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1月14日美国国会通过的《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显著提升了美国食品安全监管标准,该法第三章对进口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所做新规,如国外供应商认证程序、自愿合格进口商计划、授权取得食品进口证书等将对美国食品贸易体制发生重大影响,其影响将溢出到整个国际食品贸易市场。这部法律总体上符合WTO法律制度,但若干具体规则有违反WTO最惠国待遇原则之嫌。目前尚未有涉及FSMA的WTO诉讼案件,因此其相符性还有待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实际验证。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我国进口食品监管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进口食品监管体系,提出完善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议,对于今后我国进口监管体系的改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克 《中国市场》2012,(48):121-123
本文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我国的《食品安全法》、食品认证制度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现状和基本情况,分析了食品安全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改革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建议:第一,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促使食品生产企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第二,建立分工明确、责权分明、统一协调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第三,切实提高监管机构的责任意识;第四,加大食品安全犯罪立法惩处力度;第五,建立完善的、与国际接轨的现代食品安全标准;第六,及时制定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立法;第七,加大食品生产企业诚信教育力度,建成食品生产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对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现状和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途径,有深入的论述,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立法上缺乏保障,相应的配套措施也难以跟上跨境电商发展的速度,交易过程存在漏洞。税收新政出台后,直邮模式的贸易额占到跨境零售总额的七成以上,暴露了直邮模式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对比传统模式下的"全球购"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分析其对于目前跨境通直邮模式有哪些法律上的不适用,结合进口食品风险隐患产生的原因和我国实际,探讨如何构建起跨境通直邮模式下有效的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进口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多。本文从风险管理视角,梳理我国进口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体系,探寻制约进口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体系的难点,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取得长足进步,可以通过扩大风险预警信息收集范围,运用智慧手段实现进口食品监管全覆盖,采取对进口食品风险预警体系监管部门细化分工等措施,完善进口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6.
1 前言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国政府纷纷从立法、监管、注册、进口检验等方面抬高门槛.日本是一个食品不能自给自足的国家,60%的食品靠进口.为保证进口食品质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进口食品查验和监管制度.现就日本的进口食品查验和监管制度进行介绍,以期为加强企业自律和政府部门监管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工商行政管理》2012,(2):33-34
一、“十制一化”模式的主要内容“十制一化”即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制度、食品上市准入制度、食品市场巡查监管制度、食品抽样检验制度、食品市场分类监管制度、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制度、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退市制度、食品安全监管执法责任制度、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制度、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协调协作制度和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它紧紧抓住了流通环节食品市场准入、交易行为和市场退出三个关键环节的规范和监管,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体系,是我们积极推进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四化建设”,更好地依法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强化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具体抓手。  相似文献   

8.
美国FDA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解读与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美国2011年初出台的《FDA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进行了解读和评析,介绍了该法案的修法背景、立法目的和适用范围,以及对现行食品安全法律《联邦食品药品化妆品法》的主要修改和新设立的法律制度与措施,分析了美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新举措对我国输美食品生产企业和相关行业的影响。建议密切跟踪FDA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的实施情况和配套法规的制定进程,深入研究并积极应对美国第三方审核认可制度,系统评估美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新举措对我国可能造成的影响,学习借鉴美国现代化食品的安全监管理念和科学的法律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9.
再论食品安全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食品是人们生活的最基本的必需品。“苏丹红事件”挑战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笔者认为:应尽快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保障体系,应借鉴国外对食品从源头上实施安全管理的经验,尤其要借鉴美国强力推行的食品召回制度,借鉴日本食品安全立法的成功作法。要尽快使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相适应,尽快使我国食品工业企业标准与国际标准相符合,对食品工业企业实行强制性的产品认证制度,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0.
王辉 《现代商业》2011,(8):108-109
2009年我国《食品安全法》通过,同时美国民主党向国会递交了H.R.875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两部法律的出台均是为了应对政府在食品监管领域的失灵,改变现有监管模式,设立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通过分析两国食品安全委员会,研究出两国在监管体制上的异同,加强治理食品安全。我国应以美国的食品安全局为参照,建立中国食品安全委员会,使食品安全工作收到切实有效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不安全食品召回管理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6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确定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制度,并且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食品召回制度,但我国的食品召回制度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进行不断地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新颁布的海关总署规章《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管理规定》入手,阐述了进出口食品安全海关监管所涉及的行政法律关系,包括食品安全检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进出口商品检验、国境卫生检疫、海关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转基因生物安全、生物安全等法律关系,比较了食品安全、检验、检疫的概念,探讨了食品转基因监管项目的法律属性,并对完善海关食品检验检疫规章,防范进出口食品海关监管行政执法法律风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拥有不同的国情和社会背景,两国构建了不同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法律法规体系、标准体系、进口食品监控机制,形成了不尽相同的食品安全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进口食品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的对比研究,从中发现彼此体系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14.
日本作为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国内生产的农产品大约只占其农产品消费总量的40%,换言之,日本国内市场大约60%的食品、农产品必须依靠进口。鉴于此,日本政府非常重视食品安全,国内的消费者也对食品安全给予很高的期待。随着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及其对我国出口食品、农产品的影响的加剧,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日本的食品检疫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食品频频发生安全事故,凸显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缺失,也反映出企业普遍忽视和故意逃避社会责任的问题,以致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在阐述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出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我国法律规范、舆论监督和制度约束等措施,来促使企业转变经营观念,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以确保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6.
食品召回制度和食品监管是密不可分的,食品监管是食品召回制度的重要支撑因素,台湾地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相对大陆而言比较完善,在监管体制、食品召回及责任追究等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内地应当构建相对集中的监管体制,加大食品安全违法惩处力度以提高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降低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频率,有效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工商系统以规范食品安全监管“四项制度”建设为抓手,以强化信息化监管模式为手段,深入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扎实开展食品流通许可工作,全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8.
《国际市场》2010,(5):58-59
日本在经历21世纪初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后,农业和食品安全监管从以生产者为对象逐步调整为重视消费者的呼声,并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和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另一方面,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的严格自律在保障食品安全中也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拥有两个对俄口岸,同时又是朝鲜族聚居地,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市有进口食品公司30多家,销售进口食品的业户达180多户,每年的过货销售量达到500万吨。在日益红火的进口食品经营过程中,出现了无中文标识、标识名称不真实、标注内容不相符、虚假夸大宣传、假冒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不符合我国标准、走私食品多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牡丹江市工商局始终把进口食品监管作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来抓,使我市进口食品监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0.
全过程食品安全的制度安排是约束相关主体的行为规则,其核心是食品安全的全过程控制。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体系构成的关键是与过程控制相关的法律制度、协调有效的执法体制以及全程追踪的食品信息保障,本文围绕这几个方面的制度安排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