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适应新的混业监键体制架构,2001年英国金融服务局研究开发了ARROW风险评估体系,ARROW产生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草案颁布和国际金融监管理论实践纵深发展的背景下,代表了欧洲银行业监管的最新成果.本文重点介绍了ARROW风险评级基本框架和主要特点,从评级范围、内容、方法等方面,对ARROW和CAMELS这两种分别代表欧洲和美国监管特色的评级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就我国银行业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了几点可以借鉴和吸取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田强 《中国金融》2007,(21):23-24
国际电子银行监管的现状分析在电子银行领域,风险管理的基本步骤和原理同一般银行业务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监管机构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电子银行风险管理要求。目前,许多国家都接受巴塞尔  相似文献   

3.
国际影子银行监管改革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静 《青海金融》2012,(6):31-33
目前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小、风险小,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规模占全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也有所下降,但随着全球金融自由化的持续深入和我国“金融深化”、“金融脱媒”的迅速发展,影子银行系统的发展壮大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我国原有的金融结构。为此,有必要错鉴国际影子银行监管改革的实践经验,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从社会诚信基础、监管信息系统、监管重点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根据国情构建中国特色有效银行监管框架,从而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5.
影子银行体系的脆弱性、监管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田 《南方金融》2012,(1):34-38
影子银行体系的超常规发展和信用扩张,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运作特点和崩溃原因开展研究,分析危机后西方主要国家的金融监管改革举措,并结合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现状,提出有助于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在一国经济金融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世界各国银行监管体系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强化,许多国家引入了整体风险控制理念,部分国家开始尝试建立专门的银行机构评级系统,用以判断、评估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以及可能引发的行业风险。  相似文献   

7.
8.
9.
一.影子银行体系国际监管发展现状 (一)主要金融强国及组织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措施及思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影子银行业务迅猛发展,几乎所有的机构、学者、专家都担忧其迅猛发展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风险。由于中国影子银行体系、业务类型、发展机理与西方发达国家具有很大不同.其对金融系统的影响也有所不同。本文所研究的重点,是中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系统的风险影响机理与监管难点.以便有针对性地强化监管、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11.
本轮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影子银行天生具有的表外性、高杠杆性和证券化运行机理,一旦疏于监管就极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和法律风险。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和美英欧等各大经济体纷纷出台强化影子银行监管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我国应结合自身情况,探索和构建适合我国金融业发展实际的影子银行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2.
13.
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从五个方面加快了国际金融监管的步伐。国际金融监管的这种趋势,必将给我国金融监管带来深刻影响,为规避国际金融给我国金融监管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冲击,本强调应构建一个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式的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4.
各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对比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金融混业成为国际发展趋势,各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从目前来看可分为以下几类:统一监管模式、分头监管模式、牵头监管模式、“双峰式”监管模式和美国的伞形监管+功能监管的金融监管体系。我国现行的分业监管模式存在着监管手段落后、缺乏量化指标、法律不健全、多头监管和信息不共享等问题,明显不适合金融业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外国金融监管模式的转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银行风险有所抬头,这对银行利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本文分析了国外银行风险处置的主要经验,有助于拓展思路,提高我国银行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改革,是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防控全球范围内的系统性风险,避免"大而不能倒"问题的再次发生。当前,系统重要性银行(SIBs)的安全与稳健运营已经成为一国有效金融监管的核心与基础。本文通过研究国际及主要国家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和其本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D-SIBs)的监管要求与实践,提出对SIBs的监管,应执行国际统一规则,并在监管理念、监管方式、监管重点、监管工具、监管资源等方面与中小银行有所区别。本文还结合我国银行业实际情况,以"银行练好内功、监管内外兼修、市场加快改革"为基本思路,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建议,以期推动银行、监管、市场三方协同推进下一阶段的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改革。  相似文献   

17.
传统理论认为,信誉资本原则是维系评级业生存发展的基本原则。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研究发现,20世纪30年代起,大量启用的依赖评级的监管规则(RDRs),授予评级机构数以百计的"监管许可",使其可以通过销售"监管许可"获利,削弱了评级机构准确评级的激励,严重破坏了信誉资本原则。受RDRs监管影响,评级中所包含的有效信息价值极大地下降,评级的风险预警功能几近丧失;与此同时,评级机构所面临的道德风险却不断增加,评级购买、伪造和粉饰评级现象严重。这表明,RDRs的广泛应用,极大地增加了评级风险。因此,监管去评级化,并加强对评级的监管应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8.
何厚高 《浙江金融》2006,(10):20-21
ROCA简介 ROCA是基于风险监管的理念.主要适用于对商业银行非法人机构的经营和风险状况作出综合评判。ROCA评级体系由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营运控制(Otlerational Control)、合规性(Compliance)、资产质量(Assets Quality)四个项目构成,在分项评级基础上,形成ROCA综合评级ROCA分项评级和综合评级结果按从优到差顺序.分别以等级“1—5”来表示。综合评级等级为1、2的机构被视为正常类或基本正常类机构.等级为3的被视为关注类机构,等级为4、5的则被视为有问题机构与危机机构.  相似文献   

19.
焦咭 《海南金融》2012,(4):50-52
在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外部信用评级监管体系缺失、信用评级机构客观中立性较差以及外部信用评级机构对金融危机的反应存在时滞等问题弱化了金融体系应对不利冲击的能力.本文结合金融危机中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表现,分析了我国信用评级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外部信用评级监管体系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文  王腾飞 《征信》2016,(3):58-63
在回顾国际评级机构监管改革与演变的基础上,对比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主要措施与改革思路及存在的不足,分析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历程和监管现状.提出为促进我国评级行业持续发展,应明确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并重的监管思路,加快法律体系建设、优化监管框架,建立评级机构的市场准入规则,建立全国性的信用评级行业自律组织,强化公司的内部治理,限制利益冲突、加强信息披露,建立评级机构问责机制及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