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韩敏 《新西部(上)》2009,(11):121-121,104
本文从"翻译"两个字的来历说起,谈到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四次翻译高潮,并从每次高潮中涌现的翻译家及其优秀的翻译思想透视到中国的翻译传统,即:站在文化战略高度,采用西方哲学思想,翻译目的为政府服务客观上也考虑了人民的利益,译者主体性等,但是也需要重构新的文化传统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周玉 《黑河学刊》2010,(6):42-43
死,是文学艺术中唯一能与生并存的永恒的主题。《三国演义》中,作者在铺陈"事后方知"的曹操、"一见便知"的周瑜、"未来先知"的诸葛亮之死时,用多红的艺术之美,诸如神奇的虚幻美、独特的缺陷美、阴柔的秀丽美,不仅展示了人物的是非善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物不同的态度及感情。  相似文献   

3.
本文叙述了西方女性主义翻译者主动积极采取各种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干预原文的一些表现。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女性译者与男性译者的同一文本的翻译来说明:中国女性译者虽然没有积极主动地宣称女性主义翻译思想,但仍在她们的译作中折射出了女性主义思想及女性意识的光辉。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外对于翻译的主体性问题还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针对这一问题可从广义的翻译和狭义的翻译两个方面来考虑。在广义的翻译过程中翻译的主体为原文作者、译者和读者,在狭义的翻译活动中,翻译主体为译者,体现在作为原文的读者、研究者的主体性,译文的作者和创造者的主体性。但以上各主体性之间是含有主体间性的。  相似文献   

5.
图示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家用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本文在图示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原文作者、源语文本、译者、目的语文本、译者以及译文读者之间的关系,描述了图示翻译过程。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必须掌握丰富的源语图示和目的语图示,同时,在翻译过程中要善于察觉源语读者和目的语读者间的认知图式差异,及时填补原文作者略去的信息,在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中构建新的图示,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董励  穆瑞新 《魅力中国》2014,(8):266-266
翻译过程是一种信息交流的过程,主要涉及到三个主体:作者,译者和读者。其中译者是沟通另外两个主体的桥梁,却始终面临着忠实于作者还是忠实于读者的问题。译者的选择决定了最终的译文效果。本文通过尤金·奈达与彼得·纽马克相关翻译理论的对比来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决策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秀梅 《理论观察》2009,(5):141-142
互文性理论作为后现代文本理论,对翻译中文本的转换做出了新的阐释,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互文性理论视域下的翻译是一种错综复杂的互文性语言转换活动,其翻译中多重主体——作者、译者、读者都具有互文性。  相似文献   

8.
邓江雪 《黑河学刊》2012,(5):41-42,127
勒菲弗尔是美国翻译研究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被誉为翻译理论界的一大旗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他和英国著名学者巴斯奈特共同倡导了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突破了只注重语言文字层面转换的传统翻译研究范式,提出翻译是对原语文本所进行的文化层面上的改写,翻译研究实际上是文化互动的研究。他系统地阐释了意识形态,赞助力量,主流诗学等要素对文学翻译的操控。在此基础上通过概括了勒菲弗尔的基本理论观点,简略分析了译者与意识形态及译者与主流诗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论述了译者创造性叛逆的由来。  相似文献   

9.
译者在翻译的不同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既可以作为读者、研究者,又可以作为作者或再作者。认真研究和分析译者在翻译不同阶段的角色转变及其原因,对于展望译者的地位和发展前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翻译过程中,心理因素往往会影响译者对原作的理解和译文的表达,从而影响译文的质量。因此,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内部心理机制和心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出发,探索心理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进而揭示心理因素与翻译活动的关系,以期产生更优秀的译者和更高质量的译作。  相似文献   

11.
刘春雪 《理论观察》2009,(6):130-131
叙事文都有自己的叙述人,作者要以什么样的眼光和情感将故事叙述出来,要传递给读者什么样的信息,就离不开叙述人的身影。最能体现叙述人的观点的就是叙述人的声音与视角。  相似文献   

12.
《物权法》于2007年3月16日正式颁布,并将于2007年10月施行。《物权法》中,对银行债权具有较大影响的主要体现在担保物权部分。相比较《担保法》而言,《物权法》在担保物权的规定上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银行债权保护将会产生哪些重要影响?银行又该如何应对?笔者通过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解答。  相似文献   

13.
江河  吴霜 《理论观察》2006,3(3):77-78
死刑的制定、实施乃至存废都与死刑政策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死刑政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当今世界各国死刑政策已经或者逐步向着死刑当废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未来的死刑政策宜作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4.
张慧  罗萍 《特区经济》2011,(2):28-29
当前全球竞争的重点已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本文从世界及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背景入手,谈及了广东省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电子商务对传统税收制度的冲击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商务是指参与各方通过国际互联网(Internet)进行商品或劳务交易的一种崭新的贸易方式,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其交易额也呈爆炸式快速增长,各种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电子商务的虚拟性,隐蔽性,流动性,全球性,都对传统的税收法规和税收征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通过对电子商务诸多特征因素的分析,对传统税收法规,税收征管制度各个环节的考察,试图归纳出电子商务将会对传统的税收法规,税收制度的各个环节,税收监管的手段方式所产生的冲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我国政府税务部门完善新形势下的税收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同命不同价案"的法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命不同价案引起人们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质疑.最高人民法院[2003]20号关于死亡赔偿金的规定的解释,在逻辑上不失为正义.从法哲学角度来看,法律的形式正义往往与实质正义会发生冲突,但正义作为法律价值却是变化发展的,是相对的,正义价值将推动法律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渤海国是7~10世纪存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繁盛期的渤海国疆域辽阔,广涉现在我国的东北地区、俄罗斯远东滨海地区、朝鲜半岛北部等。因此,渤海国研究在申、日、俄、韩、朝等国都受到广泛的关注。把目光锁定在日本,从代表性学者的研究中,观察他们是如何看待“靺鞨”及“靺鞨国”的,从深层比较中日文化的差异,最终达到理解日本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成兰 《乡镇经济》2008,24(8):122-126
电子会所是信息社会中出现在印度乡村的一种新型组织,在由信息化带动农村生产和服务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文章选取组织结构的视角对印度乡村电子会所进行分析,得出一种能够把信息技术优势与农村地区的特点结合起来的组织结构,并以此为对照,对我国农村承担信息传播功能的微观组织提出结构上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安广实 《特区经济》2006,(9):305-308
现行《注册会计师法》是1994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该法施行以来,对于促进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出现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注册会计师提出了许多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通过修订《注册会计师法》补充完善。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规范现状,提出了建立民事责任为主,行政和刑事责任为辅的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体系架构,以期为完善《注册会计师法》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