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新型工业化与循环经济原则藕合互联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组织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大大提高能源利用率,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因而,发展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与新型工业化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2.
新型农村沼气作为一种生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资源投入最少的“减量化”,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污染排放量最小的“无害化”为原则,达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目标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农村沼气,有利于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有利于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沼气等生物质能源,  相似文献   

3.
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炭产业是国家重要的能源产业,对于保证国家的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长期以来煤炭资源"高开采、低利用和高排放"的开发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循环经济要求在物质不断循环的基础上发展经济,达到"低开采、高利用和低排放".它不同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物"的物质单行道流动方式,而是要实现"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生产方式,使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基本上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废物.所以,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降低煤炭资源的开采量,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和利用率,实现开采废弃资源的再利用与再循环,实现煤炭的洁净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将提出如下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灰色聚类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观,是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生态经济.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的线性经济不同,它是运用生态学规律建立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使物质和能源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得到合理持久应用,有效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3R)为原则,要求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  相似文献   

5.
王琼 《价值工程》2010,29(11):36-37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煤炭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是科学、合理、高效利用煤炭的一把"金钥匙",对于缓解我国的能源压力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6.
浅谈循环经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增长方式。具体讲,循环经济是指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物质消耗后产生的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是物质的使用-废弃物收集-加工处理-再利用的循环过程,这一过程能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财富和经济效益。研究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就在于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因此,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尤其对于受资源约束的国家和地区,意义就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优化利用和废弃物循环使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经济模式。实施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务院为此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把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作为重要战略纳入发展规划。充分说明国家对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废物再利用的重视程度已提到全国战略高度。  相似文献   

8.
煤炭在开采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严重浪费了资源.煤炭产业实施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经济园区可以综合利用废弃物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同时带动以煤炭产业为主导的电力、焦化、建材、制造业等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能源大国,煤炭资源是国家发展经济必需的资源,同时也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燃料,国家不仅要重视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重视对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更应该重视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文章对我国煤炭经济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现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其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其特点是主导产业链条前后拉伸,实现闭合循环发展,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三个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目标,构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路循环,有效利用资源和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对“生产、消费、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发展循环经济问题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国家提出产业转型升级和低碳绿色发展的要求,我国重要的传统能源产业——煤炭工业的发展逐渐进入瓶颈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作为中国重要的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中煤平朔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挑战,中煤平朔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工业、生态两条产业链为重点,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为支撑,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重要方向,以高素质人才队伍为保障,积极探索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核心、最大化实现煤炭资源高效开发和综合利用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其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目标,构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路循环,有效利用资源和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13.
煤炭是一种不町再生资源。我国能源资源紧张与能源需求较大以及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矛盾十分突出。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炭企业应该在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霞要意义的基础上,努力创造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与环境,合理确定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煤炭产业是我国能源基础产业,长期以来,煤炭资源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均占60%以上。本文将结合我国煤炭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对煤炭循环经济结构层次进行一次简要的评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它实现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废弃物)-再生产品”的反馈式循环过程,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由于工业企业是资源消耗与废弃物产生的大户,  相似文献   

16.
《企业研究报告》2006,(1):21-23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建立存“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基础上,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它足对以“大量生产、大量排放、大量废弃”为特征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式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17.
一、循环经济新的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这种循环经济模式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循环经济是现代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循环经济的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和谐观.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国家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能源标准及标准化建设将会对循环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我国能源资源紧张与能源需求较大以及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矛盾十分突出.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煤炭企业应该在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努力创造发展循环经济的条件与环境,合理确定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利用煤矿现有的煤矸石、煤泥、矿井瓦斯等资源优势,促使煤炭行业从传统的单一粗放型产业逐步转变为现代的综合利用型的循环经济产业,让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经济解读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将物质流动方式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线型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闭合循环模式。通过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贯彻“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简称3R原则)的减物质化原则,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从而达到节约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循环经济使人类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使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这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