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国内各大运营商,尤其是固网运营商纷纷加大了业务捆绑营销的力度,如中国电信推出"我的e家"、中国网通推出"亲情1 "等多业务捆绑套餐,目标用户由个人转向家庭。但在与客户的交流中,作者明显感觉到客户对捆绑的业务数量和形式方面有许多困惑。撰写此文,旨在希望国内电信运营商能从欧洲同行业务捆绑营销的经验中得到借鉴与启发。  相似文献   

2.
全业务竞争下,运营商选择融合发展的三点理由从客户角度出发,满足多样化需求.通信用户的需求若只停留在基础通信需求上,运营商仅需用单产品如宽带、移动套餐等满足即可.但随着技术发展和信息时代变迁,用户需求更深层化及多样化,运营商需以双业务融合或多业务融合的方式同时满足客户的基础通信、娱乐/社交、智能/信息化等需求.例如广东电信针对企业客户推出的整体解决方案,融合了专线宽带、固话、移动套餐、手机、行业应用等业务,同时满足客户的固网宽带上网、固话语音、移动语音、企业办公、员工交流等需求.  相似文献   

3.
目前,增值业务在电信运营商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逐步增加,但从总体上来说.除了功能型业务(如来电显示、彩铃、点对点短信等)外,以内容和服务为主的应用型业务大多用户群小.业务量少.收入水平低。对待增值业务运营,电信运营商通常将重点业务加入到基础业务套餐中.由基础业务带动其发展,没有加入套餐中的非重点业务则通过其他渠道推广。对于应用型增值业务来说,业务种类多、用户群分得较细,加入基础业务套餐中的比较少。在运营中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  相似文献   

4.
在4G时代,资费套餐作为业务发展的核心该如伺设计,特别是流量产品如何定价,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资费体系、套餐模式、业务定价、纯数据套餐4个问题人手,对国内运营商的4G资费设计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3G技术和相关业务的成熟,3G商用也正轰轰烈烈地加入了国内电信运营商未来业务开展的日程表。3G业务的成功开展,除了网络建设、终端支持等重要因素外,业务支撑系统也起着关键作用。要想成功地开展3G业务.我们需要探讨目前国内的电信运营商业务支撑系统在面对3G的挑战过程中哪些已经做到了,哪些还要加强。  相似文献   

6.
合理设计资费套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蕾 《中国电信业》2006,(10):48-49
继七月份小灵通套餐问世之后.据称固定电话也即将推出一系列资费套餐。此前.中国移动及中国联通早已相应制定了多种多样的资费套餐。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业务套餐.让消费无所适从。由于同一运营商推出的套餐之间往往彼此冲突,造成用户在不同的套餐之间徘徊,跳动。运营商们无从知道哪些套餐真正符合用户的需求.哪些套餐真正给运营商自身带来收益。资费套餐竞争何以如此盛行?[编按]  相似文献   

7.
为了规避政府的资费管制,电信运营商纷纷推出各自的套餐。面对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业务套餐,消费者无所适从,而由于运营商们并不知道哪些套餐真正符合用户的需求,哪些套餐真正能给运营商自身带来收益,因此,许多套餐还让运营商蒙受巨大的收入损失。出现如此混乱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运营商急于应对竞争、争夺客户,而忽视了套餐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是盲目制定套餐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流量套餐出现的必然性 电信服务的不可分割性和不可储存性导致运营商在流量经营方面必须选择套餐的形式,套餐作为一种促销形式,可以实现运营商和消费者双赢。  相似文献   

9.
王强 《中国电信业》2014,(10):76-77
在移动通信行业技术变革、市场开放度日益提升、互联网替代产品挑战等多重压力下,运营商推出名目繁多的资费套餐,但消费者投诉率却居高不下。本文从常见的移动通信产品定价模式入手,阐述了单价式定价和套餐式定价的优劣势,梳理了国内移动通信运营商资费发展历程,探索资费套餐不同形式背后的社会环境、市场态势、行业运营趋势等,从而为国内运营商资费设计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业务发展和业务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既是电信运营商争夺用户、获取收入的基础,也是其自身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作为国内最有实力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业务发展,在国内电信运营商中处于领先地位。这两大运营商的业务发展道路,对整个中国电信业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信业服务不断向产品化发展,各种价格套餐在目前一段时间内将是主要存在方式。从移动转到联通,从手机转到小灵通,从单机转成双机,很多客户已经习惯了不断变换运营商。而客户也在同一运营商的众多套餐中跳来跳去。价格套餐的形式逐步多样化见证了竞争的激烈性。从中国联通第一个品牌如意通的产生,揭开了电信服务产品化的序幕。很多地市企业已经存在一套价格套餐体系,从包月套餐、返还话费、网内优惠、预存话费得手机等。价格套餐本质上体现了电信定价的一系列问题,从最初的两步制资费到多样的定价方式,反映了基础产业中价格随着产业格局的变化而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12.
全业务时代,以价格为手段的电信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大运营商纷纷推出种类繁多的业务资费套餐,但这些资赘套餐消费者购买吗?其市场表现运营商满意吗?该如何优化和科学定价?国外运营商的资费套餐设计要点有哪些?本期热点栏国把焦点对准消费者与运营商都关注的电信业务资费套餐,为实现双赢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13.
为刺激国内宽带市场快速成长,业务推广初期,我国电信运营商面向家庭用户推出的包月套餐没有流量的限制,而现阶段互联网多数内容是免费的,用户数据需求不断加大,必然会导致互联网企业出现带宽占用不断增加而收入却不能同比增加的经营困境。而近期BT(英国电信)下载软件的出现,着实给国内互联网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部分用户数据业务需求极度膨张,从而大人占用了现有网络资源,这是原来国内互联网接入运营商推出包月套餐所没意料到的。  相似文献   

