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北企业家太缺少这样的机会来沟通和交流了。”2003年9月16日,当《中国企业家》假借东软软件园举办“第四极的新力量”座谈会时,几乎所有参会的东北企业家都这样感慨。但既然有了这么一个场合,有了这么一个大家无法回避的主题,东北人的话匣子是关不住的。 谁将成为东北开发的主角 牛文文(《中国企业家》杂志总编辑):这是《中国企业家》杂志第一次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有一个话题:“上海为什么没有企业家?”王佳芬承认这个话题提得有道理,说上海企业家是“又少又牛”,而她自信地笑称自己是“这么有魅力”的上海女企业家。 “中国的土壤还不适合企业家成长。”王佳芬对本刊记者说,很由衷。 不知从何时起,王佳芬有了一个“铁娘子”的称号。她自己并  相似文献   

3.
二十年前,大家非常陌生的一个名字——《中国企业家》横空出世;十年前我们响亮地打出了”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只有造就强大的企业才能造就强大的中国”这样的核心理念。我们杂志创办20年和二次创业10年来最大的价值,我们认为就是创造了一个共识.创造了一个有关于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价值在全社会的共识。但是也非常遗憾,近两年,尤其是2004年以来,这个共识在某种程度上被打破了。  相似文献   

4.
2004年11月7日晚,作为改革开放的风云人物,被称为“胆大包天”第一人的均瑶集团38岁的董事长王均瑶,因患肠癌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这样一个在个人事业上处于上升期、在公益事业上充满爱心的民营企业家为什么会英年早逝呢?王均瑶个人的陨落是不是一个有代表性的现象呢?《中国企业家》杂志对国内企业家进行了《中国企业家工作、健康与快乐状况调查》,结果表明,“肠胃消化系统疾病”占30.77%,“高血糖、高血压以及高血脂”占23.08%,“吸烟和饮酒过量”占21.15%;90.6%的企业家处于“过劳”状态,28.3%的企业家“记忆力下降”、  相似文献   

5.
李岷 《中国企业家》1999,(10):58-61
“我是一个entrepreneur(创业者),而不是一个business executive(高层管理者)。我是前者意义上的企业家。”张朝阳代表这样一群新生代:归国创业。用国际最时兴的方式经营最新湖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因工作的缘故.笔与企业家接触比较多.但是说实话.在我的脑海中真正能称之谓企业家的并不多。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我听了两位集团公司领军人物说起了他们在学生时代的“课堂表现”引起了我对企业家创新禀赋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有个笑话是这么说的。有两人在路上勤奋工作,一个人不断在前面挖洞.第二个人则跟在后面不断地再把挖出来的土堆填回去。就这样两人挥汗如雨一路工作下去。  相似文献   

8.
<正> 一个企业之所以成功,首先是企业家做人的成功;而企业家做人要成功,关键是做一个“有好习惯的人”。因为成功,只青睐“有好习惯的人”。我们的企业界流行着这么一句话:“做事先做人”。可是在企业现实日常经营活动中又有多少人真正作到了“先做人”呢?据国外的一项统计资料显示,自行创业的中小企业中,有40%的小老板,在创业的第一年就不得不面临关门大吉的命运。而存活下来的60%中,约有八成  相似文献   

9.
一家著名的乡镇企业陷入一场震动湖北全省的“金融风波”之后被拆解:一个著名的乡镇企业家因此从荣誉和成功中突然跌落——看起来,这很像是《中国企业家》杂志一贯的“研究失败”报道中的又一个新故事。但是,周作亮和他的幸福集团,讲述的决不只是一个企业和一个企业家的“失败”故事,在这里,我们隐约看到了一个曾经导致亚洲金融危机、现在妨碍所有中国企业进步的大问题:当政府和社会不把企业当企业看待.当企业家不把企业当企业来经营,企业完全可能“克服”资金等约束在短期内“做大”,但决不可能采远维持高速发展的神话。这是一个长期落后的群体想在短期内快速“幸福”的悲剧。在这样的悲剧中,没有失败者,有的是“夸父逐日”的悲壮。  相似文献   

