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赵岚音  陈雷 《商业时代》2012,(12):102-103
跨国公司的人权义务及其对跨国公司违反人权义务的责任规制日益成为国际人权法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跨国公司人权义务的理论证成是对跨国公司违反人权义务进行责任规制的一个前提。对跨国公司的人权义务进行实证考察,主要包括实体性义务和程序性义务两大类。在跨国公司人权义务的国内规定方面,美国和澳大利亚无疑走在世界的前列。从规制模式来看,主要包括东道国规制模式、治外法权规制模式和报告程序规制模式等。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在我国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环境保护、节约资源、人力资源开发和企业道德建设、人权责任等四个方面。虽然,跨国公司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但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很多诸如环境、人权、劳工方面的问题。本文在分析跨国公司在中国有关社会责任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跨国公司在中国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企业失范乃至严重侵权行为频现表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因其概念模糊、企业中心主义、非强制性等理论缺陷未能有效指导企业治理。在国际工商业与人权议程中诞生的企业人权义务概念,具有概念确定性与开放性、目的价值性和不可分割性、非自愿性和可救济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理论问题;同时,企业人权义务具有可操作性,能够通过国家和企业的共同行动得以实现。国家应当培养尊重人权的企业文化、确保纵横两向的政策一致性、提供基于国家的救济途径;企业应当做到政策承诺、人权尽责和及时补救。  相似文献   

4.
2018年3月1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为我国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开辟道路。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也摆在我们面前:鼓励外资进入的同时,我们如何让这些资金雄厚的外资企业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拟以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将其社会责任分为人权、劳工、环境和反腐败四个方面,从实践和理论层面探究跨国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借助国内法来实现跨国公司的良性发展提供对策,以求国内立法在促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同时,兼顾其社会效应,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欧美可能在今年5月在全球强制推行 SA8000标准认证的消息,使 SA8000成为近月中国外贸行业热门话题。但对SA8000的看法,人们并不一致。SA8000即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其宗旨是"赋予市场经济以人道主义",强调企业在赚取利润时要承担保护劳工人权的社会责任。SA8000的产生来自西方社会责任运动的压力,其要素源于国际劳工组织公约、世界人权宣言和联合国儿童权利组织公约。20世纪90年代耐克公司亚洲工厂侵犯劳工人权导致的"耐克风波",引发了跨国公司纷纷制定社会责任守则,以维护公司品牌形象,而且要求产品配套企业和合作企业均要遵守这些守则。从而将企业社会责任从西方扩展到了生产制造基地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等。  相似文献   

6.
段密密  葛孟  吕靖 《华商》2008,(15):159-159
环保责任是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指标。跨国公司高标准的环保理念一度为国人称道,然而,近年来在华跨国公司的环境污染问题频频曝光,引起极大关注。本文对在华跨国公司弱化环保责任,实行环保双重标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规范在华跨国公司环保责任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理论基础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田祖海  苏曼 《商业研究》2006,(16):95-97
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出于道德价值的动机,对跨国公司把劳动密集、污染环境以及危害健康的生产线转移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现象日益重视。因此,在西方引发了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运动。虽然跨国公司社会责任运动有助于中国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和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但是也要防范跨国公司社会责任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为使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为我所用”必须要提高企业竞争优势,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人权意识的增强,国家和公民都越来越重视通过法律形式来保障和实施人权,因此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详细分析了我国人权保障与宪法救济的发展现状,总结了有关观念、立法、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我国宪法救济体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韩红 《商》2016,(5):139+136
本文介绍了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相关概念,论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发展状况,为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依据。在分析在华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对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监管,我国刚开始起步,要在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实际,才能督促跨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执行情况更上一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纷纷入驻中国,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跨国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却不尽如人意,其在华与在母国及发达国家实行"双重标准"。从利益集团的视角探讨跨国公司在华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提出从政府、跨国公司、消费者三方面来加强跨国公司在华承担社会责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理财环境是跨国公司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跨国公司的理财环境具有整体性或系统性、层次性、多变性的特点。任何一个跨国公司的理财活动都受国内和国际环境的影响。东道国对跨国公司的影响主要有政治和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和自然环境、技术环境等。而受国际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国际法律环境、金融环境和多国经济组织等。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时代经营本土化已成为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的前提,其中人力资源的本土化战略又被列为首要战略。人才全球化又是实现公司经营全球化的基础。跨国公司在实现人才全球化过程中缺少共同的价值观,母公司以及海外法人的经营管理体制不够明确。推行人才全球化除了要有中长期的战略之外,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执行体制。  相似文献   

