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3 毫秒
1.
梁涛 《金融科学》2001,(2):67-70
任何投资工具都伴随着投资风险,开放式基金也不例外,作为一种追求投资收益的理财工具,具有一定的风险与收益,一般而言,投资基金面临的风险可分为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研究开放式基金的风险与防范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股市系统和系统风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中国股市的复杂性和系统风险偏大的特点,用系统方法研究中国股市系统风险,可以看出中国股市是一个开放性复杂系统;文章用系统论、协同论和突变论分析了中国股市结构的缺陷和形成系统风险的机理;提出利益分配不均是形成中国股市系统风险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当前的国库资金清算体系以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涵盖了同城票据清算系统和国库内部往来系统,风险点前移,国库资金风险边缘扩大,影响国库资金安全的因素增加,国库资金风险点陡增.因此,对国库资金风险进行研究,建立完善的国库资金风险评估、评级和预警体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证券公司面临的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在证券公司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设计中,指标应尽量采用规范的统计数据,其反映证券公司风险的灵敏度要高,各个指标要互相补充。指标体系的内容应包括:价格风险预警指标;流动性风险预警指标;信用风险预警指标和操作风险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5.
张勇 《金融博览》2005,(6):10-10
自银行诞生伊始就存在的古老风险——操作风险却被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者长期以来所忽视。多年来,国内银行业对操作风险一直未能形成全面、系统的认知:一是认为操作风险就是操作性风险或操作中的风险。操作风险包括人员因素、流程因素,系统因素和外部事件引起的风险,其中属于操作性风险的仅包括人员和流程因素引起的风险情况。  相似文献   

6.
由于央行计算机应用系统类型较多、风险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故央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风险成因也涉及多个方面。其形成原因既有软件方面的,又有硬件方面的;既有系统内部的,又有系统外部的;既有技术层面的,又有管理层面的。为此,有必要对各种风险成因进行探讨分析,以切实弄清各方面因素对风险形成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2000年10月以来,人民银行总行采取“借鉴吸收,自主开发,先大后小,边建边用”的方针,加快大额支付系统建设,逐步取代现行的电子联行系统。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支付系统的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支付系统上线运行后,加快了资金清算速度,加强了对清算账户的集中管理,有利于中央银行及时了解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情况和清算账户的变化,有效防范和控制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欺诈风险和运行风险,增强了金融宏观调控能力,提高了金融服务水平,但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情况来看,系统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资金风险隐患尚未完全解决.  相似文献   

8.
《新疆金融》2005,(12):101-103
当前作为现代化支付系统中心结点的央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在社会经济生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央银行所从事的所有核算业务都在该系统中得到反映,支付系统其他结点的支付结算业务都要通过该系统进行清算,它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进而影响社会经济活动的良性循环。今年西安分行纪检监察室印发了《业务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和体系》在贯彻执行中随着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应用的深入,风险控制点以及措施均发生了深刻变化,捌门试图从研究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的各环节入手,对新系统运行形成的新风险进行全面分析,探寻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以达到防范风险、控制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不充足或者运行失当、以及因为外部事件的冲击等导致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的风险。据调查,从起因上划分,操作风险可以分均四类: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系统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和外部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笔者认为,防范操作风险是做好案件控防,确保金融业稳健运行的基础,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魏农 《现代金融》2004,(11):14-15
对于银行来说,产生风险的根源是信贷资金的使用与偿还在时间上的分离。银行风险主要有两种,即:系统风险和个别风险。系统风险涉及所有的金融企业,通常不太容易分散,如战争、经济衰退、通货膨胀等原因形成的银行风险;而个别风险是指个别金融企业特有事件所造成的风险,这类风险主要取决于贷款企业对贷款偿还的保证程度。本文就贷款企业的风险类别、衡量以及规避进行探讨,以提高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最大限度地降低银行的个别风险。  相似文献   

