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但当前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特别是煤炭生产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重大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本文以荣获“五一”劳动奖状、被誉为“江南一枝花”的资兴矿业集团周源山煤矿为例,探讨了煤矿工会如何在生产保护中发挥作用,供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2.
劳动智能化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和生产质量,而且对劳动者的就业状态产生了深远影响。采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8年个体问卷数据的分析发现:相比劳动还未智能化的劳动者,劳动智能化的劳动者具有较高的就业质量,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劳动智能化有利于劳动者的工资增长,但对劳动者工作条件的影响不显著,表明劳动智能化主要是通过提高劳动报酬来提升样本个体的就业质量;劳动智能化对不同类型劳动者就业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对男性劳动者、35岁及以下劳动者、高技能劳动者的就业质量改善作用较强;劳动智能化对就业质量的改善受到劳动者非认知能力的调节,即劳动者非认知能力的提高会强化劳动智能化的就业质量改善效应。因此,在积极推进劳动智能化的同时,要不断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和非认知能力以增强劳动者的智能化适应能力,还应特别重视劳动者工作条件的改善以充分发挥劳动智能化改善工作条件的潜在功效。  相似文献   

3.
伴随劳动力市场特别是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非标准就业的规模愈发壮大,影响愈发显著。与此同时,非标准就业的本质特征也决定了其诸多劣势仍然存在。非标准就业对于劳动者就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劳动调查数据并结合报告数据,以转换作为主要指标,对于我国非标准就业在劳动者职业生涯中扮演"桥梁"或者"陷阱"的作用进行分析,并就影响因素以及结果改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劳动者通过非标准就业实现了向标准就业转换的比例仅有5%左右,应该说,我国非标准就业在劳动者职业生涯中扮演的作用更符合"陷阱说"。但同时,传统非标准就业向新就业形态的转换会有效增加劳动者工资,故新就业形态提供了非标准就业内部转换的"第三条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1996年上海首次对非正规就业给予政策性规范和引导。通过几年的扶持推动,上海的非正规劳动组织发展迅速。截止2005年5月底,全市共有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5.15万家,吸纳从业人员近50万人,月收入平均已达700元左右,最高可达数千元。本市发展非正规就业的经验被国际劳动组织(ILO)誉为“上海模式”,在本市已经“枝繁叶茂”。  相似文献   

5.
五一,我们称为国际劳动节,全世界的劳动者因为平时的劳动而在这一天享受休假,中国也不例外。因为黄金周,因为小长假,"五一"的本谛已渐行渐远,"凹"在名山大川的风光造型,为各大商场的促销而"血拼",乃至新一代宅男宅女的闭关独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人口少子老龄化程度加深、国际科技人才竞争加剧等诸多挑战,劳动力市场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外国人的入境就业管理领域应贯彻分类管理、有条件许可的“选择理念”,外国人在华就业的劳动保护领域应贯彻与本国劳动者平等的“统合理念”。目前我国调整外国人在华就业关系的法律规范存在一些弊端性问题,如外国高端人才引进程序缺乏开放性和便捷性、一般人才工作许可制度偏离市场需求、非法雇用外国人的制裁宽严失衡、合法就业的劳动法律适用不明确、非法就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劳动保护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应以“选择理念”为指引完善出入境管理法律规制,对外国高端人才放开以独立申请为核心的工作许可,对外国一般人才实施以劳动力市场测试为前置的工作许可,并制定宽严适当的非法雇用外国人的法律责任;应以“统合理念”为指引完善外国人就业的劳动法律规制,对在华合法就业的外国人给予实质平等的劳动保护,对非法就业的外国人已经提供的劳动给予基准的劳动保护。  相似文献   

7.
我国妇女体面就业法律保障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并通过加入WTO来融入国际经济主流体系时,也就选择了与经济全球化并肩而行.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本社会内在的社会经济矛盾,也就是资本与劳动的矛盾,扩大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矛盾.随着经济活动对劳动者素质要求日益提高及技术进步对劳动力替代作用的日益显现和我国国有资产的"虚位运行"使国有资产私人化的趋势日益加强,我国妇女原有的就业与就业保障机制面临新的挑战.就业是公民的谋生手段,同时也是实现公民基本人权的途径之一,具有充分保障机制的就业即是体面就业.而体面就业是"体面劳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带手工劳动和工匠精神基因,当前已经逐渐被融入高职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中,但是劳动教育课程中却存在着“精神是精神,技能是技能”、传统技艺不能融合劳动精神等问题。技艺文化难以描述文化精神,内容文化才是引发文化精神认同和民族情感共鸣的核心要素。非遗技艺重在从“技艺文化”向“内容文化”深度转变,需要重构非遗劳动文化:从异化到人的全面发展转化;重构非遗劳动价值观:从“劳动光荣”到“劳动幸福”的劳动伦理转化;重构非遗劳动传播:从碎片化到情境化的数字化叙事转化;重构非遗劳动课程设置:从技艺传授为主到个体成长叙事为主的内容转化。  相似文献   

9.
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由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一定比例负担的劳动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简称“两费一金”),均在“管理费用”科目中设明细科目进行核算,与企业其他期间费用一并转作当期损益。随着社会保障体系和职工住房制度不断地改革完善,“两费一金”的核算方法,已不能客观、公允地评价企业经营者为社会所创造的行业增加值,没有真实体现劳动者与企业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所产生的远期收入。就此,笔者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关于劳动保险费。本文所述“劳动保险费”仅指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向社会保障机构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后,仍由企业负担的一部分补贴。前者是企业为从业职工在劳动期间攒足的“养命钱”,应视同职工劳动报酬的一部分,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纳入工资总额,记入相关成本、费用科目;后者是企业对退休人员在劳动期间结束后,给予一定的社会平均差额补偿,但它不属于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似应在“营业外支出”科目中列支。2.关于失业保险费。失业保险费是企业为从业职工向社会保障机构预期缴纳的一种保险费用,待其失去职业后,可由社会给予一定的经济救助。显然,缴纳失业保险费是企业履行的...  相似文献   

