本文从情感品牌的角度,通过品牌人文价值、品牌情感驱动、消费者信任、品牌体验、"怀旧"等几个方面,阐述构筑中华老字号成功的消费者驱动战略.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中,文化交流是重要内容。让区域文化"走出去",需要加大对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宣传力度。其中英译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以扬州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为例,分析了其外宣英译的难点和亮点,提出了加强英译工作的三点建议:政府引导,积极为民间文学类非遗传播搭建平台;促进非遗项目走进校园,发挥地方高校英语师生优势,重视非遗翻译人员的专业培训;以翻译美学等理论为指导,开展非遗外宣英译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非遗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振兴大格局下较为热门的文化之一。当下,全国上下开展"非遗热""文创热",随着《中国非遗品牌计划》的正式推出,使得非遗品牌步入中国品牌计划的行列。湛江市级以上非遗数量92项,排在广东省第9位,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广东都有一席之地。本文通过对湛江非遗进行可用性分析,详细将非遗文创的分类及划分与非遗类型、资源存在形态、资源倾向性及可开发文创产品方向关联,再到对湛江非遗保护驱动力机制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探索,进而就湛江非遗文创产品品牌化的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展开论述,这些为今后湛江非遗旅游文创指明研究和发展方向,也为湛江非遗文创产品品牌化寻求更多可行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林芸  严琦 《老区建设》2014,(14):45-47
江西产茶历史悠久,江右商帮的茶叶老字号为数众多。本文以林恩茶业有限公司为例,从老字号品牌文化的形象、品牌文化的内容、品牌文化的营销等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江右茶叶类老字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行突破与创新,从而让老字号焕发出新光彩。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其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文山壮族地区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原生态非物质文化.但是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文山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延续过程中逐渐萎缩甚至消失.创意经济的全面兴起正好为文山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为此,要进行"非遗"传承人培训创新;"非遗"文化的认知创新;"非遗"传承机制的创新;"非遗"传承路径的创新;创新传承文山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优秀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3.
饮食类非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化传承是其自身的生存诉求、传承人的发展需求、其满足人民丰富文化生活的追求以及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以福建沙县小吃产业化为例,饮食类非遗产业化传承在门店连锁化、推广国际化、平台数字化、产品品牌化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但也存在“泛产业化”较为严重、从业人员保护意识不够、产业品牌形象不佳、产业经营管理标准不健全的困境。发挥饮食类非遗传承精神的引导力,发挥政府护航作用,延长饮食类非遗产业链,打造饮食类非遗品牌,建立健全饮食类非遗产业各类标准,均是饮食类非遗产业化传承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4.
如果你对"非遗"还比较陌生的话,走进世博会,琳琅满目的"非遗"展示演出会让你恍然大悟--原来"非遗"就是那些司空见惯的民俗文化.然而,这些承载着民族文化的民俗和民间艺术,却正在淡出人们的生活,已经到了非保护而不绝的地步.  相似文献   

15.
千年古城苏州,拥有众多文化资源以及自然资源。但在现代城市化大建设局面下,传统文化正在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苏州非遗虽资源丰富,但众多项目发展不平衡。本文着眼于苏州非遗资源整合,从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宣传五个方面,探索打造苏州非遗特色的城市名片的创新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在弘扬民族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蒙古族非遗文献译介可以为艺术传播、文化研究、文化素质教育提供有效途径。同时,以译文各种应用目的为导向的翻译策略对今后蒙古族非遗文献的外译也将会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陕西是中华民族、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大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目前,我省经文化部批准设立了陕北、羌族两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3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62项、省级453项、市级1127项、县级2292项,为保护好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我省非遗保护、保存工作,制订出台《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8.
<正>9月11日至20日,由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隆重举行。本届非遗节以"传承文脉,创造未来"为主题,围绕"现代化进程中的非遗保护"这条主线,回顾设立"文化遗产日"10年来非遗保护传承成果和经验,举行国际非遗博览会、非遗国际论坛、非遗大戏台、非遗进万家、中国篆刻艺术双年展等五大类主体活动,400多项学术交  相似文献   

19.
《宁波通讯》2020,(7):71-73
老字号是中华民族工匠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沿袭和继承,拥有世代传承的独特产品、精湛技艺和服务理念,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巨大的品牌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是独特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指示:"让民族品牌大放光彩,做好保护和促进老字号发展工作,营造良好的有利环境。"2006年,商务部启动"振兴老字号工程"。2008年,浙江省开展挖掘保护老字号工作。2017年,商务部等16部门印发《关于促进老字号改革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浙江省商务厅等23部门印发《关于促进老字号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近年来,宁波市级相关部门和一些社会力量共同开展宁波老字号保护工作,通过活动推介、设立基金、成立协会、支持申遗等,不断提升老字号品牌影响力,提高公众认知度。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科技、全球化和城镇化的冲击下,以雕版印刷技艺为代表的传统工艺面临生存空间丧失的危机,其蕴含的民族性、工艺性、生产性元素逐渐被现代文化所销蚀。非遗的生产性保护致力于"活态传承",相对于抢救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更具科学性和主动性,能够保证非遗传承的连续性和真实性,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则为"非遗"活态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