11.
软件系统容量风险是常见的信息技术风险之一,是指由于促销活动、硬件故障等原因引起的软件系统不足以支撑业务运行的风险,可能导致业务的终止或交易缓慢。在防范系统容量风险的过程中,系统容量管理(Capacity Management)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太大而不能倒”和“联系太紧而不能倒”两个维度,分别运用因子分析和转移熵网络分析测度地方政府的个体风险与信息传染风险,综合识别我国系统重要性地方政府。结果表明:两个维度综合确定的我国系统重要性地方政府名单更为符合系统重要性之要义;根据个体风险指数和传染风险指数的排名组合情况,可将31个地方政府归为四类;针对不同类型的系统重要性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应采取针对性的监管措施;传染风险对系统重要性的贡献更大,处于风险传染网络中心的地方政府需要实行更加严格的管控。  相似文献   

13.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巴塞尔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定义是:由于不当或失败的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或因外部事件导致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贯穿于银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存在于银行的每种业务中。因此,操作风险是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涵盖了商业银行的大部分风险。近几年来,国际银行业和监管机构越来越重视防范操作风险,在最新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对操作风险提出了明确的资本要求。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来讲,由于网点机构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系统链条长,其潜在的操作风险更是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TCBS)在湖南运行一年多时间,部分问题已得了较好的解决。本文结合目前系统运行中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核算风险防范、系统功能拓展、国库事后监督等层面,对国库会计数据集中TCBS系统运行后尚需进一步完善的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和风险分析,意在防范系统风险,拓展系统功能,完善操作规程,提高核算水平,为提升基层国库履职能力、提高事后监督效率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支付系统是支撑金融市场有效性不可或缺的体系,但是支付系统也是传播国际国内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风险的主要渠道,特别是支付系统本身也可能传播金融风险。因此,有效地防控和化解支付系统风险对于金融体系稳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浅议我国网络银行安全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随着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 出现了网络银行。网络银行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 来了新的风险。如何提高它的安全性,是对银行经营 的管理者和监管者提出的严峻课题。 一、面临的风险 1.系统(技术)风险 系统风险是指网络银行系统设计有缺陷,或者是 银行职员、客户的误操作而导致网络银行损失的风险。 如黑客或银行内部员工可能通过网络进入银行的电脑 系统,盗用他人身份接管网络银行客户的储蓄和信用 账户;客户在缺乏安全知识的情况下进行不规范操作 而发生泄密等风险…  相似文献   

17.
汪洋 《现代金融》2005,(9):39-40
操作风险并不等同于操作性风险,其范围涵盖了四类: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系统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和外部事件引起的操作风险。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包括操作失误、违法行为(员工内部欺诈与内外勾结),违反用工法、关键人员流失等情况;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又分为流程设计不合理和流程执行不严格两种情况;而系统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包括系统失灵和系统漏洞两种情况:外部事件引起的操作风险主要指外部欺诈、突发事件以及银行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等情况。如何有效控制操作风险,是农业银行一项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建设受到各行各业的广泛重视。在银行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人员的工作效率,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断涌现出的电子银行、网上交易等新型业务也正日益成为银行间竞争的有力手段。一、信息系统的风险隐患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信息化建设在带来效率和收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果企业过分依赖于信息系统,一旦系统遭受破坏,势必严重影响业务的正常开展。信息系统的风险主要体现在系统技术风险、网络病毒风险和人为破坏风险三个方面。1.系统技术风险信息系统是由一系列…  相似文献   

19.
《安徽农村金融》2006,(11):34-35
会计监控系统(Accounting Risk Management System,简称ARMS)是面向各级会计监管人员的应用系统,是会计监管手段的科技创新,是为控制柜面操作风险采取的有效措施。会计监控系统(简称ARMS系统)是通过交易数据的实时筛选,按照设定的参数和模型,分析风险特征及其内在规律并进行逻辑判断的风险预警监控平台;同时是辅助会计日常监管,规范监管业务流程的操作系统。  相似文献   

20.
金融系统风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世界经济的常态之一,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回避和免疫。准确地测度金融系统风险是防范金融危机和实施宏观审慎政策的基础和前提,金融危机之前对于系统风险的测度大体上是微观审慎的视角;金融危机期间对系统风险的测度基本上是单向的和静态的;最近几年对系统风险的测度向非线性、动态化和双向性方向发展。这些新的测度方法的开发和应用,对于学术界和政策界更深入洞悉和把握金融系统风险、构建稳健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