14.
国际     
《中国电信业》2012,(1):84-85
多家亚洲运营商重启按流量计费模式 在陆续推出LTE业务后,多家亚洲移动运营商尝试抛拜3G时代不限量数据业务套餐模式。继韩国SK电讯、中国香港CSL后,日本NTTDoCoMo和马来西亚Axiata纷纷表示,将推出按流量收费的业务套餐。有媒体称,运营商集体抛弃不限量收费计划的原因除了要给网络减负外,还希望能尽陕通过数据业务增加收入,早日收回投资建设LTE网络的成本。  相似文献   

15.
“变则通,通则久。”近几年,国外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运营商都开始坚定地走上转型之路。以英国电信为代表的传统运营商更是开展了全面的转型战略,通过服务、网络、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措施,辅以多方合作的方式,已经逐渐开始摆脱传统话音业务不振的局面。目前,国内运营商也纷纷吹响转型号角,中国电信提出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中国移动提出从“移动通信专家”向“移动信息专家”过渡……在这个求“变”的过程中,信息服务和信息应用等非语音业务成为运营商转型的重点,并逐渐显露出强大的市场潜力。然而在运营商转型的崎岖道路上难免遇到挫折与挑战。迎接这些挑战,不仅需要转变业务模式、商业模式,思维模式,更需要有坚决的态度和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电信运营商加快了全业务运营的步伐,住移动、固网领域展开了大规模的客户争夺战。与此同时,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不断丰富,3G术、信息技术不断进步,都对运营商服务客户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内的运营商大部将客户分为政企客户、家庭客户和个人客户三类,可预见的未来可以提供的3G产品多达几十种。根据业务的演进过程和对网络需求的不同,可以将3G业务分为继承类业务和特色业务。继承类业务是指将现有的2G、2.5G业务加以继承和优化的业务,主要包括:话音、话音增值业务、短信、彩铃、预付费、移动VPN、彩信、WAP浏览业务、下载类业务、流媒体业务、位置业务、E-mail服务、即时消息、游戏业务、商务类业务等。3G特色业务是指在3G网络条件下特有的业务,主要包括:可视电话、多媒体会议、高速上网、企业多媒体应用、手机支付、手机认证等。  相似文献   

17.
电信运营商实现转型的关键是发展增值业务。虽然运营商目前推出了各种各样的增值业务,但却陷入了缺乏有效营销推广手段的困境之中。由于业务的个性化及用户的差异化,传统的粗放型营销推广手段(如套餐捆绑、批量开通、全网营销等)营销成本高、营销效率低、效果不显著等弊端不断暴露,已不再适用长尾型业务的推广。运营商发展增值业务的关键是要进行有效的营销推广,而要进行有效的营销推广就需要精确化营销。那么,  相似文献   

18.
天翼是中国电信推出的移动业务品牌。目前天翼业务主要以套餐形式体现,套餐中同时包括语音和数据业务,并重点突出数据业务的性价比优势。  相似文献   

19.
《邮电经济》2009,(1):25-26
中国移动最近联手联想、戴尔、惠普、海尔、清华同方、方正等17家国内外PC厂商,共同推出29款由中国移动定制的G3上网本,此举开了国内运营商与PC厂商大规模合作的先河,标志着TD产业化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据中国移动方面透露,该公司决定推出多种优惠客户的措施,包括向上网本的用户赠送话费和网费、提供多种包月流量套餐、全国实行统一资费标准、不收漫游费、统一维修服务点等等。  相似文献   

20.
虚拟运营商最近有一些试放号的消息,其套餐设计并无特色。关于通信资费套餐,实际上来说没有太多创新,再怎么设计,无非还是运营商体系内的一套把通话、流量和宽带业务作整合的做法,而真正的颠覆性价值在于把通信业务作为平台,把其他产业用互联网思维整合起来。随着智能机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新一代的互联网平台,甚至其影响力超过了电脑,借助这个平台,可以开展新一轮的移动互联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