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户型"住宅越来越受到欢迎,而对小户型住宅内部空间布置原则是合理利用每一寸空间,要注重平衡舒适性与紧凑性,在功能设计上要考虑多功能。文章基于合理利用的理念,对小型住宅室内的功能布局、住宅空间布置、空间改造与施工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大量的老旧住宅被拆除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它们的建筑结构寿命终结,而是因为功能使用寿命达到极限,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于此类住宅应积极地进行功能升级,而不是一味地拆除重建.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对比新旧住宅的使用功能的差异,总结出旧住宅在使用功能上的缺失.再对新住宅的使用功能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得出改造的目标.分别从新旧住宅的客厅空间、 厨卫空间以及储物空间等主要方面进行对比,利用功能置换法,空间叠加法,来提升老旧住宅的功能品质,明确旧住宅在功能更新上的策略.使旧住宅的改造不仅满足当代居民的需求,更能延长它的使用寿命,符合未来住宅的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3.
陈鑫 《楼市》2011,(Z2):61-65
如今,不少人开始讲究家居风水,有人认为,一切听似与"风水"相关的说法都是迷信,其实不然。很多关于"风水"的说法其实都是有科学依据的。从本期开始,记者将邀请设计师对住宅内部不同功能空间的设计布局进行详细的分析点评,使购房者可以足不出户,营造出健康和谐的家居风水。  相似文献   

4.
现在,美国人已经不满足于像英格兰乡间别墅那样的小型住宅。房屋内墙消失了,人们对空间的追求远近胜过了简单的舒适感:高度相当于传统住房两倍的走廊。超大面积的车库.以及功能齐备、能够容纳多人进餐的厨房,这些无不体现着人们在住房观念上的变化。长期被禁锢在封闭如小盒子般的公寓中的都市人渴望的是开放、自由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日本保障性住宅的开发与建设,讲究精准明确的住宅设计标准和构件标准,具有交通便利、户型设计精致、空间精细舒适等特点。保障性住宅的开发模式以卧城模式和卫星城模式为主导,主张集中的规模化开发,以快速交通网络建设为依托;生活配套建设包含先进的基础设施、多样功能的复合组团、便捷的交通网络等。  相似文献   

6.
住宅作为满足人的生活、居住为目的的一种产品,住宅的套型平面及功能空间布局都由人的生活行为来决定.中小户型应具备居住的舒适性,空间功能的灵活多变性来满足人们对居住质量的要求.如何来实现这样的要求,是摆在设计师面前的紧要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小户型住宅设计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创新创业的深化,众创空间得到更大的发展,本文将详细介绍"众创空间"的内涵、功能,并进一步分析"众创空间"的发展模式,旨在能普及民众对"众创空间"的认识,进一步促进我国大多数人对"众创空间"的理解,同时也为"众创空间"的创办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品牌视野下的中小套型住宅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宅设计创新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要全力关注人性空间的营造,满足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的需求,包括对居住的生态性、舒适性、安全性、私密性、归属感、文化品味的需求等等。不能为创新而创新,盲目地标新立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旧城住宅更新规划中忽略社会公平、漠视公众参与的现状,试图探索一种新的旧城住宅更新的模式——SR(self-renewal)模式,即自我更新模式,实现旧城住宅自下而上的改造,即由居民自己来改造自己的房屋,真正满足居民需求,实现社会公平,使改造后的住宅既保持传统风貌,又使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实现现代化城市传统居住空间的复兴。  相似文献   