13.
目前,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存在与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其母国进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且由于海外子公司的大量返销行为,带动了母国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应从有效利用其母子公司间的内部贸易,达到公司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对国内经济的拉动效应等方面得出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Undoubtedly,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must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advancement of global ecological ethics. Our research offers a glimpse into the process of how goals of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in on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can trickle down through the organization via the sustainability support behaviors of supervisors. We asked the question “How do supervisors in a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internalize their corporation’s commitment to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and, in turn, behave in ways that convey this commitment to their subordinates?” In response, we created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supervisor sustainability support behavior based on Stern et al., Human Ecology Review 6(2), 81-97 (1999) value-belief-norm (VBN) theory. We then tested our framework by performing a survey-based field study of supervisors in a multinational pharmaceutical company that has publicly professed a goal of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seeks to explain the structure of the international hotel industry and the involvement of US multinational hotel corporations in it. This involvement has taken the non-traditional form of management contracts and franchising agreements, with little, if any, direct investmen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this form of involvement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desire to expand rapidly to gain a major share of the world market, while minimising capital outlay and the risk of operation in an uncertain environment. Obviously, however, such involvement by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would not have been possible, had not host countries looked on it with favour. Interestingly, such involvement has not only been merely acceptable, but indeed desirable to host countries, for it maximises skills transfer and access to a global marketing system, while reducing the control of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on domestic industry.  相似文献   

16.
孔凡保 《国际贸易问题》2006,286(10):118-123
新制度经济学在国际贸易和投资相关研究领域的渗透并非一个新现象,内部化理论就是在新制度经济学的影响下产生的。21世纪初,新制度经济学和国际贸易与投资理论出现了新的融合趋势,从原来的简单运用发展到将不完全契约直接融入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跨国公司组织形式选择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甚至直接在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框架下分析跨国公司的组织选择行为。这一理论上的整合对于分析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及其组织形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俞涔 《江苏商论》2014,(12):68-70
近年来,浙江吸收的跨国投资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综合运用相关理论,通过实证研究,对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创新点在于,外溢效应的大小,更多地取决于本土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只有不断增强本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吸收跨国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explores why and how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HRM) matters for knowledge transfer withi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t is built on the premise that there are certain HRM practices influencing extrinsic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of knowledge receivers. It is found that complementarity among HRM practices exists but does not always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knowledge transfer. Three hypotheses derived from these arguments are tested on data from 92 subsidiaries of Danish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located in 11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9.
跨国企业母子公司的知识整合已经成为母公司和子公司组织创新、核心能力发展和竞争优势产生的主要方式。本文详细论述了跨国企业母子公司间知识转化及知识整合的内容,跨国企业母子公司知识整合需要穿越的三个边界,以及跨国企业母子公司间边界渗透和知识整合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We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xchange rate changes on innovation by a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The firm enjoys a monopoly in the home market but engages in Cournot competition with a domestic firm in the foreign market. Changes in currency values affect the multinational firm’s profits in domestic currency units, and thus influence the optimal level of process innovation as well as output and prices in the two markets. We find that a devaluation of the home currency will lead the home firm to increase its output in both the home and foreign markets, and increase its spending on R&D. We also find that currency devaluation in the home market leads to lower prices in both marke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