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移动通信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消费心理日趋成熟。人们对移动通信业务的消费不再盲目地赶潮流、追时髦.而是开始讲求时尚和品味,根据自己实际的移动通信消费需求以及身份、气质、个人爱好和经济承受能力等方面选择适合于自己的移动通信服务.追求通信消费的个性化。力求避免消费大同,通信消费需求进入了个性化需求时代。“把选择还给用户”.实现移动通信定制化.这一趋势对移动通信企业的营销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移动通信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消费心理日趋成熟。人们对移动通信业务的消费不再盲目地赶潮流、追时髦,而是开始讲求时尚和品味,根据自己实际的移动通信消费需求以及身份、气质、个人爱好和经济承受能力等方面选择适合于自己的移动通信服务,追求通信消费的个性化。力求避免消费大同,通信消费需求进入了个性化需求时代。“把选择还给用户”,实现移动通信定制化,这一趋势对移动通信企业的营销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经过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广东移动通信市场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到2005年底.广东省手机普及率将超过70%.移动电话用户数大幅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移动通信已经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地融为一体。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VoIP等新技术的出现.语音业务正在加速贬值.人均通话收入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4.
移动支付将井喷式发展,零售业"钱"景喜人 移动支付,是指利用短信、蓝牙、红外线、无线射频技术(RFID)等非接触式移动支付手段,允许移动通信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远距离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包括手机订购、手机缴费、手机银行、刷手机消费等业务。移动支付所使用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掌上电脑等。  相似文献   

5.
李俭伟  罗瑞荣 《当代通信》2006,13(12):28-30
香港移动通信市场发展概述 香港无线/移动通信市场是全球范围内发育程度较高而且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之一。在2003年香港移动电话普及率开始超过100%,而到了2005年底香港全部移动电话用户(按用户持有的号码计算)已经达到854万,移动电话普及率高达120%,这一普及率已在全球范围内居于前列。除了经济发达及移动通信需求旺盛外,激烈的市场竞争是推动用户持续增长而且用户普遍使用多运营商服务(一人多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据信息产业部统计数据显示,到2007年6月底,全国手机普及率达到38.3%。中国目前有农村人口7.374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56.1%,但农村移动通信的普及率却只有12%。对比全国38.3%的手机普及率和高达93%的城市手机普及率,农村市场增长潜力巨大。传播作为营销的"先锋",如何在农村这一陌生的消费市场中,将移动运营商的产品和服务信息在适合的时间,以适合的媒介、恰当的方式传播给农民,通过企业、产品与消费者的有效沟通,在新一轮的"上山下乡"竞争中脱颖而出?本文以农村人口占比较高、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居全国中下水平的贵州遵义地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日本NTT公司是手机支付领域的佼佼者,其开发的手机钱包业务取得了巨大成功。目蓟,日态已有3000余万手机钱包用户,其中手机信用卡用户数量超过1000万。手机钱包业务能够提供随时随地、便利的支付服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实现了NTT公司、商家、客户等几方面的共赢。在移动通信币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手机支付成为NTT公司增加收益的新途径,并且成为该公司发展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的移动通信普及率已经达到75%,以移动电话为主的业务发展模式受到了极大挑战。为此,中国移动提出把"移动改变生活"作为面向"十二五"的发展宗旨,扩展两个份额,也就是扩展个人的生活服务份额和扩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服务份额,而无线城市是基础的信息化平台。  相似文献   

9.
《当代通信》2006,13(13):9-9
众所周知,通信是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在众多的通信技术中,有的技术如ISDN,仿佛夜空中的一颗流星,稍纵即逝;有的大放异彩,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IP通信技术,特别是GSM掀起了人类通信历史上的一次革命,使得手机走入千家万户,让移动通信成为普通百姓可以消费得起的服务。这是因为技术是为市场服务的,市场的需求决定了技术的生命力。集群技术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近日,工信部正式发布了《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电信业务收入超过1.5万亿元,其中基础电信企业业务收入超过1.1万亿元。电话用户总数超过14亿,电话普及率超过100部/百人,其中移动电话超过12亿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85部/百人;互联网网民超过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57%。那么,具体到普通消费者,5年后将会迎来什么样的精彩信息通信生活?  相似文献   