10.
据统计,人的一生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住宅中度过.人的需求千差万别,因而,每个人对心目中温馨家园的描绘也是千差万别的.如何在有限的购房资金允许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最重要的需求是千千万万个家庭共同追求的目标.实际上,一套自己理想中温馨的家园应该能实现空间和功能的多样化,应该达到空间与人的对话,于空间中诉说无尽的爱与对幸福的理解.然而,当消费者面对眼花缭乱的房地产广告,我们更应该冷静头脑,对商品房进行理性经济分析.我们在对商品房理性进行分析时,主要应从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利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成都市二手住宅交易数据,基于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成都市主城区2021年二手住宅价格空间关联特征与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成都市主城区二手住宅价格整体空间分异呈现明显的“核心—外围”模式,高值区集聚分布于核心增长区域内,空间非均衡性显著。(2) MGWR模型相较于传统的GWR模型结果更加可靠,这主要是因为MGWR模型能够捕捉到不同影响机制内部的尺度差异,从而避免模型中过多的噪声与误差。(3)住宅价格对区位特征较为敏感,而且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通过逐步回归法选取的所有变量中,教育设施的影响规模最低,其他具有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因素依次包括:商业配套设施、地铁、休闲配套设施、住宅房龄、物业费及距城市中心距离。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建筑住宅空间其实就是人的空间,为人考虑是设计的全部,所以住宅设计是为人的,随着住宅建筑的发展,建设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呼声的日益高涨,并且对空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在住宅小区建设的同时进行完美的空间设计,为小区居民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本文从主要从绿化和空间两个角度阐述了建筑设计中的一些心得.  相似文献   

13.
产业新城作为新型城镇化下"产业发展支撑城市、城市完善助推产业"的重要模式样本而受到广泛的关注。针对产业新城建设中产城空间供需不平衡的问题,通过对城市空间建构需求与演变的分析以及固安、大厂、香河产业新城的建设经验的梳理,以理论探索结合实证研究的方法,归纳当前产业新城建设由生产型基地向服务型生产基地转变、由封闭运行模式向开放成长模式转变的两点趋势,并以广阳产业新城为例,通过对基地现状文化和生态本底的挖掘、产业和人的需求分析,阐述了在需求导向下产业新城产城空间"细胞重构、基因重组"的建构思路,以期对环首都地区的产业新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居住空间是人的四大基本生活需求之一。所谓"安居才能乐业",从古代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现在的"居者有其屋",每一个时代都体现出对住宅的重视。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更是中国传统观念的代表,据零点研  相似文献   

15.
大都市商务区是服务经济时代带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老一代商务区面临功能单一、活力缺乏、吃饭难及"死城"等问题。一些国际先进大都市已完成转型,而我国商务区因缺乏对商务区服务功能需求特征的理解,未能汲取其成功经验,仍陷于转型的困境中。以北京市东二环总部经济区为例,通过问卷访谈及实地调研的方法,研究商务区服务功能需求的总体时空特征,以及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美体健身及生产性服务等各项服务功能需求的时空特征。并据此提出商务区内部提升质量、改善配套设施,商务区周边社区同商务区协同发展的建议,以改善大都市商务区的空间活力,推动大都市商务区的转型。  相似文献   

16.
季菲 《楼市》2011,(6):72-74
新政对住宅市场的影响可想而知,"购买二套住房首付不得低于6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等相关规定直接扼杀了大部分住宅投资者的购买计划,使得不少人将投资目标转移到了商业地产领域。这其中,资金雄厚或纯粹为投资获利的购房者将重心放在了写字楼和商铺上,而资金相对有限或欲兼顾投资自住功能的购房者则把重心放在了商住楼。针对不同的需求,购买商住楼需要注意些什么?市场上有哪些商住项目值得购买?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生活中物品储存空间的需求分析,强调住宅设计应以居住者的生活内容为设计依据,表现人的活动,感受真挚的生活情感,在解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营造良好的、宜居的家居氛围.  相似文献   

18.
一、住宅的有效需求很多学者对住宅的有效需求的定义作出了界定,如:"住宅的有效需求,是指具有购买能力和购买愿望的住宅商品的需求者,为满足最大效用而实际形成的总需求"",住宅的有效需求主要表现在居民自住房和各种以直接使用为主的需求上。有效需求是必要需求和基本需求,随房价上升有效需求一般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化。因此,有效需求一般并不会造成房地产泡沫",等等。对此,笔者把住宅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生活中物品储存空间的需求分析,强调住宅设计应以居住者的生活内容为设计依据,表现人的活动,感受真挚的生活情感,在解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营造良好的、宜居的家居氛围。  相似文献   

20.
每个人心中所需要和所想象的"家"都不一样,而成功的住宅建筑空间设计就是结合大多数人所想的"家"的空间,再加以统一结合与去粗取精。让大多数使用者都满意,创造出有个性而实用美观的建筑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