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年来,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其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了较大变化。基于能值分析方法,对1999~2009年辽宁省的能流、物流、货币流、废物流等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各子系统在生态系统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并通过综合分析上述各种生态流,得出一系列以能值为基础的综合指标,定量分析辽宁省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特征、生态经济效益及其可持续发展水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为辽宁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运用能值相图对山东省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结果表明,2003—2015年,山东省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更新自然资源、净化废弃物能值和经济社会反馈能值的投入比例存在明显差别,并且三者之间的比例结构在12年间发生了明显变化;山东省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中经济社会反馈能值投入大幅度增加,能值产出率下降,海洋生态环境负载压力不断增加,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明显下降。创新海洋渔业生态经济系统管理模式,不断降低经济社会反馈能值投入占比和净化废弃物的能值投入占比,提高经济社会投入能值的产出效率,是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3.
基于能值分析的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经济系统演变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芳芳  蒋涤非 《经济地理》2012,32(2):143-148
采用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研究2000-2009年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流量,社会经济自然子系统各能值指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经济系统正处于中级发展水平,经济发展主要依赖本地资源,外界输入能值逐渐增加,经济开发强度不断扩大,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飞速提高,但能源生产和利用的效率呈现下降的趋势,环境负荷率不断增大,系统呈现不可持续的发展趋势。根据此结果提出了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对策,以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程度,促进结构的稳定性,功能的高效性及发展的持续性的“三位一体”,使其进入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4.
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论文基于能值分析法,构建能值分析评价表以及林下经济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指标,对林农、林菌、林药三种模式六种类型的林下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对区域经济都有一定贡献,但系统独立发展能力较弱;林农模式能值投入大于产出且对环境造成压力较大,不可更新资源能值占比较高,属于资源消耗性发展模式;林菌模式合理利用区域资源,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林药模式具有可持续性,但能值投入中自然资源能值较小,对当地资源利用不足。  相似文献   

5.
把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类型划分为生态良好经济发达型、生态良好经济欠发达型、生态脆弱经济发达型、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型四种。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构建了生态资本效用指数、生态&经济协调指数,对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汉中市1990~2009年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态势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如下:生态资本供需变化较大:1993年以前为生态盈余,1994~2001年为基本持平,2002~2009年为轻度赤字;生态压力逐渐增大,由1990年的0.74提高到2009年的1.15;2009年的生态资本转换效用是1990年的1.82倍,同期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指数提高了2.01倍。研究表明,汉中市生态与经济系统目前属于生态良好经济欠发达型。据此,提出了生态资源经济化的路径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能值相图的金昌市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能值流量及三相图,分析2003~2007年金昌市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趋势,发现金昌市可更新能值比率沿着敏感线向逐渐减小的方向移动,反馈能值呈上升趋势,可持续发展指数急剧降低,环境压力逐渐加大。调整不同类型资源的利用比率,减少当地不可更新资源的流失,提高现有资源利用效率是金昌市生态经济系统乃至整个区域发展的更优选择。  相似文献   

7.
基于能值分析理论,对2007—2016年延安、榆林、庆阳、金昌和克拉玛依等西北资源型区域的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状况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显示:2007—2016年各资源型区域总能值使用量大幅度上升,榆林、庆阳和金昌主要依赖本地不可更新资源发展;各资源型区域能值投入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整体系统开放性较差,金昌的废物能值比和环境负荷率最高,环保压力较大;各资源型区域系统稳定度指数和可持续发展指数下降,生态经济系统面临不可持续的压力。因此,应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系统开放性和稳定性,使系统向可持续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能值理论的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对长沙、株洲和湘潭2000-2009年城市生态经济系统进行动态能值分析,剖析了3市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子系统的比较差异,结果表明:长沙作为省会城市,自然资源能值丰富,10年间变化甚微,国民经济能值和人均能值等指标呈现上升趋势,核心城市的经济聚集和辐射能力逐步增强,在3市中具有难以逾越的优势和地位,单位GDP能耗和电耗逐年降低,并在3市中最小,但其环境负荷率越来越大;株洲自然资源能值、国民经济能值和人均能值量等能值指标比湘潭略有强势,单位GDP能耗和电耗也比湘潭小,而湘潭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指标整体而言处于劣势。在此形势下,提出了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的对策,以便加强区际资源互补和消除行政壁垒,保障较好的能值匹配,使能值流动得到优化并趋向最大化,促成城市互补、互利、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实施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准确地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为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文章运用能值理论和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陕南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在循环经济发展初期,陕南总能值消耗大幅上升,经济发展对不可更新资源消耗依赖度较高,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有限。随着资源循环利用率和能值投资率的增加,可持续发展指数和循环经济能值指数在2035年分别下降至2.26和2.05,说明坚持产业生态化,以绿色产业链建设为重点构筑陕南循环发展生态屏障是提升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运用能值法对经济活动中的资源环境损耗成本进行货币化,并从传统GDP中扣除,得到天津市2000~2009年绿色GDP核算结果。结果表明,10年间天津市绿色GDP从2000年的629.24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2 780.46亿元,占传统GDP的比重在32.1%~41.2%之间;经济活动造成的资源成本不断增加,占传统GDP的56.3%~63.2%,说明天津市的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各种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的消耗;另外,随着资源投入的持续增加和环境负荷不断增大,10年来,天津市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性呈逐年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通过能值和GIS方法的耦合分析,以伊犁地区为例,探讨了温带干旱区绿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的时空演化特征与总体趋势,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研究结论如下:①1989—2008年,伊犁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总投入和总产出均呈持续增长趋势。②目前伊犁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仍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但亦呈现出恶化的趋势。③研究区在农业系统发展水平方面,大致呈现出"东北—西南"梯度格局;在系统可持续发展方面,大致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④在今后的农业发展进程中,伊犁地区应通过农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农业传统生产方式的变革等手段,促进农业系统的结构功能优化和可持续发展,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12.