11.
在通信新增用户数量放缓、用户ARPU持续下降、中小企业生存艰难的情况下,运营商必须开拓新的蓝海。而在目前大、中城市移动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需求增长的减弱已经直接影响到电信运营商、手机厂商、芯片厂商等移动通信产业链主要参与者的收入增长。尤其是2008年以来,从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演变为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对非必需品,包括通信服务的消费支出也会相应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开拓城镇地区以外的农村市场已经成为电信企业非常紧迫的任务。农村市场无疑将成为新一轮竞争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邮电企业管理》2010,(12):58-59
在车载导航信息通信服务领域迟迟没有动作的日本移动通信巨头NTT DoCoMo日前表示将进军这一市场。其战略是:从通信模块和内容服务(地图更新及堵车信息的提供等)两方面着手,进军车载通信市场。  相似文献   

13.
《邮电企业管理》2008,(4):74-74
近日,中邮普泰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和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签署手机采购及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普泰通信2008年度将从诺基亚采购高达20亿美元的手机产品:同时.双方还将在渠道建设、资源投入、营销管理等方面开展深层次的战略合作。中国邮电器材集团公司所属普泰通信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手机销售企业.1999年至2007年连续九年手机销售数量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4.
随着手机(Mobile Phone)、个人数字助理(PDA)、笔记本电脑(NB)以及其它的手持式智能设备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不断丰富,同时也借力于移动通信网络的成功商业化,移动商务的需求日益强烈。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移动化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手机电视是指通过手机通信终端收看电视内容的服务方式,它是移动通信和电视广播技术融合的产物。手机电视作为一种新的信息服务方式和媒体形态,它给信息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目前,手机电视的运营模式有三种:一种是直接通过蜂窝电话网络;第二种是利用卫星广播和移动网络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第三种就是基于数字电视的无线传输手段ISDB-T、DVB-T/H等标准,在手机中安装数字电视接收模块,手机可以直接接收数字电视信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继中国电信擎起转型大旗之后,同为固网运营企业的中国网通和中国铁通也先后确定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战略中国移动则要从“移动通信专家”转型为“移动信息专家”,而中国联通也在2006年3月份更换了企业标识,立志全面转型为国际一流的综合通信和信息服务提供商,并制定了自己的TIME业务方阵,即通信(Telephone)、信息(information)、多媒体(Media)和娱乐(Entertainment),中国卫通也提出要加快业务结构战略调整,大力发展综合信息服务.至此,转型在中国各大电信运营商中遍地开花,成为业界共识。  相似文献   

17.
从争议多年的“月租费”到央视关于“手机乱扣费”的曝光,再到“天价微博”,电信资费争议一直是运营商面对的主要投诉纠纷。面对这些纠纷人们不禁要问:电信资费运行机制能保障消费者公平消费吗?在电信服务协议中,运营商最主要的权利义务是收取通信费及提供通信服务,消费者最主要的权利义务是享受通信服务及支付通信费用。因此,通信费是通信服务协议中双方关注的焦点。通信资费的定价是否公平合理,计费是否精确是消费者所关心的。  相似文献   

18.
2010年,手机支付迎来井喷式发展。世博会上三大运营商将自己的手机支付产品集中亮相,昭示着手机支付时代的来临。手机支付也称为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简而言之,就是允许移动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而今,3G的大规模商用、物联网技术以及手机实名制推行步伐的加快,使得手机支付向着非接触、高智能、兼容性强的方向发展,成为移动商务发展强大的驱动力和最牢固的基石。  相似文献   

19.
移动通信产品难道首次没有完整 出售,还留下些什么? 答案是肯定的。要回答这一问题,得首先从通信产品与商业产品的特性比较谈起。 商业产品是满足社会生产或人们生活消费需求的劳动成果,以其形或实物作为载体,核心产品是其满足某种消耗或需要的具体功用,附加产品多是辅以服务。商业产品的功用在流通时可以一次性卖给客户,即使是耐用消费商品,其功用也基本是一次性出售给客户。 移动通信产品不是以形体为特征的商业产品,而是服务性产品,同时又有别于其它服务性产(商)品,有较强的行业特殊性。 移动通信产品(完整产品= 沟通+ 业…  相似文献   

20.
贺宗春 《当代通信》2006,13(1):88-89
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卫通”)是根据国务院电信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于2001年12月19日正式成立的,公司目前主要经营的业务包括卫星固定通信转发器出租、VSAT通信、卫星移动通信、800MHz数字集群通信、IP通信、卫星导航信息服务、卫星(航空)遥感、地理信息服务和邮电翻译服务等,公司下属12个成员企业和200余家分公司。近几年来,中国卫通在所属企业广泛开展了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工作,摸索出一批具有中国卫通特色的管理创新成果,有效地保证了业务结构调整的成功实施。2005年,中国卫通三项管理创新成果分获全国通信行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一、二、三等奖,一项获全国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