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谢仁寿 《南方经济》2001,146(11):56-58
本文认为,中国农村消费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症结有于农村居民收入低,增长慢,要治理农村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必须着力解决提高农民收入这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王琮 《亚太经济》1999,(5):62-63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在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就提出要把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当前消费需求增长乏力,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如何扩大消费需求,保证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已成为一个关键问题。一、扩大消费需求拉动我省经济增长在国内消费需求持续不振的状况下,我省的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GDP增长回落幅度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物价持续走低,消费需求不旺。面对这些情况,通过扩大消费需求,对拉动我省经济发展具有…  相似文献   

5.
6.
7.
自改革开放始至9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一直在短缺环境下受需求拉动而快速增长;自90年代后半期,消费品市场逐步饱和并出现普遍的产品过剩和企业生产能力闲置,有效需求不足已成为限制经济增长的单边制约因素。准确把握有效需求不足的成因,及时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对...  相似文献   

8.
9.
鲍涛 《浙江经济》1998,(3):16-17
由天则经济研究所和江西江南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98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高级研讨会”最近在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系高层次、小范围的研讨会,有40余名国内著名学者、专家参加。现将这次研讨会部分内容综述如下: 今年的经济形势去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取得了增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城镇化的必要性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农村城镇化是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前提。章论述了中国农村城镇化的必要性,提出了实现农村城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2011年是全球经济形势极为复杂和关键的一年,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但比预期目标艰难,日本受地震及核泄漏事件冲去经济复苏充满不确定性,欧盟债务危机阴影不断,新兴经济体尽管保持了前进的趋势,但正饱受通胀压力。通过分析错综复杂的因素和关系,可初步得出2011年新兴经济体的强劲增长仍是主旋律,通胀将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蔓延。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2.
13.
在世界经济复苏曲折、全国经济普遍下行的大背景下,福建省2014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2014年前3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5%,增速比2013年同期和上半年分别回落1.8个和0.2个百分点。众所周知,供给不足与需求不足均能导致经济下行。供给不足表现为生产要素的短缺或生产能力的限制;需求(包括国内的消费与投资需求和国外  相似文献   

14.
高兴国  刘徐波 《发展》2001,(2):28-30
所谓有效需求不足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存在三大心理规律,社会总供给总是大于社会总需求,国民收入不能全部转变为有效需求。有效需求不足被公认是资本主义的常态,解决有效需求不足也成为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任务。  随着我国短缺经济的逐步转变,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也将成为我国经济的常态,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将成为我国目前和今后主要的经济任务,这是无可置疑的。但我国的“有效需求不足”有一些特殊的因素,需要重新认识。一  从表象上看,中国目前存在的生产能力过剩、生产缩减、就业下降等现象确实符合有效需求不足的特征,基…  相似文献   

15.
去年5月,我们一行对河南固始县的城镇化建设进行了考察。固始作为一个拥有150多万人口的大县,面临农村劳动力过剩,传统农业经济效益滑坡,农民收入增速减缓,乡镇财力难以为继等诸多压力。但他们坚持把发展小城镇作为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战略和增长点,提出了“强边固中”的城镇化建设思路。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不少成绩,有力地带动了全县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孙立平 《发展》2006,(5):12-13
民众与民众是不同的,他们是分属不同的群体和阶层的,他们的经济状况与消费逻辑可能全然不同。因此,在新一轮促进内需的政策出台之际,将这个因素考虑进去非常必要。从这个意义上说,促进内需的扩大,不仅需要经济政策,同时也需要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提出了几点实质性认识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徐群  徐鼎亚 《特区经济》2006,211(8):138-140
城镇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又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器。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发展的历史,无一例外地都经历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业大规模转移的过程。推进城镇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难题的“金钥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我国农村的发展,必须依靠城市的发展,而城市的发展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农村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正> 农村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综合性问题。尽管农村城镇化的表象是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居住、工作和生活在城镇,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相对份额不断上升,但就其实质而言,农村城镇化则是社会经济系统中各个要素的联系与组合的不断优化,是农村产业系统的不断优化和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本文将主要从环境保护角度来探讨我国农村城镇化所可能引发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