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股权控制、现金流量与公司投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何金耿 《经济管理》2001,(22):59-64
本文将根据现代公司金融理论,将融资因素引进公司的投资模型,研究不同股权控制类型公司的投资与现金流的关系,探寻各种控股股东的投资决策行为差异的背后动机。对于国有控股股东而言,他们的投资对现金存在显著的依赖性,但它们的主导动机是来自机会主义行为。对于法人控股公司,当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在43%-73%之间时,与公司价值存在正向关系,此类公司的投资与现金流存在显著性关系,但其主导因素是源于“融资约束”,当法人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小于43%,或大于73%,存在利益侵害行为,但其投资对现金流的影响不显著。对于股权分散和公司而言,他们具有较高的公司价值和投资机会,他们的投资与现实流的敏感性也主要源于“融资约束”的存在,并且不存在股东共谋现象。  相似文献   

2.
Almeida等(2004)、Riddick和Whited(2009)指出信息不对称和收入不确定性会影响到公司的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本文采集了1998-201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采用广义矩估计等方法,检验了信息不对称和收入不确定性理论对中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变化和现金流之间关系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融资约束公司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是正的,而非融资约束公司的这一敏感性为负。本文进一步建立的动因检测模型显示,在融资约束公司中,现金流波动增加了上市公司现金持有的动机,降低了投资支出;而在非融资约束公司中,现金流波动增加了投资支出,但对现金持有影响不明显。这一结果说明融资约束公司的正现金-现金流敏感性由信息不对称所致,非融资约束公司的负现金-现金流敏感性由收入不确定性所致。  相似文献   

3.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高度分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样本.本文从终极控制人的视角,以我国2003-2007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终极控制股东现金流权及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对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度随着终极控股股东现金流权的增加而趋于下降;伴随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水平的增加而上升.这种结果和自由现金流假说一致,即控股股东拥有过多的自由现金流可能导致过度投资,并且这种过度投资问题在资产收益率低的公司里更加严重.我们的结果不仅解决了以往关于现金流和投资之间的敏感是由于控股股东偏好过度投资还是投资不足的争论,而且为控股股东存在“激励效应”和“堑壕效应”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了融资约束与投资-现金流关系.研究发现: (1)总体来说,融资约束较高的企业比融资约束较低的企业有更高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 (2)公司治理比较好的情况下,融资约束程度越高的企业有更高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公司治理比较差的情况下,中等融资约束企业的投资一现金流敏感性比高、低融资约束企业低,融资约束程度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呈U形.上述发现表明,信息不对称理论无法完全解释融资约束程度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关系,公司治理可能是导致相关研究结论不一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选取沪深两市2012-2014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我国市场化水平检验管理层持股比例对现金持有量和现金-现金流敏感度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管理层持股比例与现金持有量之间呈U型关系。(2)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在一定范围起到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降低了现金-现金流敏感度;但超过某一临界值之后,管理层持股增强了融资约束,即增强了现金-现金流敏感度。(3)市场化水平对管理层持股和现金持有量以及现金-现金流敏感之间具有调节作用,体现在:强化了管理层持股比例与现金持有量之间的负相关性,缓解了融资约束效应。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国内外资本市场上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案例屡见不鲜,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很多公司股权相当集中且在多数上市公司以股权融资为优先选择的情况下,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问题显得更加的明显和重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大股东代理问题角度,分析了中国企业集团控股股东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融资约束水平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融资约束水平显著高于非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自然人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比国有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面临更大的融资约束问题;集团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分布与上市公司融资约束水平呈现先上升,後下降,再上升的波浪形,反映出随集团持有上市公司股权比例的变化。其对上市公司利益侵占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以2006-2010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笔者检验了企业控股金融机构与现金持有水平的关系.研究发现,与非控股金融机构企业相比,控股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了信贷融资的便利性,企业持有大量现金资产应对外部融资约束的动机较弱,企业现金持有水平较低,并且当企业外部融资约束较严重时,控股金融机构降低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作用更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严重的高管代理问题会导致高管滥用信贷资金,弱化企业控股金融机构降低现金持有水平的作用.笔者的研究结论为现金持有水平权衡理论和代理理论解释提供了经验证据,丰富了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相关研究文献.  相似文献   

9.
于博 《当代财经》2014,(3):118-128
投资-现金流敏感度常用于表征企业融资约束水平。然而,对比2000-2011年期间房地产行业"融资约束"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运行特征发现,二者在2007年后,呈现出截然相反的突变结构。这一背离与"KZ(kaplan和zingales)批判"中有关二者"非单调关系"的论述相吻合。理论分析表明,非单调性可归因于企业预防性动机的变化,即存在"融资约束↑→预防性动机↑→投资-现金流敏感度↓"的传导逻辑。而基于预防性动机的流动性平滑模型,进一步检验了上述路径的存在性,从而为"KZ批判"提供了来自预防性动机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传统经典的股利理论都把现金股利政策看作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工具,并通过市场的反应对其进行检验。但是,它们都忽略了公司的"法律"性和控制权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现金股利政策是公司"法律"之一,它是控制权人意志的体现,渗透着控制权人的利益倾向,现金股利政策可能成为公司控制权人利益侵占"隧道"的挖掘工具。控制权人利用现金股利挖掘利益侵占"隧道"可能有三种情况:经营者对股东利益侵占"隧道"的挖掘,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侵占"隧道"的挖掘,公司对债权人利益侵占"隧道"的挖掘。在我国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利益侵占"隧道"——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利益侵占的"隧道"。  相似文献   

