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刘丹 《活力》2014,(3):30-30
民法是调整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规的总称。民法是一国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与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共同构成一国之部门法体系,为最重要的法律部门法之一。民法的性质集中表现为民法是市民社会的法。  相似文献   

2.
民法是规范社会各类主体尤其是公民民事权利和义务的基本法。本文从民法的私法性出发,阐述了民法本位的重要现实意义,分析了民法本位研究的基本现状,剖析了对社会本位的异议,进而推出民法的权利本位,为研究民法本位问题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谭馥羽 《中外企业家》2013,(2S):145-145
民法作为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在社会的和谐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只有夯实民法的社会基础,才能有效的促进社会的经济建设。民法的夯实需要我国每个公民的努力,为民法的基础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民法的基本原则是体现市民社会和商品经济根本要求,贯穿民事立法、司法、守法始终,具有普遍适用效力和衡平作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是民法精神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5.
李建 《中外企业家》2009,(12):113-114
在大陆法系国家,诚实信用原则被尊称为民法的最高指导原则或被誉为"帝王规则",有"君临法域"的效力,由此可见其地位之高是不言而喻的。而民法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其"帝王规则"的确立以及正确而有效的运行势必对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莫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理清诚实信用原则的作用理论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我们可以以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帝王规则"的最大经济效益,特别是在这个越来越重视诚信的今天,其意义必将更加深远。  相似文献   

6.
一、经济法的产生与民法的关系多数学者认为,现代民法源于古罗马市民法。最初的罗马法仅适用于罗马市民,称市民法;对于被罗马征服地区的居民之间的关系及其与罗马人之间的关系的调整则适用由裁判法官形成的规则,称为万民法,万民法具有以案例为主、灵活方便的特点,适用范围的扩大也使它克服了以往那种狭隘民族性的缺点,因而更能满足整个社会的普遍要求。在古罗马时期,商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现代国家制度构建的成功取决于现代国家制度和适应合理性及民主化需求的“公民参与网络”型社会资本之间的良性互动。契约信任、公民意识与公民文化、公民社会构成了这种社会资本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契约信任是核心,公民意识是文化规范,公民社会是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8.
谢绝自带酒水——一个行业规范的法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绝自带酒水”作为餐饮业界约定俗成的“行规”,法律难以对其合法性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这一规范可认为是多元法律中的一个行业习惯法规范。在多元社会应建立国家法与非国家法沟通的渠道,使两种规范在国家与社会互动的基础上形成良性竞争。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确立了村民自治的模式从而取代了传统的人民公社体制。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审视村民自治,它是一种平衡农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有效形式,是实现国家与农村社会良性互动的有效渠道。但是,村民自治确立二十多年来,其实践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分析实现村民自治良好发展的相关路径。  相似文献   

10.
对社区管理主体权力的协调研究实质是在城市社区空间中对执政党权力、行政权力和社会权力之间的协调,实现国家和社会的权力的互强,推动三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儒家个人诚信伦理旨在塑造个人诚信品格,通过内化儒家诚信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以诚信为尺度建立个人与他人的良性互动,协调彼此的人际关系,建立人际信任,以此为契机最终达到以儒家个人诚信伦理规范为支撑,促进经济秩序的良性发展,维系个人与社会的和谐有序关系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唐宋之交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制度变革导致国家和社会关系从"国家凌驾于社会之上"向"国家与社会互动"变迁。里坊既是国家权力在城市的末梢,也是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场域,是联结国家和社会关系的纽带。国家和社会关系的重构也导致里坊制的演变,坊墙逐步被废除,里坊的社会控制功能也大大弱化。里坊制的演变又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城市文化繁荣、社会组织发展、市民的空间流动与身份流动,进而进一步促进国家与社会互动。这与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单位制的演变具有诸多相似之处,并给我们带来以下三点启示:(1)从单位制到街区制对我国当前国家和社会关系调整具有积极作用;(2)单位制的消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可能出现阶段性反复;(3)围墙是单位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废预示着单位制的兴衰。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公民对于“私”的空间和权利要求,与来自于国家的干预形成了越来越多矛盾,急需从理论上理顺国家与私人领域之间的关系。通过对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即家庭、市民和国家之间逻辑关系的分析,结合我国的实际,探讨市民社会之于中国社会的现实基础及其对于法律信仰育成的意义。结合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思想,论述我国的国家伦理及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探讨市民社会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市民社会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长期以来,市民社会问题一直未引起我国理论界的重视,这既与人们片面地理解经典作家的有关理论有关,如把市民社会范畴看成是马克思在早期从黑格尔那里借用的一个不科学、不成熟的概念,或把市民社会等同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及资产阶级社会。同时也有其现实的原因,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的市民社会被湮没于政治国家之中,国家与社会几乎没有界限,人们看不到市民社会的存在,从而也就无从  相似文献   

15.
一系列国家治理危机的出现促使以政府为主导的一元治理向以公众参与的多元化治理模式转变,公众参与国家治理需要客观、公正的信息来支持,而国家审计结果公告为公众有效参与提供了一条获取可靠信息的途径。文章在分析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实现国家治理内在机理的基础上,提出社会公众通过参与财政资金审计结果公告实现经济治理,参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实现政府治理,参与环境审计、社会保障资金审计以及专项资金审计结果公告实现社会治理,从而达到公众与政府良性互动,实现从政府本位向公民本位、社会本位转变,以高度契合政府"善治"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6.
董慧 《企业导报》2013,(7):105-105
本文试图建立政府、市场与公民对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良性互动,以实现节能减排的良好治理,在互动中开辟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社会和谐需要各社会主体共同推动,第三部门和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两者之间还没有真正实现优势互补.第三部门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只有两者之间目标共识,相互信任,责任明确,良性互动,才能达到各自能力的增长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市民议事厅>的话题定位主要表现的是日常状态下平民百姓的衣食住行及其所想所感,也包括与地方百姓直接相关的政策服务资讯,以及消费、经济信息等.在谈话类节目话题的选择上,首先要符合节目自身的民生与公共性的定位,其次发挥其直播过程中的技术优势,使百姓与节目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能够迅速形成社会影响力.但是任何节目都有自身的生命周期,坚持创新,不断完善自身才能有更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市民社会"一直是学术界和理论界普遍关注的话题.不同于以往哲学家们的市民社会理论,葛兰西将市民社会纳入到了上层建筑的领域,从文化的角度对市民社会进行了重新界定.他提出"国家=政治社会+市民社会"的构想,强调现代国家意识形态领导权(文化领导权)的重要性,强调采取阵地战的策略争夺文化领导权,重视有机知识分子在现代国家中的作用.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的奠基理论之一,对后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的市民社会理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财务视角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竞争力的互动关系,并提出应当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融资机制,以促进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竞争力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