基于能值分析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态势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李双成  蔡运龙 《经济地理》2002,22(3):346-350
本文应用能值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了基于能值的标定土地可持续利用态势的若干指数,如土地利用总能值投入产出比,土地利用工业能能值投入产出比,土地利用环境负载指数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作为案例研究,作者利用上述指数对1978-1999年中车农业土地的可持续性进行判定。结果表明,尽管粮食产量或农业产值等经济指标为土地利用总能值投入产出比和工业能能值投入产出指数前期剧烈下降,后期趋于平缓;土地利用环境负载指数持续上升的态势说明,中国农用土地的环境压力逐渐增大,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数在前期呈现上升趋势,至1985的达到最高,此后呈持续下降态势,近年趋于稳定。这表明,由过度使用化石能量引起的环境负面效应对农用土地生态系统的压力不断增大,若不遏制这种发展势头,中国农用土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将得不到延存。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西部沙地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以泰来县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泰来生态经济系统中能量、资源流动及系统的状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基于能值分析的可持续发展指数的研究表明该县开发程度低,经济发展落后,并从能值分析角度提出保护本地可更新资源、提高能值反馈率、提高科技含量等相关对策,为泰来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基础数据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矿区产业生态系统(MIES)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工具,在国内外得到快速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产业生态系统(IES)独特的生态化产业链接属性和成长环境,造成大量不稳定问题逐步浮现,并且已经成为影响矿区产业生态系统取得成功的重要障碍。本文提出了矿区技术创新生态经济系统(MTIES)概念,分析了MTIES结构、功能和效益上的失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行生态重组,优化"关键种"企业的年龄结构,推行矿区生态技术体系,加强生态管理等实现矿区产业生态系统稳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资源型产业是工业经济的基础,对非资源型产业起到支撑和保障作用,而非资源型产业发展又为资源型产业提供了市场需求。以我国最大资源省份新疆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选取1990-2016年数据构建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互动效应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互动对产业结构、产业竞争力等内部效应及劳动就业、区域经济等外部效应均存在正向影响,且对内部效应的促进作用大于外部效应,但在各分效应中的正向促进作用程度存在差异,未能够使所有分效应充分体现出来。最后,结合上述结论,为实现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互动效应最大化及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区位商法分析和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结构内部各行业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37个县市区的比较优势,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布局。根据研究结果,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应按照湖体农业核、滨湖控制开发农业圈、高效集约农业发展圈"一核两圈"进行布局。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1985年、1995年和2003年不同年份的农牧业系统能值分析表明,环境资源对内蒙古农牧业的发展影响巨大。不可更新的工业辅助能值呈较大幅度增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农牧业系统的净能值产出率呈逐年递减的趋势,环境负载率呈不断升高的趋势,农牧业系统目前发展的可持续性比较差。内蒙古农牧业系统的农畜产品产出能值有较大的提高。以耗粮为主的猪肉产出能值的比重虽然呈下降的趋势,但依然占了总畜产品产出能值的一半左右。内蒙古奶类的能值产出呈较快增长趋势。建议将农业结构的调整与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以草为中心的战略调整,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恩格斯关于“循环圈”的自然辩证法思想,以地球生态圈的宏现循环为基础,通过强化技术圈的功能,使经济圈的循环和生态圈的循环相适应。把经济圈的进化增长建立在生态圈的进化演替的基础上,把产品质量的增长建立在降低资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的基础上,确保生态经济循环圈沿着有利于提高人口质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