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选取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对连锁非控股股东的内部治理效应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非控股股东行业内连锁持股与控股股东掏空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的产品市场势力水平强化了非控股股东连锁持股的内部治理效应,而机构投资者信息优势与行业连锁持股信息优势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机制检验表明,非控股连锁股东对企业控股股东自利性行为的抑制作用分别通过企业间的信息资源整合与对控股股东的退出威胁实现,具体路径为向持股单位委派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同时,非控股股东连锁持股的内部治理效应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有效保护了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刘嫦  张莉莉  李瑾 《投资研究》2022,(9):106-126
为稳定股价,规避系统性金融风险,证监会提出杠杆增持这一方式支持产业资本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但杠杆增持可能诱发控股股东机会主义行为。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控股股东杠杆增持对企业资产误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企业存在杠杆增持以及杠杆增持水平提高时,投资者非理性程度也会随之提高,信息披露质量随之降低,加剧企业资产误定价程度。相比于熊市状态,控股股东杠杆增持与资产误定价的正向关系在牛市状态下更为显著;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带来的杠杆风险能够发挥警示作用,降低杠杆增持引致的资产误定价;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缓解二者的正相关关系,发挥治理作用。经济后果分析表明,控股股东杠杆增持所引致的资产误定价将加剧股价崩盘的发生。本文丰富了控股股东杠杆增持和资产误定价相关研究,对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全流通背景下大股东交易问题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以2007年至2010年A股市场大股东交易作为研究对象,验证了不同类型大股东交易利用信息优势程度及其对市场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控股股东具有明显信息优势,其交易行为具有信息传递功能,可以缓解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同时控股股东的逆向投资也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股票市场定价功能;而非控股股东信息优势不明显,其交易行为更多地受市场波动性影响,对市场稳定性的冲击较大。  相似文献   

4.
徐龙炳  汪斌 《金融研究》2021,487(1):188-206
在股权质押的背景下,理性的控股股东会利用投资者的有限理性,通过增持向市场发送行为信号来提振股价,以缓解控制权转移风险。研究发现:股权质押下控股股东更有可能增持;短期内增持公告产生了正向的市场反应,其程度在非质押组和质押组间无显著差异;而长期来看,增持后质押组的长期股价以及经营绩效表现弱于其对照组,而非质押组则好于其对照组,说明股权质押下的增持并不是价值信号,而是行为信号。进一步研究发现,质押对增持的正向效应在高平仓压力组、低公司质量组、监管环境较宽松的欠发达地区更显著。拓展性检验表明,在考虑减持影响后,股权质押下控股股东更倾向于通过二级市场买卖和竞价交易实施净增持,并且管理层与其他大股东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迎合控股股东的增持行为。最后本文排除了传统增持动机假说对上述结论的替代性解释。  相似文献   

5.
作为新型融资方式,股权质押逐渐成为融资的重要途径。依靠便捷、高效和成本较低优势,质押融资的规模不断增加。但其引发的一系列风险也不容忽视。控股股东作为公司所有者其行为对公司影响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着公司股价。所以本文想通过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研究,发现质押所带来的风险对股价影响情况。从影响机理分析发现,因为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处于信息优势的控股股东会利用该优势,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或者损害公司利益。从而引发中小股东因为恐慌而出现集体“出逃”现象,造成股价剧烈波动。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股权质押、投资者情绪与股价之间的关系,验证质押对股价影响,并且发现投资者情绪对股价影响具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6.
老邹 《证券导刊》2009,(27):18-19
大小非的减持会对市场形成压力,因为作为上市公司的股东,大小非对企业的情况比基金更为了解,管理层和大股东的减持和增持实际上代表了产业资本对市场价值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孙建波 《证券导刊》2012,(10):26-27
经过研究我们认为“产业资本增减持行为在逻辑上就应该具有信号意义”这个“想当然”,但却未经真正研究的普遍认知是基本成立的。产业资本增减持行为的确具有信号意义。但有多个维度都是不对称的。  相似文献   

8.
廖珂  崔宸瑜  谢德仁 《金融研究》2018,454(4):172-189
本文基于2003-2017年间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在“高送转”与现金股利之间如何选择的影响。本文发现,当控股股东进行了股权质押时,上市公司更可能推出“高送转”的利润分配方案,回避或降低现金股利的倾向更高,这与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对“高送转”与现金股利之间偏好差异一致;这一关系在控股股东质押股份比例越高、质押股权面临的平仓风险越高时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揭示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在公司股利政策选择方面的经济后果,并为市场投资者对“高送转”以及现金股利的不同偏好提供了增量证据。  相似文献   