11.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权与小股东权益保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股权集中型公司是现代公司的主流组织形态之一,其代理成本主要产生于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通过发行多种类股票、交叉持股和金字塔式控股等方式,控股股东能够获取比与其股权份额相对应的名义控制权更大的实际控制权,因而更容易发生以侵害小股东权益作代价追求控制权私下收益的道德风险行为,致使代理成本高昂.声誉机制和法律手段能够迫使控股股东收敛侵占行为,且法律手段较声誉机制更为有效.在中国,声誉机制对控股股东基本不起作用,保护小股东权益的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完善相关立法并加大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12.
We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n customers' trust using a dynamic model of experience-goods firm. In the optimal equilibrium, customers' trust in the firm is linked to its behavior in the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 so that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has incentives to ensure high product quality while non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interests are protected. Following a trust-damaging event, turnover of the controlling share block restores customers' trust and enhances total shareholder value. Our analysis identifies an endogenous cost of corporate control, offers implications for the control premium, and provides a novel rationale for 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相似文献   

13.
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的理论与现实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传统的"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模式的内在缺陷越来越突出以及人力资本作用的加强和地位的上升,现代公司治理模式越来越偏离"股东至上"的逻辑,而越来越青睐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股东并不是公司唯一的所有者,债权人、管理者、雇员等利益相关者都拥有公司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公司的经营目标应该是利益相者利益最大化而并非股东财富最大化。论文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探讨,提出其相应的公司治理模式,并据此模式对现实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Investor apathy by private retail investors and highly diversified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is often blamed for poor managerial accountability and control of majority investors. Attempts to encourage shareholder activism tend to focus on large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ignore retail investors. However, in Germany associations of private retail investors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organizing collective shareholder action and defining minority shareholder interests. The German example highlights a possible alternative to the US and UK model of shareholder activism, which is dominated by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相似文献   

15.
许剑娜 《时代经贸》2007,5(7Z):175-176
内部资本市场缓解了企业集团的融资约束,提升了投资效率,但也增加了公司治理的难度。在缺乏有效公司治理机制的情况下,内部资本市场的功能部分地被异化为经理人寻租或控股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渠道。本文讨论了内部资本市场功能异化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分析了内部资本市场的部分功能异化的原因,提出了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广子 《经济管理》2020,42(5):54-70
多元化经营在现实企业中普遍存在,这也吸引了大量研究探寻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动机。已有文献主要关注企业本身多元化经营,忽略了控股股东因素,从而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不同于已有文献,基于手工搜集数据,本文首次考察了控股股东多元化经营与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首先,控股股东多元化经营与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替代关系,说明控股股东将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作为其整体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一部分;其次,从影响机制上看,控股股东持有上市公司的权益在其总资产中份额越高、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越高,控股股东多元化经营与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之间的替代关系会越弱,说明那些有助于减轻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进行干预的因素将会弱化这种关系。本文为理解企业多元化经营行为以及企业与其控股股东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吕惠聪 《经济管理》2006,(22):38-45
本文以2004年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508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大股东控制、审计监督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信息披露质量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正相关,与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与是否设立审计委员会正相关,但不显著。这说明大股东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同时审计师在公司信息披露中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8.
政府控制、终极控制人与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代理理论框架下,基于我国政府干预的制度背景,以2004-200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终极控制人与其所控制的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选择的关系.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有企业性质的终极控制人所控制的上市公司长期负债比例偏高.进一步区分不同行政级别的政府终极控制人进行回归,发现政府终极控制人的行政级别越低,企业长期债务比例越高.另外,通过对不同控股方式的样本公司分别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在终极控制人通过复杂组织结构方式间接控制的上市公司中,终极控制人的不同产权性质及不同行政级别对上市公司长期债务选择的影响更加显著.上述研究发现,为认识政府控制和干预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提供了更深入的证据,进而为厘清中国转轨经济进程中的政企关系提供了新的补充证据,并对理解不同组织结构方式的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差异性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股东控制权为一个明确的法律概念,不仅具有财产权的基本特性,而且又可分割为商业决策权、财产支配权和经营管理权.公司管理者与股东、股东之间的控制权争夺和滥用多源自控制权争夺所带来的利益冲突.研究控制权的财产属性,实现控制权的合理配置是建立和谐股东关系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20.
张晓庆  马连福  高塬 《经济管理》2022,44(1):140-158
股权质押使控股股东面临控制权转移风险,其有动机进行市值管理。本文以2011-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股权质押情境下控股股东是否存在调整广告投入的行为。研究结果发现,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后,公司广告投入水平显著提高,说明股权质押情境下控股股东会通过策略性地增加广告投入进行信息管理,而非通过削减广告投入进行向上盈余管理,证实广告具有短期股票回报效应;控制权转移风险较大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广告投入的正向影响更明显,说明股权质押情境下控股股东增加广告投入是出于缓解控制权转移风险的动机。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散户规模较大和产品直接与消费者接触的企业,广告更容易吸引投资者注意力,此时控股股东增加广告投入的动机更强,该行为短期内可以提振股价,但没有起到改善经营业绩的作用且加剧了股价波动。本文为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的联系提供了证据,且对相关部门加强上市公司广告费用监管具有一定的政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