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物价与国情     
中国联通的CDMA手机上市之前,我即为这种手机的销售前景担心,因为据说这种手机是冲着所谓高端用户来的。我的担心不幸应验,CDMA手机上市之初,市场反映冷淡,期待中的高端用户并未因为高清晰的通话质量纷至沓来,好在一贯以低价战略求发展的联通公司很快回过神来,在不断调低手机与服务的费用后,市场之门逐渐洞开。我所在城市商业区新开业一家装潢考  相似文献   

2.
协同营销,全面提升企业扩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销学家艾略特预言:"协同营销将是后经济时代新的大趋势".因此,很多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开展协同营销.如:中国移动"动感地带"与麦当劳结成合作联盟,这对"通信 食品"组合的口号是"我的地盘,我就喜欢";中国联通为了加快推进CDMA网络的商业化进程,通过向手机厂商大量定制CDMA手机,并推出"存话费送手机"活动,已经取得了良好市场效果.这两个事例是协同营销在中国市场的典型运用.此外,还有中国联通和百事可乐的联盟、联想和可口可乐的合作等等都是协同营销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3.
网络外部性效应来源于市场中消费者的趋同效应 ,它往往导致赢家通吃的市场格局。本文从网络外部性的角度研究中国移动通信产业 2 G/1 G和 2 .5 G的市场竞争。研究结果表明 ,在 2 G/1 G的竞争中 ,中国移动的先发优势以及对固网的垄断优势制约了中国联通的发展 ,使其只能充当市场跟随者的角色。随着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移动固网垄断优势的被打破以及网络外部性效应的影响 ,在向 3G过渡的 2 .5 G竞争中 ,联通在 CDMA标准的平台上与移动 GPRS竞争 ,这为联通在市场竞争中胜出提供了契机。但哪种标准将占领市场 ,这将取决于网络效应中消费者对市场的预期以及技术标准对用户安装基础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传说的中国电信“六合三”方案进行重组被证实后,6月2日,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共同宣布,中国电信将以总价1100亿人民币收购联通CDMA网络。至此,此番电信重组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而倍受关注的是,电信市场旧的格局将被打破,3G时代“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能否形成?对消费者带来多大的实惠?  相似文献   

5.
李炜 《辽宁经济》2010,(8):94-94
1995年问世的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只能进行语音通话;1996到1997年出现的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制式手机(2G)便增加了接收数据的功能,如接收电子邮件或网页;2007年国外就已经产生3G了,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部》2009,(1):14-14
1月7日下午2点30分,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内部举办小型牌照发放仪式,3G牌照正式发出。中国移动在当天上午首先获批增加基于TD—SCDMA技术制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则在当天下午分别获批增加基于CDMA2000技术制式的3G业务经营许可和基于WCDMA技术制式的3G业务经营许可。  相似文献   

7.
国事     
《东北之窗》2008,(12):6-6
中国电信1100亿收购CDMA网通溢价并入联通电信重组细节6月2日正式宣布。中国电信最终以1100亿元的价格收购了中国联通的CDMA网络,其中中国联通(0762.HK)昨日与中国电信(0728.HK)订立《关于CDMA  相似文献   

8.
你应该知道的3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问世的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还只能进行语音通话,1996到1997年出现的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制式手机(2G)便已经增加了接收数据的功能,如接收电子邮件或网页。相对与1G和2G而言,3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全称为3rd Generation。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内手机市场一二线城市的逐渐饱和,农村市场被认为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处女之地",受到国内手机供应商密切的关注.本文分析了目前国产手机自身的特点和农村消费者"节约型"消费的特点,分析了国产手机在农村市场具有无限潜力.国产手机长在中国,深谙农村消费者的需求及特点,相比于洋手机它在农村更具发展潜力.国家"手机下乡"政策的推行,抓住机遇的国产手机品牌在农村占据了相当可观的市场,同时它也为国产手机在农村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文最后以波导手机为例分析国产手机如何成功挖掘农村市场潜力,在农村手机市场寻求一片生存之地.  相似文献   

