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教育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不仅是摆脱贫困的关键途径,通向幸福生活的主要通道,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同时还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在扶贫脱贫过程中,必须发挥好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持续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精准扶贫是我国当下和未来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教育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的现状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建设与发展被忽视,教育财政投入与政策倾斜存在一定的重复现象和粗放问题,进一步聚焦教育则突出体现在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严重不足、义务教育阶段小规模学校建设不达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与结构不协调、民族地区"双语"教育衔接不畅,师资配置结构性短缺,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仍存在问题。必须面对这些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并实行重点攻关,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才能实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和全面脱贫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协同治理视角下农村精准扶贫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速推进农村精准扶贫,事关国家“四个全面”战略落实和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但当前,我国农村扶贫却面临着农民缺位、政府越位和社会组织参与不足的问题,难以有效整合多方力量协同推进精准扶贫。究其根源,在于农村扶贫中没有树立协同治理理念。一方面,农村人才过度外流,脱贫主体不足;另一方面,在扶贫中,政府、农民和社会组织缺乏协商合作,导致现行脱贫机制难以满足农村精准扶贫要求。因此,应该通过培育农村脱贫主体,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吸引社会组织参与扶贫,重塑农村脱贫治理机制,来优化农村精准扶贫工作。  相似文献   

4.
精准扶贫政策要求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与精准考核,但地方政府实践中却存在着不精准执行现象,出现"任人唯亲"式脱贫、"靠贷"式脱贫、"低保"式脱贫和"捐款"式脱贫等错误行径。此现象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之结果,主要有对精准扶贫认识尚不到位,精准扶贫考核机制不科学,精准扶贫过程公民参与少,扶贫干部的素质高低有别以及扶贫反馈救济效果不显著。倘要在精准扶贫中消除这种不良现象,须推进全面认识精准扶贫步伐,改善精准扶贫基层考核机制,引入公民参与精准扶贫过程,规范扶贫干部的选培与退出,落实扶贫反馈的甄别与处理。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内涵、瞄准机制和政策思考三个维度对精准扶贫做出了阐释。文章着重分析了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的相关内涵及其内在逻辑联系;并且对扶贫瞄准机制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梳理刻画,以史为鉴,瞄准问题,着力解决。政策方面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贫困县审查退出机制、思想教育等方面进行思考调整,以确保我国稳准好地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吉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不仅肩负着农村金融改革的重任,还要将剩余5001户、1006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持续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果,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对此,应以中央及地方颁布的各项扶贫政策为依据,结合省内金融扶贫的现有模式和实际情况,对金融助推吉林省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为吉林省金融扶贫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金融扶贫是扶贫的有效手段和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中国学术文献总库,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近年来国内金融扶贫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我国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阶段,金融扶贫学术研究发展迅猛,研究体量较大、质量较高,在金融扶贫理论和扶贫实践上有所探索和创新。展望未来金融扶贫研究,应积极创新金融扶贫模式,持续关注普惠金融发展,建立健全金融扶贫的良好生态环境和金融扶贫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抉择公平:贫困标准与政府的扶贫投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贫困标准与政府的扶贫投入关系到抉择公平.确立客观的贫困标准,是抉择公平的前提;有效的扶贫投入是抉择公平的基础;而抉择公平的实现,则有赖于贫困标准与扶贫投入的和谐.在现有贫困标准下,政府的扶贫投入应首先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问题,其次应解决贫困人口受教育、培训等根本性脱贫问题,最后再解决贫困人口普遍福利的问题,从而实现抉择公平.  相似文献   