10.
苏格拉底喜欢在雅典的街头闲逛。据说,有一天他看遍街头的货摊后发出这样一句惊叹——“这里有多少我不需要的东西呵!”2013年1月15日,淘宝网公布了2012年的网购账单,相信很多人在比对账单后也会感叹——“我竟然买了这么多根本不需要的东西啊!”  相似文献   

11.
雷晓宇 《中国企业家》2009,337(8):56-57
很多人认为,张欣是一个让商界男性黯然失色的女人。但显然她本人并不这么认为。“我是一个没有任何女权意识的人。”她对《中国企业家》说,“男人和女人就像一只鸟的一对翅膀,少了哪个都不行。”  相似文献   

12.
拿到2013年l2月的《东方企业家》第一感觉就是,封面太有冲击力了。老周略显“奸诈”的笑、那显眼的小胡茬,还有略显黑暗系的背景,很好地概括了老周的洒脱不羁和好斗性格。当时就有预感,《东方企业家》恐怕耍改版。果然新一期的《东方企业家》没有让我失望,翻看内容与以往大有不同,内容新颖且充实了很多。个人有几个小建议希望编辑老师可以看看。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商界,行业领先企业的领袖往往担负这么一个使命——代表整个行业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整个行业的产业和科技的趋势,我们称它为“领袖意识”或者“商界领袖意识”。你如果是企业领袖,你有义务、有责任来预测未来。  相似文献   

14.
女性在冬天里展现巨大的"抗衰"优势,崛起的"她力量"创立汇聚高端商业女性的温暖组织——木兰汇,发出她们集体的宣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4月7日晚间,在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12年度木兰时尚之夜暨第四届中国"商界木兰"颁奖典礼上,一群女性企业家用自编、自导、自演的独幕舞台剧《从明天开始》回顾创业中的抗衡和坚韧,生活中的付出与回报,以及洗尽铅华后的坦然与希望,同时也发出了她们集体的宣言。一部《从明天开始》的独幕舞台剧,为我们展示了一批有  相似文献   

15.
企业家是现代社会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些创业家、企业家指的大都是民营的企业。尽管有这么大的贡献,但也必须指出.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也存在着短板,而且这些短板大多都是共性的。中国民营企业的最大问题在于在企业内只有一个企业家.没有让企业的管理层人员也成为企业家.  相似文献   

16.
经常就有老板这样问:我的企业管理人员也配了很多,可就是不知为什么,管理还是这样乱这么差?那可能是因为你的“管理人员”不是“管理人才”!或者你的企业里只有“管理人员”没有“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家》:你的书里有一个说法叫“FDI大师”,形容别的权威学者,你是吗? 黄亚生:不是,我不觉得FDI有那么重要,我也可以说是这个领域的大师,在一个不重要的领域……你们也知道,我实际上并不是在讲FDI,更多是讲中国改革, 政策目标一定不要建立在吸引更多的FDI上,而要关注怎么能让经济增长,如果内部能增长为什么要倾向于外资呢?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制,有这么强的人力资源, 有这么长的创业的历史,本来是不应该依赖外资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非常需要“白手创业”这样一些人。他们身上蕴藏着“企业家精神”的根与源,真正的企业家应该在这群人中出现。  相似文献   

19.
钟朋荣 《英才》2005,(9):24-24
近年来.人们都在关注一个非常“可怕的现象”.即“经济学家被整体收买”.因为经济学家为企业提供这样那样的报务.相应地也收取一些报酬,结果就失去了独立性,经常为一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说话。不少文章将我也列入“被收买”的行列之中。因为我被几家上市公司聘为独立董事.更是被严重收买的对象。我之所以经常为企业家特别是为民营企业说话.就是被严重收买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开场白: 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制造”头上的光环看似正在消褪,但工业精神在中国还远未深入人心.“中国制造”的未来,想象空间有多大?4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的2014中国商界木兰年会其中的一个环节,企业家和经济学家们专门探讨了什么是中国制造业力量和底气的基础.下面我们请几位与会嘉宾发表他们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