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市公司声誉与自愿性信息披露——来自深市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例,以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评结果代表企业声誉,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声誉与自愿性披露水平的关系。结果发现:高质量声誉与自愿性披露水平正相关,但不显著,低质量声誉与自愿性披露水平显著负相关。在控制变量中,公司规模、扣除项后的每股收益以及独立董事人数,均与自愿披露水平显著正相关。说明我国股票市场缺乏有效的声誉激励与约束机制,在股权分置改革后,需要尽快建立信息披露的声誉激励与约束机制,促进长期稳步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增强股票市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7-2011年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职工特征和薪酬信息,研究在中国特有工资制度下职工特征如何影响企业薪酬支付。研究发现:企业支付给高学历职工更高薪酬,给予不同岗位职工不同的薪酬待遇;国有产权和垄断强化了学历的工资效应,并使岗位价值贡献与薪酬支付出现错配;在岗位业绩无法准确衡量的情况下,学历对岗位薪酬有交互作用。结论表明,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错配了学历与岗位薪酬。研究从企业层面提供的有关教育工资效应的经验证据是对宏观或个人层面文献的有益补充,也拓展了普通职工薪酬类文献,有助于理解职工教育特征在职工薪酬支付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付东 《会计之友》2012,(7):94-98
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文章选取2006—2009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和货币薪酬两种激励措施是否优化了公司投资行为这一问题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激励和货币薪酬都起到了提高适度投资的作用,优化了经理投资行为。对经理进行有效激励具有现实意义,但目前二者还没有产生相互影响,同时使用两种手段不具有增量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7年至2009年的777家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为大股东相互制衡的特征出发,探讨股权制衡对董事会特征-高管薪酬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股权制衡度及其与董事会特征的交互作用仅在国有企业中会对高管的薪酬水平产生影响,说明在国有企业中股权制衡和董事会的治理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经理层薪酬计划与最优股票期权合约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股东与经理层的目标函数,在薪酬计划包括固定薪金、奖金、股票合约和期权舍约的前提下,证明了股东设计最优期权合约时应该以合约签订日的股票市场价格为期权的执行价,合约规模与利润提成比例和股权比例相关。这一结论与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的上市公司CEO的期权计划相吻合。对于科学制定我国公司经理层薪酬计划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构建了包含食品安全案例、上市公司声誉(以中国驰名商标为例)以及上市公司相关财务信息的食品行业上市公司数据库,运用事件研究法和回归分析法,对声誉效应与食品安全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声誉效应在保障食品安全水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第一,非法经营的食品企业将遭受严厉的声誉惩罚;第二,已有声誉有助于提高食品企业的经营业绩;第三,获取声誉可作为食品企业规避风险的一种有效战略。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高管股权激励契约中股利保护性条款的特殊制度安排,本文采用Relogit模型与多元线性模型实证分析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其现金股利支付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未控制公司规模下,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相比未实施激励的公司更具有现金支付倾向,且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更高.通过建立联立方程组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9年至2011年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高管薪酬与公司投资决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管薪酬与投资决策显著正相关。两者关系会因公司实际控制人性质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国有企业中高管薪酬与公司投资不相关,而在非国有企业中两者仍存在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4年2月至2013年12月证监会处罚的保荐人和保荐机构为研究对象,分析保荐代表人和保荐机构的违规行为对其声誉资本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保荐机构因违规行为受到处罚时会降低其声誉资本,从而给其曾经客户的市场表现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相比而言,保荐代表人受到处罚对其曾经客户市场反应的影响较弱。这说明在中国证券市场中,保荐人制度的声誉关联效应机制主要体现在保荐机构层面,而保荐代表人的个人声誉关联效应较弱。本文同时检验了处罚程度、机构特征、客户特征、媒体关注度等因素对保荐机构声誉关联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会计师事务所声誉高必然审计质量高吗?本文以2009~201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年报的数据为研究样本,以操控性应计利润作为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检验了不同声誉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并进一步选取2006~2008年的数据做稳健性检验。结果发现:国际四大所、国内六大所与其他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并无明显差别。这说明高声誉并不意味着高审计质量,中国证券市场上的确存在审计质量背离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半强制分红政策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一项分红监管政策,自出台起其争议就从未间断,但对其政策实施和修订的研究却并不多。本文以2003~2011年间A股民营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半强制分红监管政策实施和修订影响的实证研究发现,现行分红监管政策显著的"半强制"效应同时具有利弊两方面的深远影响,而不断提高的分红监管标准仅影响被管制主体的分红意愿,却对其分红水平无实质性影响。现行政策本身固有的缺陷及分红定量考核标准的偏低是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上市公司2005—2009年的经验数据,考察了CEO薪酬与非标准审计意见二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二者相互影响,即一方面,如果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那么CEO薪酬可能会降低;另一方面,如果CEO薪酬持续降低,很有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13.