10.
“主人翁”、“民主管理”,我们提了几十年了,从我国公有制企业诞生那天起,它所体现的就是职工当家做主的原则和现实。公有制,就是劳动者所有,你是劳动者的一员,企业就有你的一份,你就是企业的主人。但实际上,有多少职工将自己看成是企业的主人?一篇《酸雨》的纪实报告,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反就业歧视问题已成为劳动就业方面最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就业歧视是对劳动者劳动权利的侵害,从法律方面解决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利问题,反思公民劳动权利的宪法根源,是完善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影响劳动者就业的原因之一,是劳动者自身的就业质量有待提升。因此,要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改善教育培训模式,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同时要加速增长模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劳动者收入;改善企业用工模式,提高劳动者就业稳定性;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依法规范劳动用工行为,实现平等就业。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这被认为是我国法律关于劳动权的规定。理清劳动权的内涵将有助于处理好劳动者与国家在就业活动中的正常关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据逐渐成为社会化生产的核心要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推动数据成为商品,生产数据商品的劳动包括雇佣和非雇佣两种形式,雇佣数字劳动主要在雇佣体系内生产“生产经营数据”,非雇佣数字劳动则主要在雇佣体系外生产“个人数据”“中间数据”和“公共数据”,资本家能够同时占有这两种劳动的成果及其剩余价值;为极大地拓展剩余价值来源,资本势力凭借技术进步偏向性从生产领域向生活领域入侵,将大量数字活动转化为非雇佣数字劳动,从事非雇佣数字劳动的劳动者被抽象为一条条数据从而成为“数字化个体”;“数字化个体”突破了传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劳动时间、劳动人群和劳动空间等方面的限制,但其并不拥有关键性数字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成为被资本家剥削的对象,而资本为“数字化个体”再生产支付的代价大为降低,劳动对资本的依附性则进一步增强。可见,数字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但拓展了剥削范围、提高了剥削强度、增强了剥削隐蔽性。因此,我国在积极发展数字经济的过程中,不能任由私人资本尤其是外国资本控制和垄断数字平台,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论技术进步与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劳动力就业而言,技术进步是一把“双刃剑”,它演绎着一场“创造”与“摧毁”的对比竞赛。任何一次大的技术进步在淘汰一些就业岗位的同时,必然在其它相关领域创造出一些新的就业岗位。本文提出了几点自己的愚见。以期对技术进步进行充分的利用和正确的引导,让“创造”战胜“摧毁”,从而使技术进步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条件下,厂商将其供给量调整到合理水平所需的费用可称为微观调节成本。由于存在微观调节成本这种特殊的经济运行费用,因而传统分析中宏观层面上的就业均衡中心点两侧便分别存在着“低位临界点”与“高位临界点”,这两点界定了一个“市场均衡就业区间”,社会就业一旦进入该区间,市场机制便不可能再对其作出调节。确认“市场均衡就业区间” 的存在,将使我们在更深层次上认识和把握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市场的运行特点:劳动市场是“连续非出清市场”;劳动市场的波动是供求总量波动的“减幅谐振”;劳动市场存在两个层面的运行失衡;劳动市场的调控需采取多种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论就业质量与就业的职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当前中国的就业市场来说,不应该是单纯地追求扩大就业规模,而是到了努力强化和提高就业质量的时候了。中国经济发展正在从外延的、粗放的发展模式向内涵的、集约的发展模式转变,那么中国的就业必然要从以往的单纯数量扩张型转向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发展模式。何谓就业质量?一般被认为,稳定的职业、体面的收入、安全的工作、充分的社会保障、和谐的劳动关系等就是高质量的就业,也即是劳动者所期待的就业。美好的东西当然是令人期待的,追求这种高质量的就业应该是整个社会的目标。然而,上述标准只是就业质量的一个方面,它还有另一方面的要求和标准,这就是:从业者的专业化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职业责任与职业要求、职业规范与职业行为方式等等,以及与职业化水平相适应的职业效率和职业产出。这才是真正全面的高质量就业,这种高质量就业也就是职业化的就业。让每一个就业者有个稳定的职业,成为职业化的劳动者,提高整个就业市场的职业化水平,才是我国提高就业质量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根本之路。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在未来社会“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设想,成为马克思留给后人的历史之迷。笔者根据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并通过分析其早年的“劳动异化理论”认为:“个人所有制”是消灭私有制、实现公有制的真实体现。“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是指社会财富由私有制条件下的剥削被剥削的“现状”向“应当”由劳动者自己享有的现实“回归”,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经济保证。  相似文献   

19.
“傍老族”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就业高峰的到来,社会上出现了“傍老族”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傍老族”的出现一是由于劳动者有着较高的就业期望,持续寻找理想的就业机会;二是由于存在着较高的非劳动收入,所以一些人宁愿选择不就业,成为“傍老”一族。这对个人而言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而这种个人理性并不是社会理性,“傍老族”的出现,极大地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同时也增加了社会负担。我们应该采取相应措施促进青年就业。  相似文献   

20.
《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均将“支付令”作为劳动者快速讨薪的特别途径予以专门规定。然而,由于支付令申请的条件限制以及支付令程序固有的无条件异议失效机制、实践中用人单位毫无顾忌地滥用异议权,致使支付令在劳动者讨薪过程中完全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降低劳动者申请支付令的证明标准,对用人单位最终被证明不成立的异议课以合理的责任,既是解决支付令在追索劳动报酬中面临的困境的出路,也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督促程序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