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奇维 《中国外资》2003,(8):60-61
<正> 大量人才纷纷涌入外企,并不仅仅因为那儿薪水高、更多的人看重的是外企所提供的机会,这使得他们在发挥自己才能的同时得到发展。但是什么样的人最容易被外企看重,什么样的员工在外企最有发展前途、什么样的员工才能拥有更多升职加薪的机会呢?  相似文献   

2.
<正> 最近我和几个外企的老总及财务经理、财务主管、财务人员进行了交谈。他们谈得最多的是,财税会计法规频繁变化使企业在平时工作中会无意识造成偷税行为,会使公司的信誉受到影响这个话题。 风神汽车公司的总经理于占渤:“依法  相似文献   

3.
张玉阶 《中国外资》2005,(11):61-61
<正>笔者从事外资期刊编辑工作几年有余了,有机会接触到全国各省市外资协会会刊会讯。接触多了,感情油然而生。一个严肃的问题一直在脑海中盘旋:如何办好外企协会会刊会讯?会刊会讯,是窗口,是形象。从一定意义上说,会刊会讯展现出来的不仅是外企协会的形象,也是当地投资环境、人文素养的形象。因此,探讨外企协会会刊会讯质量提高的问题,首先要站在形象这个高度上来认识和对待。一般来说,外商投资企业在技术、装备、产品、经营思想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跨国公司、世界500强就更不用说了。按理说水涨船高,他们对事物的估值底线比较高,我们编辑出版给他们看的东西品位也要高。否  相似文献   

4.
李富 《中国外资》2002,(8):64-65
<正> 自从三年前联合利华提出在内地上市申请后,外企上市一直以来都是敏感的话题。特别是在《关于上市公司涉及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若干意见》出台前后,国内众多媒体都忙于分析外企上市的利弊,探讨谁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且有的媒体甚至拟订了一个14家外企上市的名单,而不论这些外企的意见如何。但当“上海证交所门口外企排队”的传言被澄清后,一些微妙的事实逐渐浮出水面,人们发现外企对上市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急。联合利华发言人否定短期内有上市的打算。汇丰银行主席艾尔  相似文献   

5.
<正>在岗位与待遇相同的情况下,国企好还是外企好,抑或有些私企?正值校园招聘季,找工作去什么样的企业?外企?国企?私企?这个问题成了许多大学毕业的求职者越来越纠结的事情。以前外企的待遇好,大家看电影杜拉拉了吗?那是外企90年代的薪酬水平,高于国企N倍,于是大家纷纷放弃铁  相似文献   

6.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本土企业财务体系重新恢复自身在管理和运营中应有的价值以来,传统教育背景的欠缺和实战能力的滞后,使得外企在华的分支财务体系长期以来对基于内部管理定位的本土企业财务体系扮演着居高临下的业务培训者和资源提供者的角色。而几乎同时并行发生的中国资本市场在经历了20年的曲折反复之后,随着后WTo时代金融全面开放局面的形成,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财务部门的定位已经开始向基于以资本运作为工具的外部交易角色进行转变,这个令人兴奋的全新舞台彻底动摇了此前一直波澜不惊的外企cFo职场江湖。调查显示,整体行业发展趋势的利好以及本身能力和经验的积累使得高端管理人才,特别是外企背景的财务高管正呈现出薪资上涨和流动性巨大两大特征。外企cFo们面对机遇,或躁动或坚守或犹疑的心态以及跌宕起伏的职业历程折射出了时代的变迁。为此,《首席财务官》杂志特别策划了"外企cFo的职场江湖"这一话题,邀请专业咨询机构和至今仍然在外企供职的或者经历过外企职业生涯的财务高管,与广大本土cFo们分享其在外企职场江湖中的种种积淀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郭建芳 《中国外资》2011,(23):227-22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际间的贸易也较快的发展起来,一系列的外国企业在世界各地建立。作为国际间的交易和企业发展来说,必然会面对着不同的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等,因此要做好外企的发展和管理就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外部风险应对方案。而税务风险在外企的发展过程中较为普遍,因此本文就从这一问题出发,进而结合外企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其中集中的论述了在当前情况下外企如何应对他国税务风险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 丰厚的薪酬,良好的工作氛围和较多的个人发展机会,是人们对外企“白领一族”的诠释,因而,“做一名外企白领”就成为许多年轻人热切的向往。IBM、惠普、宝洁、微软……这些世界顶级公司在中国的分支机构,让年轻的中国学子趋之若鹜,尤其是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甚至把能够挤进外企看作自己最  相似文献   

