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扬 《新金融》2006,(1):5-6
经过二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经深深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因此.研究中国的经济形势,适当的角度之一便是从国际经济形势出发,看一看全球经济走势如何,以及中国作为全球经济的一分子又当如何。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全球经济运行状况做了一个大型研究,该项研究认为:总体而言,全球的储蓄大于投资,基于这一结构,全球的利率不会上升。从结构上看,发达国家是储蓄缺口,即储蓄不足,而发展中国家则是投资缺口,即储蓄过剩。这种状况表现在国际贸易上,发达国家便是进出口逆差,发展中国家则是进出口顺差:  相似文献   

2.
流动性过剩:几点认识和一些国家的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性过剩是近年来全球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困扰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把握流动性的内涵、了解世界各国在应对流动性过剩方面的做法,对于缓解我国的流动性过剩局面,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钟伟 《中国外汇》2008,(1):36-37
华尔街常常这样描述流动性:所谓流动性,就是你不需要它的时候它无处不在;而在你真正需要它的时候,它却消失得无影无踪。目前普遍认为全球和中国流动性过剩的格局暂时难以逆转,但从美国爆发次债危机到欧美日等央行联手为国际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已经显示出从流动性过剩到紧缩的逆转,进程往往出乎意料地快捷,因此我们不能不警觉地考虑,全球经济增长是否可能出现拐点?如果全球产出明显放缓或者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我们是否会遭遇突如其来的流动性紧缩?  相似文献   

4.
在二季报中,南方绩优对三季度的资金面进行了简要判断.基本观点有两个.一是通胀预期长期存在,但并不会很快到来.二是我国经济现在已经高度融入全球经济货币政策,难以独立于全球整体宽松货币政策的大环境,一方面需要大量进口原材料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另一方面需要全球市场来消化过剩的生产能力.紧缩的货币政策的受益者绝不是中国的百姓,而是我国企业国外的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5.
王敏 《中国金融》2007,(14):29-31
流动性过剩是当前中国和世界都面对的共性问题,全球经济学家们忧心忡忡,目前还没有合适的经济理论能够充分解释这一现象,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就中国来看,我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有其自身的特性,问题也表现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2007年,不断加剧的全球流动性过剩成为经济学家和国际机构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与之相关的全球资产价格上涨和金融市场泡沫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追溯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根源,主要是美元泛滥导致的美国投资一储蓄缺口不断放大,以经常项目持续逆差为表现的国际收支失衡日趋严重。在美元作为主导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其他国家基础货币的被动投放导致了全球性的货币泛滥,加上各种金融创新推波助浪,全球流动性过剩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相似文献   

7.
作为全国的资源大省,山西省县域经济主要分布在采煤、采矿、炼焦、炼铁行业。近几年,受全球能源市场过剩及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效益大幅滑坡。本从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影响山西省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过剩与复苏     
中国经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比预期的要深,而以房地产业为首的产能过剩是最严重的后果之一。对于中国的A股市场而言,面临的问题同样是过剩。但是,在未来,全球经济包括中国经济在内,终会走上复苏之路。对于投资者而言,回避的代价有时比不回避更大。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美国和美元的经济地位会明显下降,全球经济的不平衡将减少,流动性过剩的状况也将改变,资产价格持续上升的局面也难以再维持。毫无疑问,美元时代已经日薄西山。但是,目前尚不清楚美元的谢幕演出将持续多久。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的世乔货币出现的速度。  相似文献   

10.
全球经济失衡与流动性过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性过剩是一个全球性现象。全球经济失衡是造成世界范围流动性过剩的催化剂。其中,发达国家是流动性输出的重要来源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是流动性输入的主要目的地。后者又通过私人或官方对外资本输出的方式,将部分过剩的流动性回流到发达国家。流动性过剩造成了投资过快增长、通胀压力上升、资产泡沫积聚、资本流动冲击等风险。因此,必须重视经济对外失衡问题,及时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从全球宏观经济及供需的基本面态势来看,尤其是在中国经济转型、产能过剩的重压之下,铜价的下行趋势难以反转。  相似文献   

12.
在流动性过剩和地方政府扩张经济的强烈冲动作用下,中国经济已明显过热且日益失衡。随着进一步紧缩政策的出台,2006年下半年和2007年中国经济增速将略有放缓但依然十分强劲。由于政府致力于区域平衡发展,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吸引外资流入,中国经济急剧调整的可能性不大。中国经济虽有其自身的弱点,但抵御资本外逃的能力相对较强,持续的经济过热将导致产能过剩、通缩和资产价格调整。然而,近期全球经济强劲增长的前景、中国对经济增长而不是中期稳定的偏好,以及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都将在近期内继续为中国资产价格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对当前银行业流动性过剩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已经严重困扰着经济金融的健康运行,对此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和深入地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14.
声音     
王岐山:新兴经济体资本流入加剧通胀风险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上,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表示,当前,全球经济正在逐步走向复苏,但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共同促进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仍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全球流动性过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  相似文献   

15.
《农村金融研究》2011,(9):78-78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何帆Et前在接受访淡时表示,目前有不少经济人士和学者认为,全球经济已经有了回瑷的迹象,但其实现在遇到的许多问题都是长期性的问题,全球经济复苏,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何帆博士认为,全球经济复苏拘标志,是原来的经济增长模式会出现一个改变,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动机要重新起火,虽然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讲话称美国经济已经在复苏的边缘,但其实美国经济距离复苏还有一定的距离。在谈到世界经济格局接下来的走势时,  相似文献   

16.
李娜 《国际融资》2014,(1):31-34
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已经进入关键时期.长期来看.扩大内需不仅是消耗过剩产能的选择之一.更是中国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而城镇化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增量已经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由此带来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国内流动性过剩、资产价格升高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对此加强宏观调控,支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全球经济失衡并不是个新话题,近三年来,关于失衡的讨论一直未曾平息。然而,在历经了美元持续贬值,人民币汇率改革以及主要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以后,全球性经济失衡并没有走上人们所期待的调整之路,已经成为影响未来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最大的变数。  相似文献   

19.
刘强 《金融博览》2014,(12):14-17
“如果关键条件没有突破,中国经济是不可能平衡的,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格局将会长期存在。” “从数据方面来看,我觉得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处在危险的边缘。”  相似文献   

20.
当前,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为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也取得了一定效果。笔者认为当前形势下国家积极开展涉外贷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