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深圳前海开发写入了国家‘十二五’规划。2011年也是深圳‘大特区’建设的开启之年。”4月1日,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独家专访时,深圳市长许勤说。  相似文献   

2.
“特区今日之‘特’与昨日之‘特’有很大的不同。中央已经明确,特区还要继续办下去,但‘特’的具体内容就要我们自己去填写了”《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于2006年3月14日在深圳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高票通过。这是中国首部改革创新法规。条例全文贯穿着鼓励改革创新的主线,体现深圳“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的决心。  相似文献   

3.
当深圳经济特区开始步入新的成长期,迎接新世纪到来的时候,我们读到了由彭立勋教授主编的一部新著——《迈向新世纪的深圳经济特区》(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该书从分析深圳18年发展所形成的特有市情出发,全方位探讨了深圳未来发展的总体定位、战略目标和发展策略,以学者的思维,叩问特区的跨世纪发展之路,向人们展现了一副特区未来的理性蓝图。在思考深圳未来的发展战略时,如何给未来的经济走向定位,如何扩大城市的经济规模,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是一个核心问题。《迈向新世纪的深圳经济特区》用了较大篇幅对深圳…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情国力》1996,(2):27-29
举世瞩目的深圳经济特区,已经走过了她十五年的历程。在此期间,她已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其第四个五年计划,即"九五"计划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以第三产业为支柱,把深圳建设成为区域性的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商贸中心、运输中心,完成特区城市向现代化国际城市的转变。目标:特区城市向现代化国际城市的转变深圳过去一直以实行特殊政策、实施改革试验的特区城市的形象出现。为了实现新的起飞,深圳应坚定  相似文献   

5.
<正>吴南生(1922-),男,广东汕头市人,中国共产党员。1979年初,负责筹办广东省三个经济特区,兼任省特区管理委员会主任,1980年至1981年兼任中共深圳市委第一书记、深圳市长。谈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一定绕不开一个人——吴南生。他最早提出"广东先走一步",并以"要杀头就杀我"的豪言,主动请缨创办特区。大胆突破计划经济的一潭死水,闯出一条"引进外  相似文献   

6.
“北京是全中国的‘头等舱’,而CBD则是北京的‘头等舱’,可以说,SOHO中国现在就坐进了这个‘头等舱’。“4月28日,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颇为自豪。  相似文献   

7.
“振兴关键年,也是加快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一年。我们要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沿海地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双重机遇,围绕‘大大连’和‘一个中心、四大基地’建设,全面加快开放型经济和‘和谐大连’的建设步伐。”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大连市市长夏德仁的一席话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深圳经济特区的快速发展态势,已经显现了与内地经济发展的一个等级差别,加上深圳毗邻香港,致使大量港币在这块土地上流通,目前深圳是否要发行特区货币的议论又一时升温。不少人士本着保卫中国货币流通权威的责任心,同时也是对特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着眼点,建议深圳经济特区发行特区流通货币,用以“驱逐”在深圳肆虐的港币,并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使特区再次“特别”起来.(见《经济学消息报》1993年10月14日第四版张晋元先生文)显然,这种考虑有这样或那样的理由,但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发行流通特区货市弊多无益。  相似文献   

9.
<正>深圳市位于祖国南疆,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深圳经济特区是深圳市的一部分,面积为327.5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6。深圳市下设6个区,23个街道办事处,19个镇。4个区分别为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盐田区、宝安区和龙岗区,前4个在特区内,后两个在特区外。1996年,全市常住人口358.4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 103.38万人,暂住人口 255.10万人。16年来,深圳经济发展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城市综合实力大大增强,1980~199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出口总额等增长速度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年递增速度在35%以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极大地提高,1996年特区户籍居民年均生活费收入为1.49万余元,年人均消费性支出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415元。在人们心中,深圳是名副其实的富裕地区,深圳已经成了发达、富裕的代名词。但是,由于深圳的地域广阔,各地资源条件有别,地区之间的发展并未均  相似文献   