9.
魏书凯 《时代金融》2015,(5):310+313
目前外企越来越多引入国外的ERP系统,但是盲目的引进导致国外的ERP系统在中国水土不服,ERP实施成功率也较低。本文通过分析指出其中的原因:ERP实施中外企高管和基层员工没有很好进行沟通;国外的ERP系统与我国会计准则契合程度的差异;国外的ERP系统不能适应外企的特殊要求等。  相似文献   

10.
(一)硕士学位中获得MBA的比例高 外企CFO获得MBA学位的占硕士学位的比例显著高于国企与民企,这与外企的许多最高层管理者都学过MBA,他们会偏爱MBA出身的CFO有关,包括美国公共学会这样的机构也建议财务人员要很好地平衡自己的商务技术培训(MBA)和人文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11.
<正> 对许多求职者来说.进人外企成为白领一族是一种职业理想,高档的写字楼、诱人的薪酬福利,众多的出国培训机会以及作为外企人“高人一等”的自我满足感并不是在其他性质单位所能够得到的,外企曾经是那么让人可望而不可及。近年来随着外资企业在国内的长足发展和中国进入WTO后逐步给予外企与国内企业一视同仁的用人政策后,外企在求职者面前变得越来越现实。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经济与文化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外资企业也处于快速发展之中,但是跨文化管理始终是外企国际化管理中的一大难题.本文阐述了外企管理中的跨文化冲突现象,分析了外企在华面临的跨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外企跨文化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赫海萍 《中国外资》2010,(2):184-184
随着世界经济与文化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外资企业也处于快速发展之中,但是跨文化管理始终是外企国际化管理中的一大难题。本文阐述了外企管理中的跨文化冲突现象,分析了外企在华面临的跨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外企跨文化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外企在华发展的加快,许多知名外企频繁曝出食品安全、违约、侵害劳动者权益等行为,尤其是近日曝出的新西兰乳品巨头恒天然的奶粉含“肉毒杆菌”,令人震惊。面对这些现象,本文先找出具体表现,再就这一问题进行原因的探究,最后提出对策,目的在于推动外企在华社会责任的承担,实现真正的双赢。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外资》2003,(3):62-64
<正> 2002年跨国公司进一步活跃在中国市场,外企人力资源也在这个新兴市场演绎着新的变动,随之而来的外企人员的薪酬行情也在发生新的变化。 通用职位薪酬 根据国际惯例,企业通用性职位一般有50个,如市场、销售、财务、人事、行政、商购、电脑、系统、制造、质量、秘书、翻译等。  相似文献   

16.
方帆 《中国外资》2002,(10):56-57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外企员工总是这样一幅形象:拎着考究的皮箱,穿着笔挺的西装,一口流利的外语,出入于宾馆饭店,流连于名商巨贾之林,些许自豪流露于言行之间。不菲的薪金、舒适的办公环境、快捷的工作方式……使许多人心生羡慕。他们的生活到底怎样?本刊新辟“洋打工”、“打洋工”栏目,予以关注,希望有外企工作经历的朋友们踊跃投稿,将你们的酸甜苦辣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7.
从1993年中国掀起第一波外商大规模投资热潮,到2003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外商直接投资接受国。10年过去了,在华跨国公司现在在中国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到底如何?对跨国公司经理人及“白领”群体,他们的看法是怎么样的?根据AC尼尔森调查公司在北京和上海两大与跨国公司接触最为“亲密”的城市展开专业的民意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在外企工作的白领已经不再是公众羡慕的一个特殊群体,但外企本土经理人的高价值还是得到普遍认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外企白领的工作待遇与国内好企业的差距正在缩短,而白领阶层与全社会的  相似文献   

18.
在外企圆梦     
俊彦 《中国外资》2003,(5):14-15
<正> 我在外企上班已有七年时间了,其中点点滴滴的故事很多,它们伴随着我成长的经历,我很珍惜它们。因为正是它们帮我圆了一个又一个的梦…… 面对新人的“冲击波” 樱花刚刚开放时,公司的企划部来了两名刚签约的应届大学生,整个部门就像刮进了一股新鲜的旋风。而作为企划部主任职员的我看到这两名新人的面孔就好似看到了过去的我的一些熟悉的影子,不免有点怅然若失。特别是主任让  相似文献   

19.
最近看到网络上曝光了在抗震救灾中作过捐款承诺但捐款未到位的外企,有11家之多,外企占捐赠企业中的绝大多数,且前三名分别是:沃尔玛、谷歌、玫琳凯,外企不注重社会责任吗?还是妄求再利用捐款事件炒作一把?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以来,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多次会见外企高管,并在会谈中提出,国有企业"走出去",与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加强合作,提高国际化竞争力和经营水平。无论是国企"走出去",还是外企"走进来",国企与外企的合作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6月6日,国资委主任肖亚庆会见了诺基亚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苏立一行。肖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