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白青 《发展》2003,(4):75-75
《经济日报》刊登的一篇分析文章指出,居民储蓄的增速略高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表明储蓄增量不仅来自于居民和企业的增收,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居民的“超储蓄”。如何看待中国居民的“超储蓄”增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任兴洲认为,中国储蓄率居高不下是社会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她分析说,首先是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去年由于公务员增加工资、财政发放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同比有所增长等因素,使中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明显增长。由于中国股市“行情”不尽如人意,部分投资股市的资金也转为银行储蓄。据央行调查显…  相似文献   

3.
央行发布6月份金融运行报告显示,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20.7亿元,同比增长21.9%,其中,引人注目的居民储蓄持续高增长,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0.5万亿元,总量超过去年全年的GDP.  相似文献   

4.
蔡准 《世界经济情况》2004,(20):17-19,9
2004年1至7月,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率出现了连续的下滑,一改近几年来居民储蓄快速上升的势头。究竟是那些因素造成了这样的转变?分流资金又走向何处呢?这正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此外,本文还就该现象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5.
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中国人民银行从1996年5月到2002年2月先后八次降息,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从⒑98%降到1.98%,扣除20%的利息税后,目前的税后名义利率已降到1.584%。降息次数之多,降息幅度之大,建国以来实属罕见。然而,与频繁、大幅降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居民的储蓄持续增加。到2002年11月底,我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高达85693亿元,同比增长18.5%。由此可见,降息并没有真正起到分流储蓄存款、刺激消费和投资的目的。那么,问题的症结在那里?究竟什么原因导致居民储蓄居高不下?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一、消费习惯使然通常情况下,…  相似文献   

6.
如何看待8万亿居民储蓄的内部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田颖 《辽宁经济》2004,(5):67-68
截至2003年9月末,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10万亿元大关。从1998年到2002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平均每年递增17.1%,远远高于GDP年均7.7%的增长速度。在目前我国大力发展证券市场,不断拓宽居民投资渠道,投资品种不断丰富的情况下,出现高于GDP近10个百分点的储蓄存款增长速度,目前高储蓄率已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了。如何分流巨额的储蓄,将储蓄资金以更高的效率转化为投资,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缔造多赢格局,已成为今后经济工作的重点。下面笔者对加速储蓄向投资转化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考察我国股票市场与居民储蓄的相互关系,一方面可以透视股票市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寻求有机联系股市和储蓄、提高储蓄资源使用效率的途径与方式。文章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运用理论分析和建立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股票市场规模分析了我国居民储蓄和股票市场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持续增长成为最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之一。与高锗蓄率相对应,我国居民的消费率呈下降态势。消费占GDP的比重(即消费率),由80年代的52%左右降低到现在的47%左右。为了保证我国经济以较高的增长率持续增长。在国际经济环境不理想的情况下。政府采取了包括降低银行存款利率、开征利息税、鼓励个人信贷消费、提高中低层居民收入等一系列措施来刺激内需、刺激消费需求,但是效果甚微,居  相似文献   

10.
我国居民储蓄与股市联动效应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我国股市与居民储蓄相关性的实证剖析,论证了居民储蓄与股市价量的联动效应,解释了影响储蓄与股市联动效应的因素。探讨了合理分流储蓄、推动投资渠道多元化、加强监管、保持政策调控持续性等促进股市稳健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一、利率连续下调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从1996年5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七次降低利率,力度之大,频率之快,是前所未有的。以一年期存款为例,利率从10.98%降至2.25%,降幅近80%。有关资料显示,居民储蓄的增长势头在每次降息后都有一定程度的减缓,但储蓄总额  相似文献   

13.
14.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且持续上升,目前我国国民总储蓄率已经达到51.4%。本文从宏观经济学视角分析了我国高储蓄率对长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我国高储蓄率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进一步讨论我国目前这种高储蓄经济增长方式是否可持续的问题,最后就如何提高我国的消费需求,降低国民储蓄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信息》2003,(1):12-12
浙江省一项典型调查表明,一个家庭培养出一个大学生教育基本投入约12.6万元,子女教育费用成为居民储蓄第一支出.  相似文献   

16.
华欣 《天津经济》2005,(1):44-45
根据凯恩斯的“三动机学说”,我国居民持有货币进行储蓄的动机无外乎以下三点:第一,消费动机。近几年来,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逐年上升,但由于消费结构、商品供给结构的不匹配,对消费的不合理限制,降低了广大居民的消费倾向,使得广大居民用于消费和交易动机的储蓄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7.
利率杠杆与居民消费-储蓄替代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为鼓励投资、分流储蓄、刺激消费等已连续几次降息。然而,实证资料表明,降息在分流银行储蓄存款、刺激居民消费方面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认为主要原因有二:第一,利率与居民消费-储蓄替代关系本来就是一个缺乏确定结论的问题:第二,我国制度变迁、消费信贷发展滞后、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因素的存在又进一步削弱了利率杠杆的调控力度。因而,深化改革,减少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努力缩小收入差距是利率杠杆得以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我国居民储蓄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自1992年突破了10000亿元后。十年间这个数字不断触摸新高,预计到2001年底,全国城乡居民存款将达到80000亿元人民币。 80000多亿元是我国全部经营性国有资产。它可以维持我国人民近两年的消费,这已占到我国银行所有存款一半以上。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材料,我国的国民储蓄率从七十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之冠。1989年至1999年,  相似文献   

19.
我国居民储蓄过度增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