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伟娜 《经济论坛》2009,(16):78-82
垄断性产业的产品或服务具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和较强的正外部性,是公众生产生活的必需品。随着垄断性产业市场结构重组和民营化规制改革,传统的普遍服务机制交叉补贴、财政补贴、政府直接投资逐渐失效,需要建立起与市场体制相适应的普遍服务机制。本文提出建立与垄断性产业改革进程和市场机制改革相适应的普遍服务基金制度,是垄断性产业规制改革后提供普遍服务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周恒飞  赵军 《经贸实践》2008,(10):62-63
传统上,电力被认为是一种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具有外部经济性、社会性、公益性以及网络性和自然垄断性,与一般的产品不同,电力的提供与使用在某种制度设计下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但是,电力不是纯粹的公共物品,其可以量化的使用价值和明确的直接收益者,具有特定的服务性和一定的商品属性,是介于竞争性和公益性投资项目之间,  相似文献   

3.
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定义、分类依据及其类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准公共产品性质问题研究的深入或突破,是认识和缓解教育、医疗改革现实困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准公共产品是介于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的、兼具部分公共产品和部分私人产品性质的某类产品。以产品消费的匀质性或非匀质性为依据,可将准公共产品划分为维持型如社会的公共设施、发展型如教育、经营型如医疗等三种类别。这种划分是有助于我们探讨不同类别的准公共产品最有效的供给方式。  相似文献   

4.
冯霞 《生产力研究》2006,(5):171-172
文化资源具有自然垄断性、外部性、公共物品等特征,其产业开发会导致市场失灵,必须实施必要的政府规制。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既给地方政府造成沉重的债务负担,同时也带来了公共产品商品化问题。基于复式预算无可比拟的优势,该文从复式预算视角出发,利用公共产品理论分类城市基础设施,并将其纳入不同的政府预算:纯公共产品属性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纳入公共预算;私人产品属性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既可以推向市场,不纳入国家预算管理,也可以将其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准公共产品属性的城市基础设施纳入专门预算——财政投融资预算。通过以上制度设计,期望科学地改革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同时也为有效控制地方政府投融资风险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问题及供给制度创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朱延松 《经济论坛》2004,(13):104-106
根据公共经济学理论,社会产品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按照萨缪尔森的定义,纯公共产品是指那些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公共产品具有区别于私人产品的三个基本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和消费的非排他性。私人产品是可以由个别消费者占有和享用,具有可分性、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产品。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还存在一些兼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特征的物品和劳务,称为准公共产品或混合产品。根据西方经济理论,市场不能提供公共产品,也无法解决准公共产品的供需问题,需要由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解决准公共产品的供需问题。  相似文献   