采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11年数据,对会计稳健性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会计业绩是决定高管薪酬高低的重要因素;会计稳健性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调节作用并不强,这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契约设计中没有考虑会计稳健性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以往关于公司治理机制的研究大多单独考虑某种治理机制,对于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旨在研究高管薪酬激励机制与股利政策的相互作用,并采用2006~201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企业价值角度对两种机制的协同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激励和现金股利政策都能提高企业价值,并且两者在提高企业价值上表现出协同效应。同时,企业产权性质和地区市场化程度会对这种协同效应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2010—2014年沪深A股非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公司业绩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高管薪酬激励程度越高,内部控制有效性越好;内部控制有效性、高管薪酬激励与公司业绩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内部控制有效性是高管激励程度对公司业绩影响的中介变量,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局部中介效应,以控股权不同进行分组检验也证明了这一效应的存在。因此,上市公司在制定高管薪酬激励计划时应当考虑内部控制对薪酬激励效果的影响,为达到激励高管进而提升公司业绩的目的,需要建立与高管薪酬激励相配套的机制,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最优契约观与管理层权力观相结合,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级经理层薪酬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高级经理层的薪酬分布受到最优契约观下的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以及管理层权力观下的权力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7.
经理层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技术创新的促进动力.经验性的研究发现,在我国上市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培育过程中,总经理聘任、执行保障、薪酬激励与股权激励要素产生了实质性的促进作用,而高管聘任与内部人约束仍处于功能缺失状态.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上市公司业绩与管理者薪酬之间相关系数偏低,敏感性不强,说明企业的薪酬激励政策并没有给管理层以足够的激励,因此可能存在影响这种关系的第三方因素。文章以2003年~200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引入第三方因素对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无论是高管总薪酬、平均薪酬还是高管持股比例均与上市公司会计业绩显著正相关,而这种正向的薪酬—业绩关系,会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成长性的提升而减弱,随着企业风险水平和负债水平的提升而增强。而由于市场业绩可能受到更多的非理性因素影响导致其回归结果与会计业绩的结果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银行监督力度和借款人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后发现,贷款规模和银行声誉与借款人盈余管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贷款规模越大、银行声誉越高,借款人盈余管理的程度就越小,说明我国银行对借款人盈余管理行为具有一定的监督作用.另外,银行存款与贷款抵押、再融资和贷款类型等贷款特征对银行监督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面起不到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2007-2012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根据腐败行为发现的可能性将上市公司高管腐败分为显性腐败和隐性腐败。实证研究发现:(1)对于显性腐败,高管高薪可以起到抑制腐败的作用,但是由于国有企业天生与政府存在亲属关系,这种抑制作用要弱于非国有企业;(2)对于隐性腐败,高薪并不能起到抑制腐败的功效,并且高管薪酬与隐性腐败存在正相关关系,支持了管理层权力理论。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高管薪酬与隐性腐败的正相关关系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