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极发展非正规就业形式;积极扶持小企业;对于安排再就业人员的乡镇企业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运用税收政策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运用税收政策调整和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减少结构性失业。运用税收政策完善人力资本政策,使人力资本政策在促进我国就业。促进就业还应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
扩大就业规模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我国的失业问题虽有结构性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一个总量问题,因此,仅靠推行再就业工程和建立失业生活保障制度是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努力创造就业机会。这方面可供选择的对策有:发展农村小城镇,以较低成本创造大量非农就业岗位;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部门对农民的就业吸引力;加快住房制度及相关配套改革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产品创新和市场细分来创造需求,扩大经济规模;正确处理提高产业结构层次与多安排劳动力之间的矛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第三产业;扶持劳动力吸纳能力强的小企业发展;运用税收、货币和收入政策来促进就业规模的扩大;根据税收征管能力的改善情况,适当控制劳动力市场化的进度  相似文献   

3.
再就业的十种形式开发型就业──由各级劳动部门和企业及其主管部门紧密配合,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兴办劳动服务企业和生产自救基地,拓展经营,增加安置容量,特别是兴办第三产业,以扩大劳动就业,实现开发型就业,消化型就业──不少地区发展“厂内劳务市场”,创...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9,(1)
经济新常态下由于经济结构调整,使经济增速放缓,新增就业岗位减少,结构性失业人数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状况良好,就业空间增大。河南省以产品出口连续增长为契机,以出口带动就业;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全面深化改革,以创业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5.
《发展研究》2002,(11):1-1
近几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福建省委、省政府根据本省实际,把扩大就业、农民增收、社会保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难题,重点加以解决。一是紧紧抓住发展,通过致力发展、加快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是转变政府职能,以创优投资环境、创造就业机会、创新服务方式为重点,出台了一些促进再就业的政策,着重解决困难群体的再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三是在工业化进程中,既注重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又注意壮大劳动密集型产业,相互结合,兼顾两头;四是加强社区建设,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开辟新的社区就业领域;五是多办大学,扩大招生规模,既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人才,又延续就业时间;六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省际经济协作和国际劳务合作,拓展就业空间。实践证明,这些思路与措施,不仅推动了经济发展,而且促进了就业。  相似文献   

6.
促进“再就业”的对策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我国再就业的严峻形势,从再就业的方向、制度设计、岗位开发等方面提出了再就业应坚持政府扶持下的市场化运作、建立失业预警系统、对弱势群体建立就业托底机制、实施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以及通过发展非公经济、中小企业、非正规就业、鼓励创业等方式开发就业岗位等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7.
研究如何在新型工业化过程中扩大就业以缓解我国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阐明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对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就业现状与趋势的分析,逐步展开对新型工业化与就业的关系和相互影响,就业扩大机理,反失业和促进就业等问题进行相关研究回顾,并提出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对策,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英杰 《经济纵横》2015,(2):110-114
目前,我国就业总量压力较大。我国农村仍存在很大规模的剩余劳动力有待转移,且城镇失业人口及未就业毕业生逐年积累,并有扩大趋势。经济增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劳动力供求不平衡、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使就业复苏进程遇阻。为保证经济的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应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将更好解决就业问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的前提;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就业扶持作用;创造良好的创业和就业制度环境;优化经济结构,多渠道扩大社会就业;加快发展应用技术教育,以提升劳动者的就业与择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李婕  范丽平 《当代经济》2007,(23):88-89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再就业扶持政策,对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良性互动,维护社会稳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再就业政策体系尚不够完善,难以适应未来3至5年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再就业政策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以期对解决再就业问题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范灵 《经济师》2002,(12):56-57
中国“入世”对就业将产生积极影响 ,如外企和中小企业就业机会增加 ,第三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同时 ,也面临新的问题 :对产业及人才有所冲击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所增加。解决就业问题的对策有 :发展先进的生产力 ,增加就业岗位 ;转变政府职能 ,规范行政行为 ;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 ;加快培育劳动力市场 ;构建新型培训机制 ,提高劳动力素质 ;加快人才激励机制和分配制度的改革 ;搞活用工形式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1.
积极改善创业环境,加大对创业者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创业激励和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广东民营经济的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就业再就业等具有重大意义,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为视角,分析当前残疾人的就业结构,通过三个部分:残疾人就业及扶持政策现状分析;创新扶持政策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思路;多渠道帮扶残疾人实现就业。从而构建:巩固和发展残疾人集中就业,推行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及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扶持残疾人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13.
当前劳动就业的几个认识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劳动就业方面存在着以下认识误区:经济增长能够带来就业需求增加;视第三产业为社会富余劳动力的“收容所”,认为提前退休或低龄退休能缓解就业压力;把政府购买就业岗位看成是促进失业者再就业的可行方法等。走出认识误区,是制定有效政策、促进中国就业和再就业及实现可持续就业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扩大就业的思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业水平高低与经济增长快慢相吻合,扩大就业的基础是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管子》就业思想的要点是:提倡侈靡的消费,增加社会的就业量。提高就业弹性的政策措施是:积极促进非正规就业发展,扶持中小企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城镇化进程,拓宽农民就业空间。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中国就业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快速工业化的发展中大国,其丰富的人力资源是一个巨大的相对优势,但同时也是国家发展的一个沉重压力。中国目前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需要结合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通过扩大就业规模来建立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增长,通过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来实现以就业增长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当前残疾人就业面临的问题,对残疾人就业的有关政策进行分析,从而构建出促进残疾人就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的思路: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打好残疾人就业工作的舆论基础;二是创新工作思路,找准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出路;三是抓好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全面提高服务层次;四是探讨残疾人事业的"综合开发式扶贫"与辅助"福利救助式扶贫"两种扶贫模式,探索、确立由二种扶贫手段互相扶持、共同发展的多层次扶贫体系,通过扶贫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就业。  相似文献   

17.
政策动向     
一、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一是切实落实就业优先战略。要更加注重选择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实行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产业、贸易、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措施,发挥好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采取措施减轻企业负担,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二是切实支持劳动者多渠道就业。要加强就业政策与有关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的协调配套,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体系,鼓励和支持更多  相似文献   

18.
个体就业对促进中国残疾人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中国残疾人个体就业政策是影响残疾人个体就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其政策却存在扶持范围过窄、准入条件太高等问题。因此,必须完善中国残疾人个体就业政策以促进中国残疾人就业。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广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开发就业岗位,狠抓各项政策落实,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力度,强化再就业管理与服务,全面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成效。实践证明,推动再就业政策的贯彻落实,对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促进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应该看到,当前全区就业再就业总体形势仍然是劳动力供大于求,并且短期内难有根本性改变。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失业人数还将会增加,就业与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再就业扶持…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改革开放前的就业政策,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反映计划经济的特点和固有弊端。改革开放初期,就业政策由表及里地推进创新,逐步以广开门路形成多元化就业格局,在新增劳动力中确立双向选择关系,全面促使劳动力合理流动,直至剥离企业富余人员。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就业政策的创新目标演变为建立政府宏观调控的市场竞争就业机制。于是,就业政策从规范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制度入手,大力推进就业和再就业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