9.
朱茶芬  陈俊  郑柳 《会计研究》2021,(6):104-118
如何有效规制大股东股份减持是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大议题.2016年1月,证监会发布"减持规定",强制大股东披露减持计划,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内部人交易"预披露"的重大创新.研究发现,大股东减持计划具有显著信息含量,其市场反应是减持公告市场反应的4倍.减持计划新规全面降低了非控股股东的减持获利能力,不过对控股股东的影响仅限于削弱了事先高位减持能力,事后的长短期获利能力并无显著改变.该规定也诱发了大股东更为偏爱预披露后的紧急减持以实现高位套利目标.本研究填补了"交易预披露"理论构想的实证空白,为政策效果评价进而完善我国大股东减持监管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也为全球市场加强内幕交易监管提供了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10.
投资者利益保护是现代资本市场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以股权质押为切入点,运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0—2020年的公开数据,试图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探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中小投资者利益负相关,且主要通过占款方式掏空上市公司和侵占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第二,股权质押通过加剧信息不对称程度和增加第二类代理成本,负向影响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第三,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影响在股权性质、总资产规模、内部控制质量、外部监管等方面具有异质性。本文进行了一系列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相关回归结果均未发生改变。最后,本文就加强公司治理和投资者保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周焱 《金融与经济》2021,(10):12-19
我国IPO控股股东限售政策始于2006年下半年,选取2007—2014年A股IPO的上市公司,基于它们上市前一年到上市后六年的基本面数据和股价数据(截至2020年底),研究IPO控股股东限售政策的长期效应.结果表明:IPO控股股东限售政策存在长期市场效应,公司上市后的第三年到第四年,相对其他时段,股价存在显著为正的异常超额收益;控股股东可以利用对公司的控制权,采取多种方式影响公司股价,从而有利于自身股份解禁后的减持,采取的具体方式包括投资者关系管理、公司负面事件控制、公司正面事件操作、经营业绩管理等.  相似文献   

12.
<正>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的通知就股份减持作出新要求:“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或者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 9月26日,沪深交易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了破发、破净、二级市场减持范围、分红不达标等减持标准。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保护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给予了高度重视,如提出“规范控股股东行为,对损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控股股东进行责任追究”,“坚持依法治市,保护投资者特别是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等等。我认为,《意见》对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表述和要求符合  相似文献   

14.
投资者保护与控股股东资产偏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控股股东资产偏好的角度构建了一个在股权集中型公司中研究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决策分析框架。理论分析表明,投资者保护可以缓解因控股股东对流动性资产的偏好而形成的投资不足,但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取决于公司投资不足和控股股东资产转移两个方面的净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证实了较好的投资者保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公司投资不足,并抑制控股股东的资产转移动机,从而促使外部投资者对公司所持有的现金予以较高的价值评估。我们还发现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较高的现金流权对应着较高的控制权,其结果是加剧公司投资不足,导致公司现金水平较高而现金价值较低。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造股权多元化,减持、转让国有股,增加法人股的持股比例,使上市公司有一定的集中度,形成有相对控股股东,并有其他大股东存在的股权结构。随着政府放开对金融机构持股的限制,上市公司的股份可以向金融机构集中,以各种形式参与到对企业的控制中,成为积极的股东。完善股票市场既有利于培育广大投资者的理性投资心理,  相似文献   

16.
以2007~2009年长三角地区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投资者保护为切入点,分析投资者保护、关联交易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控股股东,董事长来源于控股股东的公司关联交易明显多于其他公司,总经理来自控股股东的公司关联交易不明显,关联交易与投资者保护程度负相关,投资者保护程度与公司治理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运用2010-2019年A股公司数据,本文从事前和事后系统考察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控制权转移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从事前来看,控制权转移风险越大,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可能性越小;从事后来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通过削弱控股股东的“自救”能力,加剧股价下跌压力,增加其他股东减持公司股票的可能性等路径造成上市公司更容易被举牌、控制权更容易变更。国有产权性质和牛市周期会减弱上述经济后果。  相似文献   

18.
王荣芳 《上海金融》2012,(1):41-43,23,117
在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甚至掏空上市公司、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现象屡见不鲜的情况下,中小投资者对创业板企业控股股东疑虑更多。因此,建议建立创业板企业控股股东财产备案制度,从而防止其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产,切实有效地维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优化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相似文献   

19.
大小非解禁时机选择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由于受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股市目前估值过高,导致当前市场环境与计算股改对价水平时的假设相违背,如果允许限售股在目前高位减持,将使市场上产生更多的增量泡沫资产。当泡沫破灭后,遭受损失的不仅包含原来的流通股股东,还包含大小非减持时高位接盘的中小投资者,高价减持将使更多的散户被高位套牢,因此非流通股支付对价换取的流通权应该为受限流通权,只有当市场环境与计算对价时的假设相一致时,大小非减持才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0.
大股东与高管减持公司股票是内部人交易的主要形式,因其可能损害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而备受监管部门的关注。本文以中泰化学大股东减持为研究对象,通过事件研究发现,伴随着一系列利好消息的发布,大股东减持获得了显著为正的超额收益,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时机选择能力。进一步分析发现,定期报告的业绩增长推高了减持期间的公司股价,但盈利水平的改善存在一定程度的盈余管理。结果表明,内部人交易利用其信息优势与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损害了中小股东的正当权利,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