10.
王立军 《发展》2015,(2):120
一、4G网络的优势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一个以移动多媒体为主要终端的第四代移动通信——4G开始兴起。4G是集3G与WLAN于一体,能够以100Mbps~150Mbps以上的速度传输数据、高质量音视频和图像等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比目前的家用宽带(ADSL)4M快25倍,比当前国内主流中国移动3G(TD-SCDMA)2.8Mbps快35倍,比中国联通3G(WCDMA)7.2Mbps快14  相似文献   

11.
<正> 把手机变成能可视通话、快速上网、看电视等的多媒体终端,并把话音资费进一步降低,是中国3.8亿多手机用户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梦想。2006年,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我国发展3G 的条件已经具备"一言既出,中国3G 终于由幕后走向前台。而在3G布局中,中国标准 TD-SCDMA 占一席之地也不再有任何悬念。虽然继欧洲标准 WCDMA、美国环准 CDMA2000之后提出,TD-SCDMA 的快速成长却弥补了中国在第一、第二代移动通信高速发展条件下核心技术缺乏的损失,在标准导入期给予中国更多的"话语权",为民族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创造了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信息》2003,(12):52-52
经政府批准,诺基亚已获得在中国生产和销售CDMA手机的许可证.诺基亚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北京首信诺基亚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将按计划为中国市场生产首款诺基亚CDMA手机.诺基亚CDMA手机将使用诺基亚自己的芯片,按计划,诺基亚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始CDMA手机的销售.  相似文献   

13.
一、移动通信手机生产项目项目单位:南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立项背景: 移动通信手机市场是世界竞争的重要市场之一。目前,中国移动交换机容量仅达1.3亿户,移动通信用户8526万户,普及率只有6.7部/百人;而移动通信手机市场基本上被国外品牌占领,国产品牌正在积极竞争上市。预计到2005年移动通信用户可达2.6—2.9亿户,占世界总数的四分之一,居世界首位,普及率从2000年的6.7%提高到21%,GSM仍将占据移动网络主导地位。随着CDMA网络建设和发展,CDMA在移动通信产品市场中的比重将提高到20%。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正式步入第三代移动通信(3G)时代,如何从国际电信联盟(ITU)认可的三大国际性的3G标准: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中,选择中国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TD-SCDMA作为中国主导研发的标准,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从TD-SCDMA标准在竞争中所具备的优劣势出发,基于移动通信产业所特有的网络外部性特征角度,论证了TD-SCDMA标准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及运营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5.
1月7日,传言6年多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的发放终于尘埃落定:中国移动获得TD-SCDMA牌照,中国电信获得CDMA2000牌照,而中国联通则获得WCDMA牌照。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越来越大的背景下,有人说,中国要想完成2009年经济增长8%的任务,3G牌照的发放,或许成为经济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16.
近日,信息产业部公布了关于批准19家企业生产CDMA终端产品资格的决定.18家国内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摩托罗拉(中国)榜上有名.众多国产手机商突然集体出现在CDMA手机制造商行列中,这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主管部门希望通过CDMA网络全力扶持民族手机产业.  相似文献   

17.
5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今天发布了<三部委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公告指出,基于电信行业现状,为实现改革目标,鼓励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此外,公告还指出,改革重组应与发放3G牌照相结合,重组完成后就会发放3G牌照.  相似文献   

18.
自从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以来,经过20年的建设运营,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从第一代"大哥大",到第二代的GSM手机,再到未来的3G移动多媒体手机,移动通信技术在我国一代又一代的"繁衍",见证了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日本、韩国,3G人已经出现,导致了办公室的恐慌(老板禁止在办公室开3G手机),地铁怪人(对着手机喊叫"打死你"的3G游戏狂热分子)、街上梦游者(通过网上购物而对购物街陌生的人),现在中国的3G技术席卷而来,据悉,2009年内,联通将把3G网络遍布248个城市,全国人口覆盖率可达70%.你会成为下一个3G人吗?测试一下吧!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发放3G牌照,我国电信业正式进入3G时代,而移动商务的成败是发展3G的关键。本文阐述了3G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3G时代移动商务的业务内容,分别分析了三家电信运营商在当前阶段发展移动商务的市场定位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