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周人物     
《中国经济快讯》2011,(15):14-14
"在中国没有出现大量的贫民窟,原因是我们限制了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当然这种限制政策也抑制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妨碍了中国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改革发端于农村。30年来,农村改革取得了极大成功,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农村的率先改革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摸索了经验,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起到了开拓性作用。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农村改革仍然是中国改革的关键环节,农村发展仍然是中国发展的战略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划分及相应的策略陈树铭改革开放,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促成了农村经济发展一次质的飞跃,农民不仅在物质生活方面有了基本保障,而且在精神生活上也有了一定改善。然而在近期内,除了在中国沿海等一些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的农村经济正保持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年来,农村经济受到国家的重视,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也逐步向前,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中农产品全面增产。粮食产量也连续数年持续增加。市场上农产品供应量也可以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农产品交易也呈增长趋势。从结构上有了很大调整,一些乡镇企业发展也非常平稳。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得到完善。虽然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也不可以忽略农产品价格波动等影响。文章通过对农村经济现状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通过问题从而不断加强改革措施,对应的给予相关政策支持。从而让农村经济建设平稳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是伴随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断发展壮大的,各种不同形式的非正规金融满足了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在特定约束条件下的金融需求,弥补了由国家完全控制的正规金融安排的不足,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非正式制度安排的内在缺陷限制了非正规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国家需要对其加以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6.
辽宁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发水  张睿 《辽宁经济》2011,(12):40-43
在辽宁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中,由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得力措施的落实,辽宁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局面,农村正在发生着重大历史性的变革。但是,受诸多条件与环境的影响与限制,辽宁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中也不可避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农村自身的发展,也影响整个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因此,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解决阻碍农村和谐社会发展的问题,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农村工业在近世中国乡村经济中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家庭手工业一直是小农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关于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村手工业的作用,理论界已有很多论述。农村手工业到了近代,有了不同于以往任何时候的发展,它所起的作用也应该与封建社会有所不同,本文的目的就在于探讨近代中国农村手工业的作用和意义。需要说明的是,近代中国农村中不仅有农民的家庭手工业,而且有了形形色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经历了屡次的反复,遇到了许多障碍。并且,国内理论界普遍认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够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也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在分析影响我国劳动力转移因素的基础上,利用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曲线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华春梅 《辽宁经济》2006,(12):18-19
取消了中国的“农村户口”,城市户口也就贬值了,并不会导致在城里没活路的农民非要呆在城市。取消“农村户口”,取消城市之间户口转移的限制,让全国人民都“动”起来,全国就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农村事务常被简称为“三农问题”,即农民、农业和农村社会组织这三类问题。可归根结底,农村问题只有一个,就是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刘鹏凌  栾敬东 《乡镇经济》2005,(10):14-16,28
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农村劳动力在从农业向非农业、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过程中形成了以“民工潮”为典型特征的跨地区流动就业的现象。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基本流向是从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农村流入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城市,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是已外出农村劳动力主要的就业部门,跨地区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在实现就业地域改变的同时绝大部分人也实现了工作性质的转变。经济计量分析结果显示,跨地区流入人口的数量受到各地区农民人均收入、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数量和劳均耕地面积的影响十分显著。正视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现实,实现管理制度创新,消除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障碍和限制,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管理的基本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1.
资金短缺一直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投资银行进入农村地区,一方面可以拓宽农村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可以完善农村的金融体系,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文章从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金融需求主体、金融体系的完善等三个方面的需要分析了在在中国农村地区发展投资银行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缺陷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因其制度性缺陷的限制,发展面临巨大的困境和压力。本文结合中国二元结构的现实国情及社会保障变迁的基本规律提出了发展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原则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最近发布了《中国发展报告2007》,指出我国农村贫困线可能在较大程度上被低估,建议中国扶贫政策进行调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翟涛 《中国经贸》2008,(16):50-51
资金短缺一直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投资银行进入农村地区,一方面可以拓宽农村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可以完善农村的金融体系,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文章从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金融需求主体、金融体系的完善等三个。方面的需要分析了在在中国农村地区发展投资银行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农村贫困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社会组织为农村扶贫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文章立足农村扶贫的基本现状,结合调研,从社会政策的角度对于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扶贫的优势及其所遭遇瓶颈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推动社会组织有效参与农村扶贫,促进农村反贫困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农村改革来说,“小岗村”已经成为一个符号,那18个血红的手指印,是改革先行者留给国人的壮烈记忆。在中国西部,也有一些地方像安徽小岗村一样,在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不同阶段,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洪世勤 《特区经济》2007,(3):146-149
农村义务教育是具有很强外部经济性的公共产品,这种外部经济性的存在,使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承担了更多的社会成本。从区域经济的角度来看,也即农村地区教育向区外提供了更多的外部经济,这种外部经济性导致农村教育资源发生扭曲性流动,减少了农村地区来自于教育的收益并限制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再发展。因此,客观上要求政府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激励其发展,确保农村教育顺利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个从小农经济向现代化迈进的国家,都经历了一个把农民“赶”出传统乡村社会的过程。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便是产生于这样的背景之中。名学党国英对中国农民现状概括得十分准确:“外部世界逼迫农民走出传统世界,但却不高兴痛快地接受他们。”  相似文献   

19.
连锁超市如何进军农村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连锁业在中国市场发展迅猛。现在,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人们已无处不见连锁店的足迹。超市已从80年代的市中心繁华路段开进了各个居民社区,甚至高校的校园。然而走出城市,走进农村的广阔天地,我们会发现,在农村商品流通领域,由于多种原因的制约和限制,连锁经营还未全面涉人,还没有成为农村商业网点的重要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劳动力的隐性失业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并逐渐成为限制中国经济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传统途径所面临的新问题做细致分析,同时提出以三化(城镇化、工业化、知识化)互动、整体推进的方式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新途径,并提出确保三化互动得以实施的若干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