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在“劳动力所有制”问题的讨论中,有同志说,根本否认存在劳动力所有制问题,会妨碍我们更深入地探讨按劳分配问题;有的同志则明确地说:“劳动力部分个人所有关系是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劳动力个人所有权是按劳分配的基础”。我认为,把社会主义条件下按劳分配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归之于社会主义下存在劳动力个人(部分个人)所有(或说是原因之  相似文献   

2.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这已普遍为人们所接受。但是,按劳分配不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维一原则,只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此外,还有其它辅助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按劳分配实施的技术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荣善 《经济学家》2002,(6):115-116
有关传统论述只注重实施按劳分配的制度条件,即只将按劳分配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相联系,似乎只要实现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原则就能自然而然地得以实行,并且不存在任何障碍.笔者认为,这种唯所有制论是不全面的.实际上,按劳分配能不能贯彻执行,贯彻执行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计量劳动的技术条件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马克思明确地论述了工资的实质,即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工资不再是劳动力的价值转化形式,而是"劳动的价值转化形式",这一实质具有科学的基本内涵,也有其现实基础,与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是分不开的,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5.
人们长期以来认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对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然而,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对这一基本理论提出了种种挑战,需要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重新进行认识。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存在实现按劳分配的条件、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已应以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为基本形式,按劳动力使用价值分配为补充形式。  相似文献   

7.
“经济研究”1956年第5期登载了骆耕漠同志的文章:“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必要性和它的‘消亡’过程”。这篇文章讨论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骆耕漠同志认为: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是起因于社会主义生产存在两种基本形式(全民所有制形式和集体所有制形式)的论点,是不够确切的。他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所以存在商品生产,不仅是由于社会主义生产存在着两种基本形式,而且也是由按劳分配的经济规律和实行经济核算的必要性决定的。(而经济核算——依据骆耕漠同志的说法——又是按劳分配的经济规律“在一个企业、一个经济部门中的扩大利用”。)  相似文献   

8.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新城 《经济学家》2003,3(6):56-6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由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公有制决定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与劳动创造价值无关。私有制决定按要素分配,资本主义经济中不可能实行按劳分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不是指分配方式,而是属于分配方式的具体实现形式的问题,要正确对待剥削和两极分化现象。公平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历史范畴。  相似文献   

9.
闻潜 《经济经纬》2002,(1):10-13
现实经济生活中,既实行按劳分配,又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是两种不同的分配方式,其差异表现在理论、所有制和经济体制上。共同点是:以劳动为获得收入的手段;复杂劳动可获得更多的收入;承认劳动者对劳动力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10.
《略论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空想性》一文(发表于《山西大学学报》1989年第一期,下称《空想性》)认为,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在理论上是难以成立的,在实践中是难以实行的。它基本上属于,前人固于历史条件仍带有空想因素的个别论断,具有空想的性质,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按劳动力价格分配个人消  相似文献   

11.
劳动者按劳动力价值所得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获得收入的重要途径,体现私人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既不能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统一的分配方式,也不可能成为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既然所有制形式是混合的,由所有制形式所决定的分配形式也必然是混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内部必然存在多种分配形式,公有资本占支配地位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反之则是按要素分配为主体。即使是同一劳动者,他的收入来源也可能是多种渠道,一部分是按劳分配所得,一部分是投资收益,关键看劳动者收入中各收入来源的比重,如果劳动收入是主要收入来源,那么劳动者个人收入就应该是以按劳分配为主的。  相似文献   

12.
瞿秋白亲历过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认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建设好国家银行,流通货币,发展商品经济;要发挥计划的宏观调控作用,要大力发展工业,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合理利用外国的资本、技术和设备;一切重要的生产资料要归国家所有,应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可以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实行合作制才能巩固工农联盟;在一定历史时期可实行多种所有制并存和竞争的所有制结构。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社会要坚持物质利益原则,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行按劳分配,以调动直接生产者的积极性,其核心是要解决好分配问题。要解决好分配问题,只有原则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适应原则的具体形式才能贯彻得好。定额计酬就是贯彻按劳分配的一种具体形式。它是对现行工资制度的一大突破和改革,是现阶段实现按劳分配的较好形式。  相似文献   

14.
瞿秋白亲历过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认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建设好国家银行,流通货币,发展商品经济;要发挥计划的宏观调控作用,要大力发展工业,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合理利用外国的资本、技术和设备;一切重要的生产资料要归国家所有,应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可以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实行合作制才能巩固工农联盟;在一定历史时期可实行多种所有制并存和竞争的所有制结构.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还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由此触发了一场关于按劳分配原则是存是废的争论。最近有些同志撰文认为,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阐述的按劳分配,是以产品经济为实现条件的,由此推论,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同商品经济不能两立。要实行按劳分配,就必须是产品经济;是商品经济,就不能按劳分配,而必须另择其他分配原则。我认为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的分配原则,它的本质特征即它的内核只是同社会主义公有制相联系,而不以公有制经济是按产品或商品的形式进行组织和运行为转移的。后者只能制约按劳分配的非本质方面,即制约按劳分配原则实现的具体  相似文献   

16.
对马克思按分配原则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仅是剩余价值的理论基础和分析资本主义分配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是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逻辑起点。只是以往我们对按劳分配原则的最本质的含义理解不够透彻。实质上,应该说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原则最本质的内容包括三点,即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以劳动量的大小为依据,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承认能力本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原则,仍然没有偏离这三点本质的含义,但已经有了新的特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7.
劳动力所有制论质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近年来一些报刊关于“劳动力所有制”的讨论,在我国是第二次了。第一次起因于1959年批判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共产风”,“一平二调”;展开于1962年。当时,经济学界一些同志从理论上提出了这样的观点:除了通常所说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外,还应该有一个“劳动力所有制”范畴,只有把二者共同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才能完整地理解任何一种生产关系,把不同类型的生产关系加以区别。现在。问题再提出的历史背景,主要是经济的调整和改革要求人们对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等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究。主张“劳动力所有制”的同志认为,这个提法不仅是理论上一个新的突破。而且有助于回答社会  相似文献   

18.
一、按劳分配与企业分配制度存在于任何一种社会经济形态中的企业分配制度都必须遵循某种特定的原则。一般来说,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社会主义经济中,企业产品的分配方式所遵循的是按劳分配原则。在这种原则下,任何经济主体都不能利用公有财产来获取特殊的利益,只有劳动才是占有产品的基本尺度: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这种分配制度体现了公有  相似文献   

19.
张丽媛 《新经济》2022,(4):52-57
按劳分配制度是我国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社会上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与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等同的理解误区,以及二者互相否定的认知错误。实际上,两者并不等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实践并不违背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恰恰是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坚持。两者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处于马克思所说的落后国家向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过渡时期,生产力水平和所有制关系都未达到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水平,因而不能实行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对于分配制度原则的选择,我国经历了从单纯的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形式为辅,再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这样一个较长的过程。按劳分配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依据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们必须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两种不同的分配方式结合起来。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两种分配方式的结合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