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中央提出包容性发展至今,对什么是包容性发展的研究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目前,我国正处在由非均衡改革向协调发展的转型阶段,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失衡问题,规避传统体制束缚,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是实现包容性发展面临的第一道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一系列制度性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发展过程的公平,实现包容性增长,必须有一个健康良序的市场经济制度作为保障.  相似文献   

2.
非均衡增长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等条件的制约,不可能实现全面均衡增长,只能通过个别区域优先发展然后带动其他区域发展的非均衡增长模式,最终实现整个国家或地区的均衡增长。内蒙古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证明了非均衡增长的正确性。但是,非均衡增长会导致区域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因此应把非均衡增长与全区经济协调发展相结合,建立地方“经济特区”,发展人力资源和社会非物质资源等,实现全区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3.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经济包容性增长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在新的时代提出了和谐发展和绿色转型的要求,共生效应成为区域经济发展追求的目标.共生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成功运用,开创了共生理论由生物学领域向社会学,以至于经济学领域的拓展和延伸.共生效应的实现为包容性增长范式的提出提供了理论基础,包容性增长与其生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领域的结合为区域经济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目标和模式.文章正是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共生理论与包容性增长的关系、包容性增长的研究现状和动态、共生理论与包容性增长在区域经济发展领域交集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未来的研究趋势和应用前景.通过分析,可以为区域经济包容性增长观念的提出提供理论支撑和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4.
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配合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文章利用动态均衡模型分析我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非均衡关系及结果,分析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内在作用机制,并以上海经济为例分析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率、各产业占比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包容性增长"概念的生成,是20世纪中期以来人们不断深化的关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认识成果的浓缩;"包容性增长"概念的出场,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性;"包容性增长"的核心指向,是以机会平等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理念;"包容性增长"概念的中国语境,立足我们党发展观的嬗变,与近年来我国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6.
构建非均衡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群的农村养老方式、保障水平、不同的农村养老保障实践结果 ,提出建立与地区经济增长非均衡战略相适应的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制度 ,并对其发展规律作了初步探讨 ,认为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是经济发展过程中 ,非均衡经济增长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 ,是实现农村养老保障向更高级发展阶段的均衡政策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前 ,我国农村养老非均衡保障政策应该是不同地区分类选择 ,不同人群的社会养老保险分批推进。  相似文献   

7.
韦晓宏 《发展》2007,(7):65-65
在经济全球化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各国各地区都致力于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纷纷探索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方法和途径。目前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竞争力与沿海发达地区及全国平均水平还存在相当差距。为此,必须充分抓住国家欠发达地区大开发的良好机遇,突破传统观念束缚,突破常规开发模式,突破区域界限,实现常规发展阶段与工业化进程的跨越,实现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才能最终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也即均衡与非均衡增长问题,是贯穿区域经济理论演变过程始终的一个主题,均衡战略强调的是社会效果和公平问题,而非均衡发展战略则强调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客观规律,主张一些地区应优先发展,把效率原则放在首位。我国处于社...  相似文献   

9.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 ,幅员辽阔 ,资源丰富 ,但各区域间的人口、资源等经济发展要素的分布十分不均衡 ,因而 ,采取何种适宜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中国经济的增长至关重要。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史 ,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在不同阶段选择均衡或非均衡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认识到均衡与非均衡这两种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 ,在现阶段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大珠三角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邝国良  陈兰 《特区经济》2001,(11):14-16
一、从梯度推移发展战略到均衡增长战略转移 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各项资源,尤其是资本严重不足,极大地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若在当时实行均衡发展战略,则无法突破资本稀缺这一瓶颈,为追求全国经济的最大增长,将资源配置到发展条件较好的东部沿海地区,我国实行的是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非均衡梯度推移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贫益式增长与包容性增长是人的发展经济学领域最新提出的两个概念,旨在重铸第三世界国家新世纪以来的发展目标。消除贫困,促进穷人的全面发展和倡导全社会机会平等、成果共享分别是贫益式增长和包容性增长的本质要求。第三世界各国政府可通过实施一揽子益贫式和包容性政策工具改变原有发展路径,彻底打破贫困恶性循环和两极分化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In 2004, the Chinese Government declared an inclusive development strategy,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This paper focuses on regional disparity issues and discusses three questions: (1) What are the background, goals and main tasks of China’s inclusive development strategy? (2) Wh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a’s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under this inclusiv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3) What is the recent impact of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on regional disparity in China? Our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the late 1970s, China’s regional disparity experienced three sub-periods: a period of decline from 1978 to the early 1990s, a period of increase from the early 1990s to the early 2000s and a period of significant decline after the early 2000s. If we divide China’s overall regional disparity into four components: disparity within the east, disparity within the centre, disparity within the west and disparity between the three regions, the first and the fourth dominated the changes of China’s regional disparity 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After the early 2000s, both the reduction of disparity between the three regions and the reduction of disparity within the east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China’s overall regional disparity. This result implies that under the China-style inclusive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recent adjustment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has considerably reduced the regional disparity in this huge country. However, the recent high economic growth in the inland provinces is heavily dependent on a huge input of capital, which is driven by public investment and seems not to be sustainable. To achieve a more inclusiv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policy-make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ssues of the low growth of TFP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the low growth of labour input in less-developed provinces.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交通技术装备的改善,交通运输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是物质活动和商品流通的支柱,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现代的一个重要的标志,高度发达的交通运输业对于保障一个国家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国防巩固、人民生活富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数量经济学方法以新疆地区作为切入点分析了新疆交通运输业发展对新疆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并且研究了新疆交通运输业的各种指标与经济增长的联系,为研究新疆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政府行为企业化:中国经济奇迹的一种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行为企业化推动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同时,企业创新能力变弱和区域经济差距拉大等外部性也表现出来。因此,要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政府行为企业化要向企业性政府转变。  相似文献   

15.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的深度融合,对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基于陕西省10个地级市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探究陕西省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地区差异。研究结果显示,陕西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在推动整体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呈现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理性”与“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回顾与检视2003年以来海洋经济上升为国家区域政策后的区域海洋经济实践的“理性”与“异化”现象,发现国家海洋经济战略呈现更加明晰的区域格局、多样性发展模式,同时三大示范区规划都更加注重海洋资源环境-海洋经济-海洋与陆域的多维一体的协调发展理念;海洋经济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虽日益注重人-海、海-陆的规律性,但仍未能厘清海陆一体化、岛陆联动、海洋型城市(群)等核心理论问题;囿于尚未形成国家、省、县三级海洋规划的各自定位和对规划服务对象的属性规律不清,使得海洋经济规划的编制及实施过程存在政策同构、空间竞争、理念与行动悖论等问题.由此构建海洋经济规划理想图式,有助于国家和地区决策层理性地把握海洋经济发展规律和科学制定海洋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规划中把城乡结构列为优先解决的结构问题之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而金融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不容忽视。本文认为,大力推进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加大金融强农惠农力度,是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基于包容性增长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兴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浙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在发展海洋经济时,需要根据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包容性增长"发展理念的要求,积极探索实现浙江海洋经济"包容性增长"所必需的"公平发展"、"均衡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19.
对新中国60年经济增长质量的定量分析,是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一次重要突破.文章在透析“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基础上,从数量、效益、稳定性和民生福利等方面构建了四维三层综合评价体系,使用“逐层”纵向拉开档次法,从动态时序角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包容性增长视角下,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依次呈现波动平稳、波动上升和稳步提升三种状态,相继出现四次较大波动.如何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