10.
“深圳是一座口岸城市,没有口岸就没有深圳”。深圳口岸陆、海、空齐全,一线口岸12个,二线特检站9个。2000年经深圳市各口岸人出境旅客1.12亿人次,占全国60%以上;人出境车辆1125万辆次,占全国80%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399,3万标箱,成为全国第二大港口;经特管线进入特区人员2.8亿人次,车辆9300万辆次。仅这些数字,足见口岸在深圳经济特区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正当"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十月怀胎、即将分娩的时候,2018年3月14日,深圳公布了一个重磅消息:深圳将在机场西北的滨海、填海区(珠江口),规划面积达7.44平方公里的"海洋新城"。根据深圳规划国土委公布"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招标文件,深圳市海洋新城又被称为"大空港半岛区",是继前海之后深圳获得的又一个承载国家战略的稀缺性增量发展空间。它的具体位置是:北起茅洲河口,东面与大空港新城启动区国际会展中心相邻,南侧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已正式实施一年。一年来,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及成效如何?今年国家在西部大开发中还将采取哪些重大举措?西部大开发与老区建设的关系怎样?围绕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计委副主任李子彬。曾任深圳市长的李副主任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一年来西部大开发取得了良好的开端,今年西部大开发的任务更重,国家将继续加大西部开发的力度,同时也为老区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2012年,对厦门火炬高新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新一届高新区领导班子带领全体火炬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奋勇拼搏、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一年,火炬高新区吹响了"打造新‘火炬’、建设‘特区中的特区’"新号角,全体火炬人豪情满怀、斗志昂扬;这一年,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自主创新、产业集聚等各条战线捷报频传、催人奋进,鼓舞全体火炬人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投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6月26日,深圳正式发布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综合规划》,媒体密集报道了深圳前海的战略定位、规划策略、产业导向、功能布局、空间结构、人口规模、投资规模、土地整备建设时序和实施建议,这标志着深圳前海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着力前海,这是深圳在城市快速崛起之后谋求凤凰涅槃的战略之变,这是深圳在全国经济转型升级大格局之中创新锐变的跨越之举,这是深圳在全球经济反弹复苏之际抢抓历史机遇的增长之极。  相似文献   

15.
福田区是深圳市一级行政区,地处深圳经济特区的中部,全区面积78.8平方公里,沿深圳河、深圳湾与香港隔水相望。无论是在深圳市的地理位置还是本区独有的发展前景,都是名符其实的"福田"。  相似文献   

16.
深圳金融:产业进化与发展趋向王奇岩深圳经济特区经历十四年的艰苦创业,目前已成为全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外向型经济比重最大,同国外特别是港澳经济联系最广泛的地区。纵观深圳特区发展的诸多支撑因素,金融业的迅猛发展及其对特区经济建设所作...  相似文献   

17.
<正>这两天,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都传来大消息——在推进协调发展、构建都市圈上有了新动作。由此,将带动一批城市、片区的价值提升,并影响到实体经济、房地产!一、大湾区:"第二个前海"呼之欲出"粤港澳大湾区"内地方面,有三个重点发展的区域,这就是深圳的前海、广州的南沙和珠海的横琴。其中前海依托深圳南山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蛟河市坚持"发展和民生同步"不动摇,投入15亿元打造两个省级开发区,与五年前相比,全市财政收入增长三倍多,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近七倍。近日,吉林省蛟河市委书记张恩波接受本刊专访时说":我们紧紧依托资源优势,倾力打造特色产业,大力实施以开发区、长白山特色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发、商贸旅游为支撑的‘四轮驱动’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富民强市、全面发展之路,并确立了到2016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城区面积、市区人口分别达到超过30亿元、30平方公里、30万的‘三个30’奋斗目标,全面建设魅力蛟河、发展  相似文献   

19.
《特区经济》1996,(5):31-33
<正> 本世纪最后五年是深圳进行第二次创业,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的关键时期。为加强对“九五”期间一些重大理论课题的研究,《特区经济》杂志社、深圳市经济研究所和深圳市金安实业发展总公司于4月26日联合举办了“深圳‘九五’发展理论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有一些部门领导、专家、企业界人士30余人。会议由《特区经济》杂志社周秉腾总编辑主持,着重探讨了“九五”发展面临的几个重大问题和“九五”期间新的发展推动力以及“九五”若干行业发展的思路与措施等。 一、“九五”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l、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 深圳市计划局副局长陈彪系统地提出了“九五”期间几个全局性的问题:第一,市场经济问题。深圳在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培育方面要比内地领先一步,但是否接近建成市场经济体制呢?我认为,我们的工作在很多方面还是深深地打上了计划经济的烙印,离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如何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力争在更深的层次、更高的水平上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仍然是一个重大课题。第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问题。深圳过去16年是走高投入、高产出的路子。现在走低投入、高产出是否可行?我认为今后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深圳仍然需要高投入,只是投入的方向要改变,要从侧重  相似文献   

20.
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已经有20年了,她的发展速度为全国所瞩目、为世界所瞩目。深圳的成功为其它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其在基本建设方面的经验更值得西部地区加以借鉴。本拟从基本建设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特点方面探讨深圳市经济发展的规律,同时为我国西部地区的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