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国际、国内大公司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并购已成为企业迅速走向国际化、实现快速扩张的重要途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曾作过精辟的论断:"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兼并而成长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的。"而高科技企业凭借其高成长性和未来预期的高收益性目前已成为全球并购市场的焦点。与此同时,我国高科技企业并购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据普华永道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行业中,高科技行业并购从2009年的11宗大幅上升到24宗。  相似文献   

2.
跨国并购是企业成长的一种方式。近年来,部分中国汽车企业开始进行跨国并购的实践。本文论述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分析了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的驱动因素以及面临的主要障碍,为中国汽车企业成功实现跨国并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企业,为了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诸多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来实现自己的国际化战略。本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分析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及并购动机,进而研究分析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并对我国企业如何防范并购中出现的风险寄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市场增速放缓、生产技术冲击、环境污染严重等内外部发展新约束,传统低附加值的发展模式已难以推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许多制造企业以期通过跨国并购推动转型升级来获取新的成长,然而跨国并购能否有效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仍未得到充分的理论解释。本文基于汽车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以转型升级与产业链延伸为视角,深入剖析潍柴动力跨国并购的背景、过程及动因,并探讨不同发展阶段的跨国并购特征及其转型升级效应。案例分析表明:潍柴动力跨国并购后转型升级效果良好,并购绩效符合预期,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明确战略规划,清晰并购目标,审慎制定并购方案,完善并购整合机制是潍柴动力跨国并购取得成功的原因。由此可以得出:制造业尤其是汽车制造企业可以在依托政策支持的前提下,匹配自身战略规划,明确目标公司,注重并购前的规划和并购后的整合,从而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雷彩云 《现代商业》2020,(11):20-21
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实力增强以及世界经济交流深入,越来越多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的方式实现其国际化战略。但由于在跨国并购方面起步较晚,中国企业尚缺乏经验,且其中隐含诸多潜在风险因素,很多并购交易并未获得理想的经济效应。本文以联想集团跨国并购摩托罗拉移动为例,分析并购后联想集团历年的证券和销售市场概况以及财务业绩等表现,深入剖析此次并购整合未达预期的原因,并由此为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活动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我国上市公司更加青睐通过跨国并购的方式实现企业规模扩大、战略转型及资源配置等战略目标。但是由于跨国并购交易面临极其复杂的环境因素,近年来我国跨国并购的绩效都差强人意。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公司治理问题的风险控制是跨国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以万达并购美国AMC为例,对上市公司跨国并购中的公司治理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案例的并购背景、过程以及在战略决策、融资及管理整合方面的风险,从公司治理角度提出完善外部配套条件及加强内部治理机制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世界范围内并购浪潮的持续,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走出去",通过跨国并购参与到国际贸易合作与竞争中去。但是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的途中存在的问题也给企业国际化带来了很大的阻力。本文在系统性分析其中动因的基础上,就如何有效提高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成功率,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主要介绍了跨国并购的含义和分类,分析了跨国并购的动因。重点研究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途径,最后从企业自身和政府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障碍。  相似文献   

9.
后金融危机时代,大量中国企业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加快了对外扩张和国际化的步伐,跨国并购迅速升温。中国食品企业也异军突起,某些知名食品企业尝试选择以跨国并购的方式实现"走出去"战略。但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食品企业的影响,以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使中国食品企业的跨国并购既存在机会,又面临严峻地挑战。  相似文献   

10.
并购重组一直是企业实现国际化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而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更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并购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最新案例:中海油服并购挪威海上钻井公司AWO、中化国际并购GMG公司,中联重科并购弘毅投资,中国平安并购富通、工商银行并购南非标准银行以及中国移动并购巴基斯坦巴科泰尔(Paktel)公司,具体说明危机之下的中国企业如何利用海外并购实现国际化,并指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过程中存在的隐患.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内汽车市场火爆带动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快速发展,但国产汽车零部件资源消耗大、技术附加值低,处于价值链低端,高端零部件市场被少数几家国际大型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所垄断,起步较晚的国内零部件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自主研发实现产品升级和企业转型。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均胜电子)于2011年成功并购全球著名的汽车零部件公司德国普瑞(PREH),随后复制“均胜模式”成功完成数次跨国并购,迅速成长为一家全球性企业,实现了其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其经验做法很有启示,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战略构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实践的深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把跨国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开拓国际市场的新策略。本文详细阐述了我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的现实基础、目标及预期绩效,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实障碍,在此基础上从宏、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推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党中央提出要“走出去”,运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之后,不少中国企业把跨国并购当成国际化的快速通道,研究中海油如何通过跨国并购快速国际化的实践有着特别的意义,本文将以中海油为例,对其的跨国并购进程予以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李毅 《现代商业》2013,(14):159-160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国际化扩张的重要手段。中国企业随着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也越来越多的参与其中。然而,中国企业在通过跨国并购获得协同效应带来的收益的同时,亦应充分认识到其中的风险,积极查找自身在参与跨国并购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寻求有效方法予以解决。本文在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国内竞争对手不断成长、国外企业大量进入和许多行业增长速度放缓,跨国并购已成为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重要方式。智力资本构成的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智力资本协同效应的含义及影响因素,结合案例分析,并提出我国企业智力资本协同效应实现的相关策略,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国际公关角度,通过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遇到的政治性风险,提出我国政府应当通过有效的国际公关运作,为致力于进行跨国并购和国际化发展的中国企业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一、跨国并购的基本情形与一般程式 跨国并购形式多样,在中国这样的转型经济背景下,企业产权制度多种多样,并购企业所处情形多种多样,由此引出跨国并购所取形式的多样性.粗略地浏览一下近一、两年以来见诸媒体报道的中国企业参与的跨国并购案例,至少可以归纳出7种情形:中国企业收购或兼并境外外国企业;中国企业收购或兼并境外企业在华子公司;中国国内企业收购或兼并境外中资企业;在华外资企业收购或兼并境外中资企业;在华外资企业彼此兼并或收购;外国在华子公司收购或兼并中国国内企业;在华外资企业子公司收购或与境外外国子公司合并.  相似文献   

18.
海尔竞购美泰克的举动在全球电子业引起广泛关注。在 TCL 并购汤姆逊,联想并购 IBM 个人电脑业务之后,中国系列的跨国并购正改变着全球电子业的版图。那么,在经历了这些大型的跨国并购之后,是否意味着我们的企业已实现了国际化的跨越呢?答案是否定的。依赖生产要素成本优势崛起的中国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踏出国门,在海外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跨国并购是国内企业开展海外业务的重要方式,通过与外国企业的“联姻”来弥补自身技术或竞争力方面的不足。现以佛山上市企业科达制造并购意大利Welko为例进行研究,以并购前和并购后公司的财务表现为切入点,通过对科达制造并购前后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做以探究,旨在为国内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既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又是我国企业寻求国际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