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某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股份,取得该公司的控制权,然后将其资产不断注入该上市公司中,从而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本文试就买壳上市的动因、壳公司的选择、取得模式、价格的确定等问题作一探讨。 一、买壳上市的动因 企业买壳上市的直接原因主要是受现有上市制度的限制,通常企业申请上市的整个过程需要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上市资格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也可以说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盖因企业上市后将获得以下众多的、显露的或潜在的利益,从而成为买壳上市的动因。  相似文献   

2.
买壳上市中的估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一种引人注目的并购现象:买壳上市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出现。所谓买壳上市,就是非上市公司通过对上市公司的控股达到间接甚至直接上市的目的。典型的买壳上市由买壳和注资两项交易组成,相应的交易价格也就包括“壳”公司和转让资产的价格,这是买壳上市中最关键的问题,也是买卖双方最关心的问题。本文将就上述两项交易中的估价方法作一探讨。一、“买壳”交易中对“壳”公司的估价“买壳”交易是非上市公司通过购买“壳”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份,从而相对或绝对地控制一家已经上市的股份公司。这一交易的实质是股权的转让或收购。就我国目…  相似文献   

3.
阿铭 《国际融资》2004,(3):40-41
当你选择买壳上市作为融资途径时,要知道什么是好壳,什么是有风险的壳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壳公司,买壳、卖壳活动屡见不鲜。从期权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期权与壳资源后可以认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壳实质是一种变相期权。壳资源变相期权价值的存在及其特点.对于我国证券市场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不良影响:应采取包括推动公司整体上市、弥补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方面的体制缺陷等措施,弱化壳资源的变相期权特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5至2006年发生的民营企业买壳上市案例为对象,研究了壳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对民营企业买壳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民营企业买壳后整体上壳公司绩效得到改善。股权集中度越高的壳公司,被买壳后经营绩效改善程度越高。存在股权制衡的壳公司,被买壳后经历了一个磨合期,经营绩效改善程度最差。  相似文献   

6.
《财会学习》2011,(3):75-75
一般来讲,壳资源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交易资格,拥有壳资源的上市公司被称为壳公司。所谓买壳上市,就是一家优势企业通过收购债权、控股、直接投资、购买股票等收购手段以取得被收购方(上市公司)的所有权、经营权及上市地位。目前,我国进行买壳、借壳一般都通过二级市场购并或者通过国家股、法人股的协议转让进行的。壳资源形成于“总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由于民企在国内上市融资极为艰难,海外借壳上市纷纷成为它们的首选。海外借壳上市主要有买壳和造壳两种方式,买壳和造壳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买壳上市     
陈晋平 《新理财》2004,(12):27-27
所谓买壳上市,是指任何自然人或法人通过股份收购等方式拥有上市公司(壳)的控股权,然后利用反向收购的方式注入自己的有关业务和资产,从而达到问接上市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海外上市意向的确定是公司内部的决策,主要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和具体运作情况来决策,主要包括:海外上市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判断:筹集资金的数量;融资工具的初步选择;海外上市公司的初步意向。可供选择 的海外上市的方式包括境外直接上市,买壳上市,造壳上市,存托凭证上市,可转换债券上市。  相似文献   

10.
淘金香港买壳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勤 《国际融资》2010,(5):50-54
黄光裕在国美电器买壳时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三元集团买壳后为何被判摘牌?朱林瑶控制的华宝国际为何在买壳后的两年内无法完成资产注入?通过代理人曲线买壳存在哪些风险?近来,买壳成为资本运作中的流行词,香港主板市场的壳公司价格已经超越历史高位,达到1.8亿~2.4亿港元,然而,由于壳公司的类型复杂,其流通股权的分布、原有业务情况、交易结构设计、股东结构等各种变数不仅影响借壳上市的速度和成本,也会影响公司上市后的二级市场表现,因此,针对不同的壳公司需要注重不同的买壳技巧,同时回避各种陷阱。  相似文献   

11.
警惕海外买壳上市骗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买壳上市呈现一种“多快好省”的大好局面,这里要提醒的是:海外买壳上市的确有着不为人所知的骗局。买壳上市到底成效如何?背后的陷阱是什么?本文将以赴美国上市为例,指出国内企业海外买壳上市的误区,揭开中介公司买壳上市的骗局,以期国内民营企业不再重蹈海外买壳上市之覆辙  相似文献   

12.
我国证券市场上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争相追求上市,以筹集资金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与扩张。IPO和借壳上市是企业谋求上市的两种途径,企业借壳上市的目的是获取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即壳资源,而在这一过程中如何确定壳资源的价值是决定交易能否顺利达成的关键。因此,本文基于无套利定价理论,认为壳资源的实际价值应该与IPO的成本等同,通过对IPO的各种成本的分析,认为其中的制度成本是影响壳资源价值的关键因素,并通过分析最终将制度成本归结为时间成本,同时分析了注册制改革对壳资源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证券公司的背景和现状进行分析,解释证券公司上市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因素,对证券公司买壳上市与IPO进行比较,探究我国证券公司上市的路径选择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许多中国公司无法通过IPO海外上市,转而谋求买壳上市。福麟国际大胆创新买壳上市之路,采用IPL模式成功登陆纳斯达克,个中操作技巧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一宗宗的资产重组案例使证券市场热点不断.细细看来,就是围绕着上市公司这个"壳"进行的.因此"壳"资源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买"壳"上市这一"壳"资源有效利用形式的运作思路和对策,指出买"壳"上市过程应包括股权重组、资产重组和整体整合三个顺序过程.  相似文献   

16.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模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丽娟  杨充 《上海金融》2002,(10):15-17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再度成为热门话题,而上市模式更是倍受关注,本文从我国股市的承受能力,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等方面出发,对整体上市,分拆上市、联合上市、买壳上市四种上市模式作了细致的利弊分析。通过权衡利率,作者认为机构分拆上市是目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方案,而买壳上市也是一个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壳资源是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热点。通过考察200l/3/l-2002/7/30的26只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的ST股票,利用CAPM模型,分析ST股票与市场综合收益,得出ST股票的超额回报,从而反映控制上市公司或是企图控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们为了保持壳资源而注入上市企业的优良资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磊 《理财》2006,(3):81-83
中国经济增长非常迅速,但资本市场的发展却相当缓慢,使海外上市融资越来越受到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青睐。相对于国内上市门槛高、市场单一等限制,海外上市的选择机会似乎更多。而手续简单、上市条件宽松的“买壳上市”更是许多中国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的首选。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的海外上市激情,也吸引了国外众多知名或不知名的投资中介蜂拥而至,他们都将目光聚焦在上市“中介费”上。在自称提供海外上市服务的众多海外中介机构里,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于是,一些“无良中介”利用信息不对称,即国内一些民企对境外上市缺乏必要的了解,采取各种手段制造了一幕幕的海外“买壳上市”骗局。  相似文献   

19.
失控的买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勤 《国际融资》2010,(6):45-46
这是一个典型的买壳失败案例,由于闽泰集团被质疑借道中兴集团曲线买壳上市,新股东不仅不断面临其他股东的挑战,买壳后的资产注入难以实施,买家最后也失去了对董事会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有不少中国企业寻求到境外资本市场上市,其中有一些试图以买壳上市的方式进入美国市场。本文主要通过案例研究,分析国内企业在美国买壳上市运作的战略性考虑因素以及操作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国内企业经理人员准确了解这种上市途径和方式,避免有关决策上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