9.
以金融机构为研究样本,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对金融机构参与精准扶贫对金融企业价值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金融机构参与精准扶贫对其绩效有正向影响;从细分业态来看,银行业和保险业影响不显著,证券类金融机构和其他类金融机构正向影响显著;从金融扶贫的方式来看,转移就业与易地搬迁脱贫投入对金融机构的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发展脱贫投入、教育脱贫投入对金融机构的绩效有一定正向影响,健康及生态保护扶贫投入、兜底保障与社会扶贫投入对金融机构的绩效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精准扶贫已进入最后一公里,扶贫任务具有艰巨性和紧迫性。在此阶段,扶贫工作还存在诸如政策落实不到位、各方力量难积聚、深度贫困地区扶贫难度大、脱贫群众易返贫等问题,因此未来我们仍需要继续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扶贫事业,同时要深化落实各项扶贫政策,重点解决深度贫困问题,着力构建长效机制,防止已脱贫人口返贫。同时,仍然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仅是消除绝对贫困的第一步,由于经济增速下滑、政府债务高企、老龄化加剧的等问题,消除贫困必将是一场持久战。本文立足于当下我国精准扶贫的客观事实,分析了继续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的几大难点,并探讨了脱贫攻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作为最根本的精准扶贫,教育治理反映着精准扶贫的效果。但长期以来,民族教育成了政府管理的"独角戏",缺少治理的理念和实践。教育精准扶贫视野下的民族教育依法治理,就是要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下,将民族教育置于民族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考量,并针对性的提出精准解决问题的教育对策,助力民族地区脱贫。这一过程涉及不同学段和类型的教育。依照《教育法》的规定和要求,民族教育依法治理就是要进一步扩大和保障民族地区学生的受教育的机会,实现其受教育的权利,即学前教育要扩大教育机会、基础教育要改善办学条件、职业教育要精准定位、招生和资助、高等教育要出台精准招生办法等综合治理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教育扶贫是现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之一,是保证教育公平的基本措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职业教育扶贫上不断摸索,出台了一系列职业教育扶贫政策,经历了制度化扶贫、规模化扶贫、全面化扶贫、精准化扶贫四个阶段。扶贫主体由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扶贫形式由经济帮扶向扶智扶技术延伸,扶贫对象由学生转向妇女、老人、残疾人士等特殊群体,扶贫措施由面到点一步一步细化。未来,我国职业教育扶贫工作要进一步在扶贫对象、扶贫主体、扶贫项目、扶贫内容上下足功夫,充分利用智力扶贫、资金扶贫,攻克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难题,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3.
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贫困农户状况和贫困区域环境,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帮扶和管理的脱贫方式。本文结合安徽扶贫做法与特点,分析了精准扶贫实践和操作中面临的困境,并对精准识别、帮扶和管理等环节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我国西部地区是国家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十三五”时期是西部地区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由整体全面推进向深度贫困聚焦聚力的关键时期。要在扶贫对象、脱贫任务、扶持措施、贫困退出上务求精准,就必须以目标为导向、真督实导,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硬仗。方法/过程针对精准扶贫各阶段特点和工作内容,以衡量扶贫成效为考核目标,运用关键指标法、标杆导向法、项目管理法,初步建立一套精准扶贫考核指标体系。结果/结论建立的指标体系包含8个一级指标,下含26个二级指标和57个三级指标;对指标赋值量化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青海省作为西部欠发达的民族地区和国家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地跨六盘山和四省藏区("三区三州")两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对完成全国脱贫攻坚目标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数据整理和抽样调查,对青海省金融扶贫改革实践成效进行分析,建议下一步要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不断强化农村金...  相似文献   

16.
我国扶贫成果来之不易,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脱贫人口仍然存在着返贫的风险。要实现彻底脱贫,就要坚持持续扶贫,大力开展职业教育,赋予脱贫人口一技之长,提高其劳动能力和技能水平。加快脱贫地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搭建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平台,提高脱贫人口数字化技术应用水平,养成良好的数字化应用习惯,都将对脱贫人口提升专业技能,实现持续脱贫致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赣南革命老区依靠富集的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旅游扶贫,全面完成了精准脱贫的任务。乡村振兴的任务与赣南革命老区红色旅游扶贫的目的是一致的,但要以红色资源为核心吸引力,构建多元主体参与、利益分享以及合作机制。当前,赣南革命老区已经完成了精准脱贫的历史任务,正走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需要创新以红色旅游扶贫体系、依靠红色资源助力精神扶贫、整合赣南革命老区多色资源和提升红色资源集聚效应的红色旅游扶贫路径,促使赣南革命老区依靠永续利用的红色资源实现可持续脱贫。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尚未形成制度化,部分家长对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支持不足,高校间缺乏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的经验交流。为促进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本文认为大学生农村参与教育扶贫应形成制度化,保障有效实施;保障参与农村教育扶贫大学生的人身安全,获取家长支持;高校之间应就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积极进行经验交流。  相似文献   

19.
我国脱贫攻坚到了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绝对贫困这一问题得到了历史性、突破性的解决,即将进入相对贫困阶段。理清相对贫困的概念,识别相对贫困阶段的特征,能够更好地揭示相对贫困阶段教育扶贫面临的挑战:如何划定教育相对贫困线、如何面对教育支出型贫困、如何统计监测教育扶贫数据。为进一步发挥教育在相对贫困阶段的扶贫作用,需构建城乡统一的、内助外应的教育扶贫机制,并不断协调教育收入与教育支出。  相似文献   

20.
土地是农户重要的生计资本,土地问题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中的关键,关乎脱贫成效。基于理性选择理论和“推-拉”理论,本文采用重庆酉阳1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数据,从搬迁户的视角出发探讨农地流转对易地扶贫搬迁户脱贫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农地流转能够通过为搬迁户带来土地租金收入、促进家庭生产要素优化和劳动力合力配置正向促进搬迁户脱贫,非农就业这个逻辑中发挥中介作用,村干部政策执行则在农地流转和非农就业之间起调节作用。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过程中,要激活农村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要素合理流动,加大村干部主动执行政策的力度,不断带动搬迁户非农就业,夯实永续脱贫之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