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义 《市场周刊》2005,(32):9-9
近日,陕西省政府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抓紧制定全省物流发展总体规划,整合物流存量资源,引进培植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省政府将成立陕西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制定全省物流业发展规划及政策。协调物流园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即将出台加快发展陕西现代物流业的意见,对物流业用地、税收、资金、信贷等相关政策,及规范物流企业前置性审批,简化货物通关程序,优化城市配送车辆交通管理等,做出相应规定,营造有利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2.
3.
4.
当前,我国的物流业发展明显地不适应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瓶颈”,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国内物流设施和装备标准化的缺失。由于缺乏相关的标准和规则,目前国内企业在建立物流系统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流通信息不  相似文献   

5.
童莹  nicolas 《新商务》2003,(9):12-13
8月29日,欧尚采购说明会在浙江国际大酒店举行,此前,首场百安居家装饰材采购说明会已于7月25日在杭州举办。目前,主流的说法是,跨国零售集团作为适应现代市场流通的新型组织形式,拥有全球采购和销售网络,企业进入跨国采购系统,对浙江进一步扩大出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刘彬 《市场周刊》2006,(7):32-32
在中国的快递市场全面开放的形势下,国际快递巨头在中国的国内市场并没有表现出像争夺国际快递市场那样的热情。由于成本居高不下,网络开拓困难等因素影响,这些巨头们或观望、或试探,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熊焰 《商界》2009,(1):67-69
参股欧美实体公司是个中长期战略性任务,早晚要做,眼前是最好的时机。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从产业链低端逐步走向中高端,进入全球市场的“主流阶层”,进而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8.
9.
10.
第三方物流“路在何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现代物流在我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而第三方物流作为物流业的中坚力量,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但目前在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在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环境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激烈的市场竞争,复杂的需求走向,导向性政策的出台……都加剧着物流市场的变幻莫测。 此时此刻,有些企业可能一败涂地,有些企业更可能一战成名。 于是,“观云测雨”,绘制一张物流行业的晴雨表,成了每个从业的必修课。[编按]  相似文献   

12.
人才流动是市场机制起基础性作用配置劳动力资源的结果,具有市场性的特征。分析跨国人才流动的市场性,同时应看到调节人才的市场机制是开放系统,受到其他因素尤其是政策的影响。面临跨国人才流动性的加快,中国必须进行相应政策性调控来规范完善人才市场调节机制,从而实现海内外人才合理有序的"环流"。  相似文献   

13.
雷明 《市场周刊》2005,(13):16-16
海尔物流是一个看上去非常成功的物流管理模式,然而有与海尔物流相熟者说。海尔物流早在2003年年底就已出现财政赤字(业内传言亏损14亿元、此数据未得到海尔物流证实),处于非常尴尬的局面。虽然此消息并未得到海尔内部证实,但结合近来物流业内流传的关于“海尔物流欲参股物流企业”的说法,却令人不得不心生疑虑。  相似文献   

14.
《海峡经贸》2002,(3):13-13
美国名的企业管理顾问公司麦肯锡的一份调查报告预言,在未来3至5年,中国零售业60%的零售市场将由3至5家世界级零售巨头控制,30%的市场由国家级零售巨头控制,剩下不到10%的市场是掌握在区域性零售巨头手中。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表现出从未有过的强大消费潜力,奢侈品消费在国内日渐风靡。从2004年起国际奢侈品牌开始掀起一股中国圈地狂潮,中国开始成为奢侈品消费的最后一块黄金乐土。据中国品牌战略协会估计,中国大陆的奢侈品消费人群目前已达到总人口的13%,约1.6亿人。高盛银行伦敦总部的分析师雅克也指出,目前中国的奢侈品市场规模在20亿美元左右,未来10年内中国将成为发展最快的一个市场。  相似文献   

16.
17.
《商界名家》2005,(1):80-81
早在改革开放以前,一家老牌的跨国石油公司就在中国设立了办事处,观察中国社会与市场的变迁。20年后,中国每年吸引的国际直接投资(FDI)已经跃居世界前列(仅2005年就吸引了550多亿美元),并且继续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国际资本在带来我们明显可见的资本、工作机会、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8.
何晓春 《浙商》2008,(6):68-69
近年来,中国企业跨国收购风起云涌,但收购后往往陷入了无限的麻烦之中无法自拔。在跨国收购的过程当中,中国企业可能会遭遇什么样的风险?在并购之后,他们又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20.
徐晓庆 《市场周刊》2005,(43):18-19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质优价廉、品种丰富的中国商品逐渐赢得了跨国采购商的青昧,但是由于中国企业,特别是许多中小企业缺乏进入国际市场的途径,缺乏对国际市场、国际采购和世界消费趋势的了解,因此两者一直未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11月4日,在南京举行的2005年跨国零售集团国际采购会无疑为国内外商家提供了一个交流对接的平台。[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