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公平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理念和基本价值目标.经过30年的制度转型,中国在市场经济制度转型方面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然而,目前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出现了严重的恶化状况.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代内公平、代际公平问题,将威胁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缺失在于该制度设计的多重分割即城乡分割、区域分割、社会人群分割.因此,解决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问题,首先应树立"人人有权享有社会保险"的基本理念,其次正确处理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之间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最后应打破该制度设计的城乡分割、区域分割、社会人群分割,建立广覆盖、低水平、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促进养老保险的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  相似文献   

2.
杨杨  ;龚凌霏 《特区经济》2009,(12):121-123
本文对税收公平的内涵作了一种扩张性解释,认为税收公平应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即税收的本质公平、税收的代内公平和税收的代际公平,亦称之为"三层次"税收公平观。为实现税收本质公平,相应的制度选择应是优化政府,保证政府征税权不被滥用,同时重视纳税人权利,构建完善的纳税人权利保护体系;为实现税收代内公平,应做出的制度选择有:努力实现税收的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为实现税收的代际公平,必须构建完善的绿色税收体系并开征遗产税。  相似文献   

3.
气候公平包括结果公平和程序公平,其中结果公平包括平等主义原则、差别原则、历史责任原则、成本效率原则、尊重现状原则、无悔原则等;程序公平包括政治共识原则、主权协商原则、平等参与原则、全体参与原则等。由于国际社会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不同理解和阐释,形成了气候公平理论的两大主流论点(平等人权论和历史责任论),在此基础上演绎出各种关于国际气候制度的设计方案。当前国际气候制度建设面临重重困难,为了实现气候公平目标,须从两方面改进和完善现有国际气候制度:一是从实现结果公平、达成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机制设计出发,国际减排机制应当优先考虑各国的减排责任、能力和成本效率三个要素,适应机制则应当基于责任、能力及需求的考量;二是从实现程序公平、促进2012年后的国际气候制度立法的目的出发,国际气候制度设计应当确保全体参与原则和平等协商原则。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数量最多,被视为弱势群体的最大群体,制度束缚下的机会不公平是农民工弱势群体形成的主要因素。正义制度不仅仅是形式、工具意义上的"善",更是实质、内容意义上的"善"。制度正义视域下机会公平也应关注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的统一。政府在改善农民工弱势地位方面,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机会上创造平等条件,注重正义制度的设计,积极为农民工创造规则公平与起点公平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社会公平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社会公平的实现就是让人民能够无差别的共享发展成果。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水平、制度政策、公民意识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公平问题凸显,引起人们对经济发展中社会公平实现的深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的实现必须立足于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基本国情,构建自己的社会公平策略,通过理性思考不断寻求社会公平实现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6.
曹庆庆 《魅力中国》2009,(15):25-26
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保证,社会保障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起点公平、机会公平、结果公平三方面的内容。我国社会保障公平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保障范围、保障待遇、保障过程的公平性缺失。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公平问题,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而个人所得税调节功能的发挥程度,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税制本身的公平性,公平原则已成为各国税制建立的基本原则.中国的个税改革与国际惯例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已渐行渐远,其制度缺陷逐步显现.本文从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视角深入阐述了我国个人所得税公平缺失的现状及原因,认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由于征税模式、费用扣除标准、税率设置和税收征管等方面的缺陷,导致公平缺失严重,并立足于“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目标,基于公平视角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个人所得税优化的方向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缓和社会不公平、创造并维护社会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基本出发点,也是社会保障政策实践的基本归宿。社会公平是社会保障的目标.同时也是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根本原则。只有在公平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公平。本文从公平的视角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促进社会化保障更快、更好、更完善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荣珍 《特区经济》2008,5(2):128-130
公平性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的基石,坚持社会保障公平性,就能使社会保障制度起到社会安全网和稳定器作用。而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完善,没有很好发挥其调节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的职能,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起着"逆调节"作用。对此,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为基点,通过扩大覆盖范围、优化制度设计、提高统筹层次和立法等途径,加快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文章试图根据前人关于公平与不公平问题的研究成果,整合公平感知研究领域的概念和理论,提出经济分配的"公平失衡感知"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内涵界定及维度测量,整合了员工对于公平的态度、判断和知觉,探讨分配公平失衡感知的形成机制,并分析因果相关变量,力争在理论上对经济分配的公平感知问题做更加系统的思考,从而对现实社会的经济分配失衡预防和调控及人才激励政策制度提出导引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公平是养老保险的基本价值理念。当前,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公平缺陷,主要体现在:在农村普遍缺乏养老保险,加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不同性质企业之间存在不同水平的养老保险制度;代际之间就养老责任安排不尽合理。该文认为,应当通过合适的政策选择,最终形成一个互助共济、权利共享、代际公平的全民普惠的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处于转型期间的中国,在实行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面临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众多不公平现象。政府作为高等教育政策、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对促进高等教育公平,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学界对转型期中国社会公平状况发生争议,原因之一就在于对社会公平状况尚没有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应引入经济社会学视角,从"社会比较"与"田野调查"两个维度,以感同身受的态度去理解社会大众对于社会公平状况的评价,并据此建立起判定社会公平状况的框架.社会不公平是转型期中国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先后20次提到公平,强调"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尽管如此,学界对公平问题的研究往往限于特定的视角,从而导致公平研究及其问题解决的碎片化。用多重眼光看待公平问题,对于全面认识公平问题、推进十八大精神学习贯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都具有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孙婉萍 《黑河学刊》2007,3(6):129-130
社会主义本质是效率和公平的统一。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确立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为增强国力、富裕人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1世纪的中国,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目标,凸显出"公平正义"的极端重要性。我们党更加重视社会公平和分配过程公平,坚持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养老保险的制度“缺失”与“补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平是社会养老保险的本质属性,以公平为基础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贫困化的客观需要。现行新农保公平缺失,其主要原因在于:新农保地方各级政府财政责任不明确;新农保的筹资机制不公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设政策缺位。公平视域下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必须由中央和省级财政共同设立最低养老金,保证底线的公平;同时,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体现机会的平等;合理界定地方各级政府在新农保建设中的责任;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建设。  相似文献   

17.
王惠娟 《魅力中国》2009,(20):210-211
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围绕着现行教育资源分配制度而对有限教育资源的争夺,已经形成了教育有失公平的局面。教育公平问题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制度的问题。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就业权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就业弱势群体的存在与市场经济的转型及就业制度中公平、公正的偏移密切相关。解决就业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一是要建立公平公正的就业制度体系;二是从就业保障方面采取"差异原则",保障就业弱势群体的基本就业权利。  相似文献   

19.
"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之一,蕴含着教育公平的理念。进入21世纪,重新理解并积极实践"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教育公平进而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高师院校课堂教学公平总体情况及关涉课堂教学公平的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大量实地调研。分析结果显示,高师院校课堂教学公平总体状况良好,但还存在不公现象。因此,树立课堂教学公平观、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推行"双分教学"形式、改革教学评价制度对推进高师院校课堂教学公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