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围绕境内资本市场经常会讨论两个问题,第一,这几年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地增长,而我们的资本市场并未反映出来,境内资本市场为什么不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我们认为,目前境内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只代表我国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很多国民经济中支柱产业的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热情高涨,应当如何看待这样一股海外上市的热潮?在盲目的禁止和积极的鼓吹之间,我们需要冷静的思考。红色飓风过海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已经取得了许多有目共睹的成绩,特别是在建立现代公司治理方面,更为引人注目。许多大型国企在海外上市,真可谓浴火重生,例如中国移动、中国建设银行 相似文献
3.
中国企业必须彻底屏蔽在国外市场复制国内造假、圈钱的恶习,而这与国内资本市场非规范性运作高度关联:除实行上市企业核准制从而导致上市程序繁琐、机会成本过高外,监管层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缺失所产生的压迫成本也太低,企业违规收益远大于违规成本。 相似文献
4.
5.
创业板市场最核心的功能是为创业资本的退出提供一个便利通道,但是,深圳中小企业板恰恰在这个关键地方没有任何突破,乃至改进。不能为创业资本退出提供便利,也就没有创业板市场。 相似文献
6.
我国政府即将推出创业板市场,引起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企业目前最关心的是怎样才能保证在创业板顺利上市。依据现有制度规定,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实行改制尤为重要。 一、认识创业板上市现有运行机制制度构架 创业板的建立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高科技领域中运作良好、成长性强、融资困难的新兴中小企业的资金紧缺问题,为其提供融资场所。由于高科技中小企业投入多、风险大、具有相当的不确定因素,现有创业板上市规则中已确定了有别于主板的若干内容。 (一)上市企业的资格认定机制 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基本条件为:(1)在同一管理层下持续经营两年以上。这一条件有两层内涵,一是公司必须开业24个月 相似文献
7.
于桂琴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02,16(5):62-64
国有企业面对海内外证券市场,是选择在国内发行股票上市,还是选择在国内发行股票上市来筹集资金,不要盲目地一哄而上,应充分认识到国内外证券市场在上市标准、市场化程度、筹资环境、投资的投资方式和投资理念、对股利分配政策要求、证券监管和控制以及退市标准和处理权限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再做定夺。 相似文献
8.
青岛啤酒1993年在香港挂牌上市,成为首家海外上市的内地企业,到2007年底,一共有近500家中国内地企业在海外证券市场通过不同方式实现了上市。 相似文献
10.
11.
12.
作为全球高效而具有吸引力的资本市场之一,新加坡证券交易所(SGX)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天堂。新加坡股票市场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最为国际化的资本市场,大约35%的上市企业来自海外。截止到2005年底,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158家新加坡上市公司占231家海外上市公司的68%,可见中国是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海外公司的主要来源地。 相似文献
13.
企业海外上市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国内主板市场遥不可及,二板市场遥望无期的大背景下,海外资本市场成为我国企业竞相逐鹿的对象,众多求“金”若渴的本土企业前赴后继,走出国门,用中国企业特有的上市激情演绎着海外上市的峥嵘岁月,2003年更被誉称为“海外上市年”。 相似文献
14.
<正>自2009年底创业板开闸以来,中国企业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掀起上市热潮,境内外资本市场可谓"全面开花",一方面带动境内市场估值节节走高;另一方面,香港主板和美国两大交易所也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新途径──加拿大证券市场首钢研究与开发公司吴祖尧以往我国企业海外上市主要是在香港股市上市,这不利于拓宽资金来源,有必要积极发展在世界其它资本市场的上市。加拿大证券市场作为世界著名市场之一,证券流动性很高,世界各地的企业都有可能前往筹... 相似文献
16.
上市心切、渴望走出去的中国公司,要掂量好海外上市的利与弊、得与失,才能在融资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上走得更远,走得更稳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数量和融资金额都在逐年递增,上市地点的选择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伴随着时代发展的浪潮和经济周期的起伏,当初第一批海外淘金的企业如今有的破茧成蝶,有的狼狈退市,也有的苦苦挣扎在去与留的边缘。 相似文献
18.
王国刚,现任中国创业板市场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 副主任、我国创业板市场上市实施制定主要参与人之一,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博士生导师。曾任华夏证券副总裁等职,主要从事资本市场、企业金融等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已发表《中国证券业的理论与实务》等著作24部,主持过“青岛海尔”、“江苏春兰”等40多家企业的股份制改组、股票发行和股票上市工作。 中国建设市场经济的主体是谁?是企业。 进入WTO后,外国企业在中国想得到的是什么?是市场,是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未来。 振兴中国民族经济要靠谁?要靠中国… 相似文献
19.
20.
随着牛市的曙光初现,重组股在市场上再度活跃,一度沉寂的“壳”资源再次受到希望进入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的关注。然而,总结过去一年买壳上市公司的遭遇,有必要提醒投资者,“壳公司”并非都是金娃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