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建设区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部煤电化建设区是黑龙江省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必将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地区之一。在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世界各国正在全力推进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建设区的发展一定要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上的低碳经济技术,使煤电化的能源生产转变为低碳经济发展实验区,以寻求一条低碳经济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2.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绿色生态经济.随着全球气候的急剧变化,导致一系列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而且愈演愈烈.在这一背景下,保护生态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低碳经济,就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连云港市作为江苏沿海开发的龙头,面临着巨大的温室气体减排压力,能源安全、经济安全面临威胁.因此,连云港应早规划、早调整、重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推动低碳经济发展,这对于连云港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绿色低碳经济,不仅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必然选择,也是积极保障能源安全,推动中国区域经济转型的最佳选择.如果处理得当,低碳经济和经济增长是可以同步发展的.本文在阐述英国在低碳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挑战,积极探索适宜中国发展之路,以实现绿色低碳和经济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下中国的新能源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与能源安全问题的日益严重,低碳经济应运而生。文章简要介绍了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意义与概念,对比分析了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与经济转型期出现的能源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论证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进而指出中国以发展新能源为策略走低碳经济之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以发展新能源为重点,介绍了中国新能源利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论述了中国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的优势以及当前的发展瓶颈,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发展低碳经济是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前,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的基本途径和战略选择,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同,各国经济纷纷向低碳经济转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企业经营活动必须得考虑如何适应低碳经济的新形势。分销渠道建设是企业进行营销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在对当前经济形势和目前企业分销渠道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在低碳经济环境企业分销渠道建设的新策略,以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更加注重低碳港口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吴 《港口经济》2009,(10):1-1
在气候压力日趋加大的今天,发展低碳经济、开展低碳城市建设、全面实现低碳生活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共识。低碳经济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正在成为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抢占未来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战略选择。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如欧盟把低碳经济视作“新的工业革命”。全球低碳市场的快速发展,将会形成主导世界格局的一个新平台,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总格局。  相似文献   

8.
全球低碳经济潮流与中国的响应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目前全球面临的经济危机和气候变化危机及其共同根源的分析,作者认为低碳经济成为破解这一双重危机的必然选择,协调经济发展与保护全球气候推动全球形成低碳经济发展潮流。全球低碳经济潮流在近期表现为绿色复苏,从长期而言,将推动新的全球竞争格局,具体表现为激烈的国际政治、经济、技术、贸易、金融竞争。全球低碳经济潮流对中国的影响不容忽视,它既是对中国现状的挑战,也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机遇。通过对中国、美国、欧盟与日本的低碳经济进行比较研究,作者提出中国应走有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并分别从国家、企业与社会公众层面提出了中国应对全球低碳经济潮流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环境气候变化导致危害全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并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导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对现有高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颠覆,将来的经济必然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不可逆转,一场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已经打响,对全球包括中国在内所有国家来说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  相似文献   

10.
区域低碳经济模式发展的路径及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等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危机的重要战略选择.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将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从构建区域低碳经济模式的本质要求出发,相应地找出我国区域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探寻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与对策,从而为相关的宏观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李娟 《天津经济》2012,(10):19-21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必然选择。中国碳排放量主要受工业的主体地位、能效技术严重滞后以及贸易结构与经济发展模式等因素的影响,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已经非常必要和紧迫。为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今后应采取以下策略:倡导健康文明的低碳消费模式、培养低碳环保理念、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打造低碳生活新路、努力提高我国低碳技术水平等。  相似文献   

12.
马军 《开发研究》2012,(2):28-30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被普遍认同,成为世界各国寻求经济与环境保护平衡发展的共同选择。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成为甘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弱化资源约束的必然选择。甘肃省向低碳经济转型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结构高碳化、技术结构水平低下、节能减排意识缺乏等问题,文章针对以上问题,结合甘肃省"十二五"规划,提出了甘肃实现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全球低碳经济潮流不可逆转的趋势下,日本政府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制定了一整套策略组合,在应对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双重压力的同时,增强本国企业低碳技术的开发和部署能力,帮助企业在未来的全球低碳经济竞争中抢占先机.日本的低碳政策具有前瞻性和重大战略意义,值得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天津滨海新区作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国内率先成立了碳排放交易所,发展低碳经济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低碳经济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就滨海新区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提出滨海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杜洋 《中国经贸》2011,(20):13-13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大环境下,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我国以及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文章对我国低碳经济下金融工程的创新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将逐步成为全球意识形态和国际主流价值观,一场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已经出现,低碳经济不但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结构的大方向,更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也是我国占据世界经济竞争制高点的关键。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来源于科技的支撑,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相信陈忠以及像陈忠一样致力于减少污染与减少能耗的创新研究必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为减少环境污染作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在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构建低碳社会的进程当中,大学生应当成为低碳文化传播的重要参与者,承担起新低碳时代的责任,为低碳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8.
日本低碳社会建设对吉林省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已经成为全球热点。世界各国都在尽最大努力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日本率先提出建设低碳社会,声称欲引领世界低碳经济革命,呼吁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并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吉林省在低碳社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借鉴日本建设低碳社会的经验对吉林省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全球变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度关注和对现有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基于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着资源瓶颈与环境代价双重困境的现状,低碳经济同样也成为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融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所遇的瓶颈,提出了一些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低碳经济的融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周容霞 《科技和产业》2011,11(6):122-127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环境问题,世界经济向低碳转轨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低碳经济作为未来生态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是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的战略选择,也是解决能源瓶颈的一大契机,更是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引擎。福建要构建生态海西,有必要在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立足本省实际,先行先试,发挥政府积极作用,加快政府管理创新,发展低碳经济,推广低碳生活,努力构建海西能源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