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跨国并购的动因及其理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叶勤 《国际经贸探索》2002,18(5):24-27,35
跨国并购是企业并购跨越国界的发展,它正日益成为世界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跨国并购动因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跨国并购现象的理解和认识。本文从多个方面介绍了西方学者对跨国并购动因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跨国并购是多动因推动、综合平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陈永谦 《新财富》2014,(3):58-59
2013年中国企业达成了5000多单并购交易,在这个并购元年,券商系并购基金逐渐成长,券商为并购方提供过桥贷款,更被市场认为是投行盈利模式的突破,而上市公司借道与PE合作成立并购基金进行扩张的模式,正被广泛复制。  相似文献   

3.
企业并购是实现企业快速成长和低成本扩张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近年来企业并购在全球范围内呈现风起云涌的势头。但纵观历史上的企业并购重组,往往以失败者居多。美国默瑟管理咨询公司对300多次企业并购进行了调查,结论是大约2/3的公司并购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4.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战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外并购是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实现跨国经营和对外直接投资的低成本扩张的一条捷径。随着我国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和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进行海外并购。由于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历史短、经验少,使企业在实际操作中措手不及。本文针对这种现状,根据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特点及问题,对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进行了战略分析。  相似文献   

5.
探讨外资的消灭式品牌并购以及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是一个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法宝之一,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无形资产。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外资的进入和对企业大规模并购的出现,在中国出现了一种新的并购方式——消灭式品牌并购。该文从外资对中国品牌的消灭式并购的现状入手,剖析了消灭式品牌并购的目的,并对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作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李东生 《商界》2009,(5):95-95
这两年大家对并购成熟品牌的问题争论比较多.实际上并购其他一些彩电品牌.我们也遇到了非常大的阻碍,但是我还是坚信,通过并购成熟的品牌进入当地市场是一个比较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王勇 《新商务》2003,(4):40-40
联合国贸发会议《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表明,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每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中,约70%是采用跨国并购方式进行的,而我国近几年每年400多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中,采用跨国并购的不到5%。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跨国公司必将越来越多地选择并购的投资方式进入我国。  相似文献   

8.
对于每一个并购案例来说,交易成功的时刻往往是最吸引眼球的,但实际上,这个时候并购过程还远未完成,功夫还在后端。也就是说,通常我们听到的很多“并购不成功”的说法,其实所谓的“不成功”,并不是指交易阶段没有完成,而是并购后整合绩效没有完成,交易前设计的各种“协同效应”也没有实现。  相似文献   

9.
企业并购在西方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并先后掀起了五次影响全球的并购浪潮。我国由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方面的差异,并购的起步较西方国家要晚的多。因此,对企业并购及协同效应进行系统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政策导向和经济转型的双重驱动,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并购来实现外延式增长。火热的并购背后隐藏的是企业支付的巨额商誉,过高的商誉不仅影响企业的并购绩效,甚至关乎企业的正常运转。除了经济利益的驱动,管理层自身的非理性动因如过度自信心理对企业并购决策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为企业壮大的一个途径——企业并购,已越来越多的为各大企业采用,因此,企业并购中的财务的风险与防范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分析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与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许芳  刘合群 《北方经贸》2011,(4):142-143
企业并购的动机来自于对不同经济效益的追求,每一种动机都存在着一些必须克服的风险。本文分析了不同并购动机背后的并购风险,例如追求快速增长,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和关键性资源。针对这些并购风险,文章讨论了相应的管理控制方法:进行专家评估、充分调研、核心技能整合以及多步并购。  相似文献   

13.
谢杰  赵娜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8):129-130
并购作为企业外部成长的一个有效途径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但并购活动并非是完美无缺的财富神话,并购在提供给企业发展壮大的机会的时候,也带给了企业很大的风险。在众多失败的因素中,企业不清楚自身的并购能力而盲目实施并购,是造成企业并购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基于此,把企业的并购能力作为一个研究对象,从多个方面来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备了并购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跨国并购对于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海尔智家成功并购通用家电后,经过后期成功整合,达成了双赢的局面,属于一次成功的跨国并购。本文选用海尔智家并购通用家电这一代表性案例,以并购企业的视角对并购活动各个阶段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促进我国家电企业海外并购活动的顺利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随着世界经济越加繁荣,我国市场经济也不断发展。近年来,国内家电市场逐步趋于饱和,为了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各大家电企业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跨国并购占据更多的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的并购已经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上的重要的市场行为.并购重组已经超过新股发行市场(IPO)成为中国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最主要环节.目前我国必须加强研究上市公司的并购问题。企业并购是众多市场行为中的一种.实际上它是一个包括并购方、被并购企业双方的股东和债权人,以及政府等多个局中人参与的博弈行为.并购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子博弈.也可以将整个并购过程看成一个子博弈。将博弈思想应用于企业并购的决策分析有助于提高并购的成功率.提升并购双方企业的价值.从而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6.
刘亭亭 《上海商业》2023,(4):157-159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风险贯穿于各个环节,容易引发企业资金危机,需开展财务调查、价值评估等多项财务管理工作。掌握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类型,结合实例对企业面对的风险展开分析,提出企业并购前、中、后期的风险防范措施,有效预防估值风险、定价风险等各种风险的发生,为企业成功并购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7.
金少策 《浙商》2009,(17):61-63
“建龙就是通过并购重组发展起来的,之前多个并购项目都经营得不错,譬如抚顺新抚钢、杨帆集团。”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外汇储备庞大,金融危机又致并购机遇,企业正越来越多地介入海外投资和并购,如四川腾中收购通用悍马,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令人振奋,但需保持清醒。成功并购难度很高,需要人力、物力、财务和管理者智慧等全部到位,只有极少企业能够做到。  相似文献   

19.
吴秋璟  陈福中 《价格月刊》2010,(2):74-76,80
随着网络产业重要性的凸显,相关领域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通过对网络产业及其长期并购绩效进行界定,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发现国内外学者对网络产业并购长期绩效问题的研究涉及不多且研究深度不够,有必要从规模经济效应、科技进步、网络外部性和并购协同效应等方面对其进行进一步考察。  相似文献   

20.
并购就是一个企业购买另外一个企业的部分或者全部股权、或者一个企业购买另外一个企业的部分或者全部资产及其关联性资产,企业并购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增加利润增长点、合理配置资源进行快速扩张的有效途径。企业并购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财务问题.妥善处理好并购重组中的财务管理问题是成功并购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企业并购成功的关键。因此,在企业并购过程中,需要做好每个阶段的并购财务工作,以提高并购财务效率,降低并购财务风险,达到并购的财务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