7.
单建华  郗恩崇 《经济师》2014,(5):199-200
文章以包含站场个数、参与运输方式、投资运营模式三种划分客运枢纽的分类方法,根据经济学理论将城市客运枢纽定性为准公共产品的范畴,把公交场站、农村客运站(亭)定性为公益性设施,属于纯公共产品的范畴;对客运枢纽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客运枢纽创新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求矛盾与财政支农的政策取向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农村公共产品是相对于农民"私人产品"而言,用于满足农村公共需要,是具有非对抗性与非排他性的产品.根据农村公共产品在消费过程中的性质不同,又可区分为纯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完全的非对抗性与非排他性的产品.如:农业环境保护、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农业发展综合规划及信息系统,大江大河治理等.绝大多数农村公共产品是以准公共产品的形式存在的,即是介于纯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具有不完全的非对抗性与非排他性.如:农村基础设施、农村义务教育、农村社会保障、农村医疗等.根据公共财政理论,纯公共产品应由政府免费提供,而准公共产品的提供,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农村公共产品具有较强的"外部性",使得对它们的"生产"或提供作为地方政府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公共财政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
论电力产业自然垄断的不完全与有效竞争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电力是公共产品,电力产业是具有自然垄断性经济特征的公共产业和网络性产业,应该高度管制和实行垄断经营。中国受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一直实行高度垄断的管制政策。本文分析了电力产业自然垄断的不完全和多业领域的范围经济性,认为电力产业管制体制改革的目标虽通过市场化改革、适度管制和发挥自由竞争的作用,维持动态的“有效竞争”状态。并且提出了实现有效竞争的若干思路和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将政府投资项目分为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非公共产品三类基本投资项目,在此基础上进行投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与设计,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数量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一、农村公共产品与农民私人产品  农村公共产品是与农民私人产品相区别而存在的。根据公共经济学对公共产品的专门解释,笔者认为,农村公共产品是指区别于农民私人产品,用于满足农村社会的公共需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社会产品。农村公共产品因性质的不同,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是指具有充分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并且不能确定价格的产品,即指完全意义上的公共社会产品。准公共产品是指一个人消费的产品总量对别人的福利有重要的外部影响,且具备其中一个特性而不具备另一个特性的公共社会产品。据此来分析…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开录 《经济论坛》2007,(3):125-127
农村公共产品是相对于农民“私人产品”而言、供由农村居民享用、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各类经济物品或公共服务。根据其在消费过程中的性质不同,又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农村纯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从而应当由政府免费提供的产品,包括农村基层政府的行政服务、综合规划、农村信息系统、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大江大河的治理、农村环境保护等。农村准公共产品,则是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在消费过程中具有不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主要包括农村义务教育、电力设施、小流域防洪涝设施、农业科技推广、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实行“城乡分治”的二元经济管理制度,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公共产品城市由政府一手“包办”,而农村则由农民自已“埋单”,致使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城乡差距不断扩大,新农村建设受到严重制约。因此,重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打破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城乡“二元”格局,改革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区域均衡和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城市准公共物品的合理提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准公共物品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城市准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已多样化,但仍存在总量供给不足和供给结构不合理等现象。本文以满足公共需要、注重效率和公平作为依据,提出几种改进措施,以促进城市准公共物品的合理提供。  相似文献   

14.
公共产品及其理论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网络的产生为公共产品理论带来了新的内容.网络产品的基本分类包括:硬件网络产品、软件、基础设施网络产品和网络传播产品,网络产品是一种具有部分非排他性和部分非竞争性的准公共产品.本文从网络经济的角度分析网络产品的公共产品属性.  相似文献   

15.
关于准公共物品供给新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强 《经济前沿》2004,(10):48-50
准公共物品不同于纯公共物品,因其具有排它性。故准公共物品供给可以引入竞争机制。但它毕竟是公共物品,有其非竞争性,有自然垄断特性,所以只能适度竞争。如何保持适度竞争,本文从准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的引进,退出和准公共物品的定价3方面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张志彬 《时代经贸》2007,5(10X):106-107
公共产品及其理论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网络的产生为公共产品理论带来了新的内容。网络产品的基本分类包括:硬件网络产品、软件、基础设施网络产品和网络传播产品,网络产品是一种具有部分非排他性和部分非竞争性的准公共产品。本文从网络经济的角度分析网络产品的公共产品属性。  相似文献   

17.
一、地方公共产品与地方公债。(一)公共产品的提供。公共产品是具有社会公共需要性质的产品和服务。它不同于私人产品,主要表现在:第一,非排他性。当消费者为私人产品付钱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产品或服务带来的利益,而任何人无法排除他人从公共产品获得利益。第二,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完全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称纯公共产品,只具有其中一种性质的公共产品称准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8.
旅游景区分为自然景区和人文景区,不同的景区具有不同的经济属性.文章以公共产品理论为依据对景区产品的经济属性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资源类景区产品的供给方式,提出政府应允许出让景区经营权,但要从市场准人、市场监管和市场服务与引导等三个方面对资源类景区投资进行规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汪耿 《时代经贸》2011,(4):185-18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建设与政府财政支出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最终将城市建设中准公共物品的融资渠道改革推到了时代发展的前沿位置。本文首先对准公共物品融资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在分析现有融资模式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于准公共物品新融资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李陆华 《经济师》2013,(1):55-56
准公共产品是一种有益于某个社会群体的集体利益的产品或劳务,对其有效的管理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水平。文章以准公共产品的管理为视角,以分析其特性为出发点,提出利用软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准公共产品的社会价值,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